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繼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議會9月初宣布破產後,英國中部城市諾定咸(Nottingham)市議會也於周三(29日)宣布破產,當局歸因於福利需求上升及通脹等全國性因素。 事實上,市議會在理財上一直為人詬病...

今日
英再有城市破產 諾定咸超支2.3億

加拿大政府周三(29日)宣布,與互聯網巨企Google達成協議,後者同意每年支付1億加元(約5.74億港元),向當地的媒體購買新聞,讓加拿大新聞維持在Google搜尋結果。 加拿大遺產部長聖翁奇(Pa...

今日
Google與加國達協議 年付5.7億購媒體新聞

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直言,當前中國是準通縮狀態,經濟仍處在下探之中,很難判斷已經見底。 內地正經歷新冠疫情之後的又一次呼吸道疾病高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醫療系統滿負荷狀態運行,令人想起一年之前防疫政策剛...

今日
年末經濟乏力通縮隱憂重燃

【本報訊】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2023年度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調查,香港今年排名全球第五,較去年微跌一級,新加坡就繼續並列第一,但與新加坡並列的城市由去年的紐約變成瑞士蘇黎世。紐約今年與瑞士日內瓦並...

今日
新加坡蘇黎世全球生活最貴 港第5位

美國核心個人消費開支(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物價指數被聯儲局視為通脹重要指標,最新公布的10月核心PCE按年升3.5%,符合市場預期,已低於儲局9月...

今日
歐美通脹回落 儲局續放鷹

艾德金融董事及外滙主管熊俊傑表示,美國周三(29日)公布的第三季GDP修訂值,按季增長5.2%,較初值的4.9%強勁。 此外,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則低過初值的2.3%。由於市場普遍預計10月個人...

今日
英鎊1.26分好淡

《外幣投資》作者陳業榮指,新西蘭央行周三(29日)維持利率在5.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不過聲明中的鷹派語調令許多市場人士感到意外。央行指出通脹率仍然過高,如果物價壓力沒有紓緩,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政策...

今日
紐元維持升勢

《外幣投資》作者陳業榮表示,聯儲局周三公布褐皮書中顯示,從10月初到11月中,美國經濟活動放緩,企業報告稱通脹在很大程度上紓緩,招聘工人也更加容易,這凸顯出經濟動力在進入年底之際有所減弱。投資者預計聯...

今日
加元升向1.35

亨達集團總經理羅明立指,美國第三季實際GDP年化季率增長向上修正至5.2%,是兩年來最快增幅。此外,聯儲局公布新一份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活動整體放緩,但預測物價會持續温和上升。市場對美國第四季經濟表現...

今日
歐元下試20天綫

聯儲局將於不足兩周後進行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官員趁議息靜默期前(Blackout period)接連在公開場合發表講話和接受訪問,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戴利(Mary Daly)繼續放鷹,指最新通脹數據...

23:10 2023/11/30
【儲局官員】戴利:聯儲局未有考慮減息 只有加息和結束加息兩個選項

歐元區通脹繼續回落,市場炒減息,歐元兌美元跌0.6%,現報1.0909,英鎊跌0.5%,報1.2625。不過,歐洲債息仍升,德國10年期債息升0.041厘,報2.478厘。歐元區11月調和CPI初值為...

22:59 2023/11/30
【歐洲經濟】歐元區CPI按月跌幅超預期 歐元炒減息急跌

美國經濟預計在2024年增長1.4%,低於今年約一個百分點。經濟的減速已經在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並預計在2024年第一季度觸底。經濟減速的主因是勞動力市場降溫、信貸的周期性放緩,以及財政緊縮。市場...

20:40 2023/11/30
美國明年何時減息?

滙豐投資管理發表「2024年投資展望」, 該行表示環球經濟及投資市場要面對的關鍵問題是「利率問題」。盡管有關政策成功抑制通脹,但卻可能為經濟增長帶來衝擊。對此,滙豐投資認爲全球正走向「新模式」,現時投...

20:31 2023/11/30
【2024前瞻】滙豐投資管理沈昱:料明年次季減息 全年減幅超預期

環球央行今年持續上調政策利率,但加息步伐近月已接近尾聲。富違國際預期,宏觀經濟及市場周期愈短且變化,明年市況依然複離,惟預期美國經濟有較大機會軟著陸。又認為中國經濟已步入復甦周期,料明年宏觀經濟回穩,...

18:32 2023/11/30
【2024展望】富達:料美國經濟明年軟著陸 中國股票估值具吸引力

有女股神之稱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創辦人伍德(Cathie Wood)喜歡談通縮風險,還記得在聯儲局尚未啟動加息周期的2021年底,她已公開指出美國有通縮風險,之後通脹飇升,伍德堅持看法,...

