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博鰲亞洲論壇第二天,發改委官員與專家在分論壇上討論經濟形勢,指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凸顯,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是主因;中國堅持普惠包容,為復甦作更大貢獻。 全球經濟增長率 趨勢下行 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

今日
博鰲分論壇:中國普惠包容 貢獻復甦

特區政府上周五(24日)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下簡稱《政策宣言》),闡述政府致力為全球家族辦公室和資產建立一個蓬勃的家族辦公室生態圈,並推出8大政策措施,包括設立新的「資本投資...

今日
本港8大優勢 家辦大有可為

港股結算前夕大翻身,恒指重上20000點關口,不排除今明兩日會有季結粉飾活動。而內房股雖然受惠中央放鬆調整,但整體股價表現仍然落後於大市,惟政策傾斜的紅利可以在今年浮現,華潤置地(01109)今年業績...

今日
業績將復甦 潤地追落後

亨達集團總經理羅明立指,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份的最近五個月內,歐元區銀行存款淨流出2,140億歐元,為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僅在2月份存款就減少714億歐元,這亦直接加速瑞信的危機進程。歐央行接下來的行...

今日
歐元暫宜觀望

艾德金融董事及外滙主管熊俊傑表示,英國2月份獲批住房貸款宗數為43,500宗,超出預測的41,300宗和1月份的39,600宗,是自去年8月份以來的首次增加。 數據顯示,消費者信心正在改善,勞動力市...

今日
英鎊窄幅上落

如果說最近市場發生很多變化,可能是過於輕描淡寫。當中,美元受到的影響變得更加複雜。去年大部分時間,美滙指數表現跟隨風險偏好的趨勢而行。但情況在2022年底開始轉向,風險偏好對美元走勢的影響似乎變得不如...

今日
美元迎來升浪轉捩點

市場仍然擔心美國銀行「危機」,但除股、債齊升外,連商品亦已修復銀行危機以來的跌幅,暫時看來,唯一改變的只有經濟學家對衰退與市場對儲局減息的預期。 市場一度認為可以與「雷曼兄弟」(Lehman Bro...

今日
商品價修復 美衰退難現

馬雲周遊列國兩年後歸國的消息傳出後,阿里巴巴(09988)就宣布大規模組織變革,為6大業務集團潛在上市鋪路,刺激股價大幅飆升逾1成,連帶其他中概股亦迎來反彈。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發表評論文章指...

23:38 2023/03/29
馬雲歸國有提振 中美科技股各自發展?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並指出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並進一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談及如何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 專訪 國...

22:09 2023/03/29
沈建光3層面談數字與實體經濟融合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黃金很可能迎來新一輪牛市的起點與戰略性的投資機遇,並推介了一些股票,好讓大家能搭順風車。 金融周期決定金價運行規律 黃金是具有極強...

22:03 2023/03/29
黃金進入新一輪牛市(附股票推介)(第三版)

過去幾年,由Meme股之亂,到木頭姐暴挫後,資金反而加速流入,散戶的力量正快速改造金融市場,對此,高盛亦作出其預測:今年美國家庭將從美股撤資7,500億美元。不過,在儲局加息最急的時刻在去年二、三季,...

19:53 2023/03/29
【誰主金糠】股市跌唔落 金主不懼加息 (第二版新增: 美國人是窮是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進行訪問,他今日分別晤馬來西亞副總理兼種植業與原產部部長Fadillah Yusof 及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陳亦跟一些科技企業及家族辦公室代表見面,稱他們...

19:39 2023/03/29
【財爺外訪】陳茂波今晤星、馬副總理 稱有家族辦公室代表對在港設點感興趣

港股業績期進入尾聲,作為市場上高息股的一大主力——內銀板塊,本周將陸續派發成績表。 十大內銀股,信行(00998)、光大銀行(06818)、招行(03968)、民行(01988)已公布去年業績,去年...

18:59 2023/03/29
【內銀10隻】 誰優 誰強 誰高息 貨比10家

一命二運三風水,有些人真是很「黑仔」,事業一波三折,不過做邊間公司死邊間,黑氣一定要好重至得!近日跨國求職網站領英(LinkedIn)出現一份「嚇人」履歷,令網民們都嘖嘖稱奇,皆因一位金融界人會計員,...

16:29 2023/03/29
【網絡熱話】打工10年5間公司全執笠 金融界黑仔王嚇人CV曝光

受外圍的金融風險升溫的影響,港股早前回後,現時恒指於19000至20000點徘徊。加上美息近見頂,市場關注港股的走向。光大證券認為,港股行情有望受到中國經濟復蘇和政策支持支持。 於3月份的議息會議,...

15:55 2023/03/29
光大證券:美息見頂後3月個月 港股可跑出

瑞銀集團(UBS)已重新聘請Sergio Ermotti埃爾莫蒂為首席執行官,負責指導其對瑞士信貸(CSGN)的大規模收購,他將從4月5日上任。 市場認為埃爾莫蒂眼前的挑戰將包括裁減數千名員工,削減...

