陳家亮 下頁
共 4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內缺乏3種可調節免疫力益菌,導致有「長新冠」情況,即患者體內病毒已清除,但腸道微生態失衡仍然持續,或會導致長期病徵,包括疲倦、記性差、失眠、呼吸困難和脫髮...

師承沈祖堯的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曾表示,希望把畢身所學毫無保留地傳給下一代,讓有志行醫及委身科研的年輕人能夠青出於藍,薪火相傳,讓更多人受惠。終於,陳家亮看到播種萌芽的一天了。日前他在facebook...

抗疫一周年了,香港人在過去一年都經歷很多搶口罩、搶物資,甚至因疫情而失業,每日都要戴上口罩及酒精搓手液過生活,擔心自己及家人受感染。這一個令全世界都不快樂的2020年終於過去,新的一年,疫症當前,TO...

有時與其找頂尖專家或醫生看病,倒不如找一名會細心看診的仁醫。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日前在Facebook分享,一名朋友因血色素偏低而煩惱,希望能取得資深血液專家的聯絡方式。陳家亮的朋友表示,照胃鏡及大腸...

特首林鄭月娥今(25日)發表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及香港應把握機會為創科匯聚更多人才,建議動用20億元推出為期5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用以吸納學者或連同其科研團隊,目標可引入100位科研人才,預計明年...

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4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出現失衡問題,情況與新冠肺炎患者類似,而最新研發的「微生態免疫力配方」有助確診患者康復,亦可提升大眾市民的抵抗力。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腸道失衡即...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四成港人腸道微生態出現失衡,情況與新冠肺炎患者類似,而最新研發的「微生態免疫力配方」則有助改善有關情況。團隊相信有關配方除了有助新冠肺炎患者外,亦可提升大眾市民的抵抗力...

現代醫學雖能醫身體上的毛病,卻無法醫治心病。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日前在Facebook分享一名70歲、半身癱瘓的伯伯個案,伯伯早年中風後半身癱瘓,成了家人的負擔。後來糖尿病惡化令雙腳失去知覺,伯伯更感...

近幾年很常聽到人說:「認真便輸了!」似乎在安慰大家,做人處事不必太認真,不要過分執著,應該輕鬆一點過日子,免得自己活得太辛苦、太勞累。 工作了數十年,與不少人共事過,也帶領過不同的團隊,發現真的是「...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師承沈祖堯,他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提及自己是沈教授收的第一個門生,當年沈教授可以說是「無人無權無勢」,但當年的自己,只知道追隨一個值得學習的人,年輕沈醫生充滿幹勁,追求卓...
【本報訊】李嘉誠基金會宣布一次過資助1.7億元予港大、中大、科大及教大,支持多個研發藥物及科技項目,助港提升實質競爭力,「發展生物經濟產業、推動AI能力在香港普及,刻不容緩。」其中港大醫學院獲最多捐款...

李嘉誠基金會今日(16日)宣布,向港大﹑中大﹑科大及教大款共1.7億港元,支持推動多個科技項目,其中中大獲款3,500萬元,開發及推動新型生物標誌物和藥物範疇的研究。 李嘉誠向4間大學捐1.7 億元...

本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緩和,中大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患者已經康復或沒有腸胃不適,其腸道及糞便仍可藏有活躍的新冠病毒逾1個月。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建議,醫管局應重新檢視確診者的出院指引,加入糞便測...

新冠肺炎傳播率高,患者的口水和糞便隨時成為傳播途徑。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發現,即使患者已經康復或沒有腸胃不適,其腸道及糞便仍有可能藏有活躍的新冠病毒,維持逾1個月。 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昨日起成立病毒檢...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今(10日)在中大醫學院facebook專頁分享,自去年6月開始,本港接二連三地發生不如意情況,令大家負面情緒「爆燈」。不過,他見到港人面對着「病毒」這個共同敵人...

年紀愈大,病痛自然愈多,做手術的風險亦隨年長愈來愈高。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在Facebook專頁分享一則個案,有90歲的乙型肝炎患者多年來一直注重健康,每半年便做一次身體檢查,卻忽然患上肝癌。不同專家...

「市民要習慣與病毒共存,是一個新常態……」疫情下,經常聽到官員作出呼籲,但是否只有保持社交距離才算是自救之舉?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日前撰文,呼籲大眾積極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例如要多做運動,從而減低患病及...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人人都說要提升免疫力抗疫,但到底如何提升免疫力?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今(27日)在中大醫學院Facebook分享,免疫力其實與腸道微生物相關,並分享了6個會影響腸道微生態的要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