18:24 2023/11/30
美消費有隱憂 女股神更憂通縮

滙市達人正忙於發掘2024年最具升值潛力的外幣,4位名家雖各有心水,但普遍料美元難像今年獨強,遂另吼其他主流外幣,東亞及華僑銀行的專家皆睇好澳元,星展卻以日圓為首選,上商則料明年英鎊有機突圍跑出。滙市...

17:41 2023/11/30
【2024外滙前景】明年最具升值潛力外幣 東亞睇好澳元

加拿大政府周三(29日)宣布,與互聯網巨企Google達成協議,後者同意每年支付1億加元(約5.74億港元),向當地的媒體購買新聞,讓加拿大新聞維持在Google搜尋結果。多倫多日夜分租床位月租500...

17:30 2023/11/30
Google與加拿大政府達成協議 年付逾5億買新聞

香港有不少收入穩定的中產,但開支也很大,面對幾乎「月月清」的局面,今次個案主角Olena也是一樣,月入逾5萬元的她,但每月收支盈餘只有500元,怎樣可以好好理財?Olena除了是我的專欄長期讀者外,原...

13:30 2023/11/30
月入逾5萬中產淪「月光族」 明年結婚如何理財?專家︰婚前要傾好買樓事宜

2023年中國經濟呈現出了疫後復甦,展望未來,經濟的持續增長動能從何而來?開源證券最近的報告着眼短期,從海外央行政策轉向、國內中央加槓桿、庫存周期反轉等角度,把脈2024年海外和中國的宏觀經濟。海外:...

12:48 2023/11/30
【2024前瞻】開源證券:新一輪積極周期已開啟

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2023年度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調查,香港今年排名全球第五,較去年微跌一級,新加坡就繼續並列第一,但與新加坡並列的城市由去年的紐約變成瑞士蘇黎世,成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紐約...

11:39 2023/11/30
【生活成本】香港2023年生活成本全球第五貴、新加坡蘇黎世居首 報告展示為何往內地日本消費成風?

要判斷經濟好不好,比較客觀的指標是經濟數據,美國第三季國民生產總值(GDP)升幅達4.9%,通脹也回落,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按年僅升3.2%,失業率僅3.9%,故從牌面數字看,一般都不會認為...

08:24 2023/11/30
美經濟數據不俗 選民為何不認同?

美滙指數持續走弱,最新已跌穿103水平,資金逃離美元後流向債市等避險資產,當中以黃金最受投資者青睞,金價昨日每盎斯升穿2,040美元水平,為近7個月高位。10年期債息續軟,跌穿4.3厘。 金價持續上揚...

2023/11/30
美消費支出下修 長債息跌穿4.3厘

美聯儲局降息暗示,助推在岸、離岸人民幣滙率一度雙雙升破7.12,創5個半月新高。機構看多人幣仍有升值空間。 人民幣在岸價(CNY)昨日早盤一度大漲357點子至7.1162,最終收報7.1246,較上個...

2023/11/30
人幣曾升破7.12 創5個半月新高

中信銀行(國際)稱,周二有聯儲官員釋出鴿派訊息,市場已認定聯儲局不會再加息,目前焦點已經改為何時減息。鷹派聯儲局理事沃勒表示,如果通脹繼續下降,未來幾個月可能降低聯儲局政策利率。隔晚美滙指數創一年來最...

2023/11/30
澳元挑戰0.6700

資深外滙評論員熊俊傑表示,美國11月消費者信心在連續三個月下降之後反彈,上升2.9點至102. 0,指數上升最大引擎為消費者預期的上升所推動。但信心指數為102.0,處於今年第二低,意味家庭的情況並不...

2023/11/30
英鎊1.27有阻力

亨達集團總經理羅明立指,德國12月Gfk消費者信心指數由-28.1點輕微反彈至-27.8點,而美國1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由102.6點降至102點,但就高於預期。美國國債持續上漲,10年期孳息率跌破4...

2023/11/30
歐元1.1040造淡

美股經歷過11月的強勁升勢後,短期內仍出現情緒好轉,但如果因此引用情緒指標反向得出見頂的結論,就無視了更大一級的中長期情緒指標趨勢。 數據顯示,市場仍以現金為首要增持對象。若相信情緒指標分析後市,短期...

2023/11/30
現金仍豐厚 後市勿太悲

人民幣今早升破7.12,一度迫近7.1水平,但不論是港股還是A股在下挫,恒生指數更失守萬七,全日跌360點收報16993點,四日跌超900點,原因何在?是美國官員表示可能進一步加息?是內地政治因素?又...

19:40 2023/11/29
【萬七攻防】人民幣升值VS班資回朝(第四版)

距離聯儲局今年最後一次議息尚餘不足兩周,市場除關注利率走向外,亦繼續注視通脹數據。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表示,通脹一直下降,聯儲局在食品方面以外的通脹取得進展,但直言...

18:27 2023/11/29
【儲局官員】古爾斯比:聯儲局往往不關注能源和食品通脹 住房數據成通脹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