14:48 2023/03/29
瑞銀重新聘請前CEO上任 專責瑞士信貸的大規模收購

人工智能(AI)成近期市場焦點,微軟(美:MSFT)有份投資的科企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全球爆紅。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一眾打工仔的「飯碗」正面臨危機。投行高盛最新報告指出,隨Cha...

13:04 2023/03/29
【人工智能】GPT取代全球3億打工仔 律師、行政人員風險最高!

港股在本周期結及季結前,受制於兩萬點。恒指周二高開後,大部分時間向上,全日升216點,報19,784點,惟250天綫得而復失。過去一季,市場關注外圍銀行業危機、美國息口走勢;本港則踏入了業績高峰期,新...

10:06 2023/03/29
【ET開市直擊】港股第2季部署策略 3大板塊值得留意

世界銀行宣佈在香港以巨災債券形式發行總額3.5億美元保險相連證券,是次債券是為智利未來三年與地震風險有關的損失提供保障,特區政府和保險業監管局表示歡迎。 香港銳意發展為國際領先風險管理中心,財政司司...

09:31 2023/03/29
【保險資訊】世界銀行在香港發行3.5億美元巨災債券 為智利未來三年與地震風險損失提供保障

蘋果(美:AAPL)在美國推出其首項名為「Apple Pay Later」的先買後付服務,這服務允許用戶將購買款項拆成四筆並在六周內付清,無需支付利息或額外費用。 蘋果指,該功能內置在「錢包(App...

09:14 2023/03/29
【AAPL】蘋果在美國推「Apple Pay Later」先買後付服務

每個人開始投資的原因都不同,回想當初,你因為什麼開始進入投資市場?早前台灣進行了一項相關調查,其中令大家進入投資市場最大的原因是資產變動。引述《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整理網友熱議...

08:30 2023/03/29
8大理財契機 你為什麼開始投資? 買樓是最大成因

美國持續加息和緊縮政策的影響逐步浮現,多項潛在危機已發展至另一階段。已發展市場很大機會陷入經濟衰退,中國重新開放或可帶來生機,讓已發展市場得到喘息的機會。 自從史上最急促的加息進程引發歐美銀行危機後...

2023/03/29
富達:中國經濟重啟 亞洲前景樂觀

中國反腐肅貪正向多領域擴展,受到關注的是「新領域」,如教育系統反腐,多個大專院校院長校長出事;又如組織人事整治,近日在中央和地方新有典型案例。但這些「新領域」未成大氣候,來自紀檢監查部門的說法,是醫療...

2023/03/29
金融反腐擴戰果 醫療肅貪新熱點

矽谷銀行一度掀起避險情緒及市場預期儲局即將減息,金價早前一度突破2,000美元每盎斯的關口,創去年3月以來高位。惟目前避險情況稍息,金價短綫或傾向高位整固。 自從儲局3月議息會議後,金價便未能延續強...

2023/03/29
銀行危機紓緩 金價短綫整固

艾德金融董事及外滙主管熊俊傑表示,在英倫銀行行長貝利發表的演說中,暗示央行可能即將結束加息周期。他指出經濟增長較央行預期強,但相反工資增長幅度較預測低。預計通脹在年內大幅下降,大概在數月開始。 期貨...

2023/03/29
英鎊沒有方向

中信銀行(國際)稱,歐美銀行業危機得到紓緩,矽谷銀行被第一公民銀行以165億美元的價格從聯邦存款公司收購。受此影響,第一公民銀行周一股價暴漲54%。美聯儲局金融監管副主席巴爾日前向國會表示,監管部門將...

2023/03/29
澳元扭轉跌勢

美元兌主要貨幣周二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因市場對銀行業全面爆發危機的疑慮有所消退,削弱了對安全資產的需求,加上市場預期美聯儲局加息周期快將完結,這進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昨日亞洲市開盤,美滙指數以裂...

2023/03/29
歐元短期阻力1.0930

市場不斷擴大對銀行存款流失的恐慌,不過,如果回溯歷史的話,存款太多,對銀行的傷害,可能不比存款太少低,歐洲面對的是資產質素惡化的問題,但美國銀行面對的甚至不像是問題,而是幫助解決了問題: 由存款極度極...

19:50 2023/03/28
【美麗有罪】銀行錢多 ≠ 無恙

澳洲銀行業協會首席執行官Anna Bligh表示,隨著央行不斷提高利率,澳洲各大銀行正在與借款人進行談判,以減輕難以償還房貸者的負擔。 多項減免討論中 Bligh在悉尼舉行的澳洲金融評論峰會上稱,...

18:07 2023/03/28
澳洲按揭負擔太重 銀行業討論4項減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