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46 個
盧煜明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香港科學院今日(29日)舉行第七屆周年大會,創院院長徐立之卸任,由港科院創院院士、分子生物學家盧煜明獲選為新一任院長,數學家莫毅明擔任副院長,臨床腫瘤學家莫樹錦出任名譽秘書。 董事會新任成員包括港科...
香港科學院與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首度聯合舉辦「香港論壇•科學建未來」,由多名科學家就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3個範疇演講,主講人士包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中大醫學院副院長 (研...
科學界最高殊榮諾貝爾獎頒發在即(10月3日至10日),熱門得獎名單中有多名華人科學家,包括奪得今年拉斯克醫學獎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臨床專家盧煜明,年度引文桂冠獎獲得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
中大醫學院教授盧煜明獲頒被譽為「美國最高榮譽生物醫學科學獎」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以表揚盧煜明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並為分子診斷學的發展奠下重要基石。...
中大醫學院教授盧煜明今日(29日)獲頒有超過75年歷史兼被譽為「美國最高榮譽生物醫學科學獎」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以表揚盧煜明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並為分...
緣起、建立、普及、未來!香港基因組中心為加強大眾對基因組醫學的認識和參與,邀請4位身兼董事局成員的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以介紹基因組醫學為主題拍攝專訪特輯,從以上4個不同層面,探討基因組醫學的應用及相關科...
「香港科技創新聯盟」(聯盟)成立暨「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啟動儀式,昨日於中銀大廈70樓舉行。 特首李家超、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中聯辦教科部部長蔣建湘、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
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公布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連續5年獲選;他形容香港正步入生物科技研發黃金期,可成大灣區健康創科中心,相信為年輕人帶來很多機遇,惟他在港申請...
港府及貿發局今(24日)於會展舉辦首個亞洲醫療高峰論壇,主題為「強韌迎變共塑可持續未來」,有逾70位商界及醫療專家參與,討論醫療科技、生物科技及智能醫療的最新發展,其中參與論壇演講嘉賓之一、有「無創產...
政府及香港貿發局合辦的「首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將於本月24日(下周三),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有超過70位來自世界各地主管醫療衞生的官員、國際組織代表、醫學界科研專家等擔任演講嘉賓,共同探討亞洲...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中大醫學院盧煜明,今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科「皇家獎章」得主,為該獎項成立近200年來首名華人得獎者,表揚其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以及早診斷唐...
英國皇家學會今天(24日)公布2021年「皇家獎章」得主。中大醫學院盧煜明為本年生物學科「皇家獎章」得主,是該獎項成立近200年以來首位華人得獎者,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
負責選特首的1,500人選舉委員會,提名期踏入第3天,昨接獲440份提名表格。多個界別陸續有人報名,包括商界(第三)及科技創新界,也有兩名前局長報名,爭取成為選委。 新地執行董事郭基泓早前已報名,出...
下月舉行的選舉委員會選舉,提名期踏入第3日,今日再多440份提名表格,累計接獲850及35份候選人及指定團體提名表格。提名期將於周四結束。 多個界別今日收到新提名表格,累計數目亦於該界別的議席數目相...
樓市熾熱,吸引不少名人入市,當中武打影星甄子丹妻子斥3,457.6萬元購新盤黃竹坑晉環兩伙,料作投資之用,而「十優港姐」麥明詩亦夥胞兄以1,678萬元購入長沙灣宇晴軒相連戶。 港島區近30年首個鐵路...
豪宅市場接連錄得名人入市個案,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尖沙咀名鑄高層B室,實用面積2969平方呎,成交價2.1億元,呎價高達70,731元。單位採180度弧型玻璃窗設計,可俯瞰維港煙花海景,並屬4房間隔。...
【本報訊】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及李嘉誠基金會捐助3,000萬元,優化校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科研及實驗室空間,擴充及提升動物實驗設施,預計於2022年底前完工,滿足醫學科研發展需求。李嘉誠相信在盧煜明所...
中大醫學院公布,獲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和李嘉誠基金會捐助3000萬元,改良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科研及實驗室空間,並擴充及提升動物實驗設施,料可2022年底前完工。李嘉誠指,一直深信亞洲快速發展的「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獲李嘉誠及基金會捐助3,000萬港元,優化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科研及實驗室空間,並擴充及提升動物實驗設施。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今(12日)指,將盡快開展空間及設施提升工程,並...
經過2020年,大眾開始關注自身健康,醫療健康科技技術公司開始湧現。得易健康有限公司(TAKE2 HEALTH LTD)行政總裁翁錦輝表示,去年疫情令大家對健康關注度更高,香港、中國內地及其他地方的醫...
新冠肺炎疫情擾攘了一年有多,各行業皆受影響,對社會唯一的正面影響,是讓大眾開始意識到衞生健康的重要。同時,不少醫療健康科技技術公司,亦開始在市場中嶄露頭角。 得易健康有限公司(TAKE2 HEALT...
政府一向致力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然而要支持創新,尊重及保護知識產權尤為關鍵。筆者就曾有過一段痛苦經歷,數年前因為控告另一家公司侵犯本人科技公司的知識產權,需要打官司,那時才發現全港只有3位資深大律...
港府近年銳意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大學擔當本港科創生態的重要角色。惟大學院校在技術轉移與商業化方面,仍有不少限制。 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科技創新研究報告,揭示香港多間大學在技術轉移一環薄弱,表現均落後於海...
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選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
無創產檢技術(NIPT)自2011年起開始臨床應用,現時每年有逾90個國家、過百萬名孕婦受惠。有「無創產前檢查之父」之稱的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透露,團隊已成功將DNA測序技術用於癌症檢驗,只...
有云「功成身退」。面對退休之齡,是否真的可以無憾的退下來,將事業重責放下,安享自己的退休生活,真正「功成身退」?於醫學界貢獻多年的港產科學家兼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直言:「要判斷我的事業成不成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