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中金發表研究報告指,越秀地產(00123)以100股供30股的方式進行供股,以輕微超購完成,淨籌83億元。該行相信,雖然越秀自4月宣布供股以來,股價累跌28%,但市場已充分消化其稀釋每股盈利的影響,現...

今日 18:46
【大行報告】 現價已反映供股影響 中金上調越秀地產目標價15%

英國財政部周五(9日)表示,如果價格連續六個月下降到一定水平,英國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的利潤稅將不再適用,政府希望此舉能提高能源安全。 如果石油和天然氣的平均價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到或低於每桶71.4...

今日 14:24
若石油及天然氣價格連跌兩季至一定水平 英國能源利潤稅將不再適用

內銀板塊在經過近月調整後迎來利好,國有大型內銀周四(8日)起下調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由0.25厘降至0.2厘,此舉有助節省銀行負債成本及提高淨息差等,是低估值、高股息內銀估值重估的重要催化劑。 對...

今日 12:12
金特估吼內銀 先賺價後賺息

港股昨日繼續縮量上升,仍然是好淡爭持局面。但內地旅遊消費市場卻見明朗化,內地復常後經歷了最火「五一」,端午開始接捧,預期旅遊市場今年復甦下,攜程集團(09961)盈利可以重啟高增長,估值可以上升。 ...

今日
盈利增長兩倍 攜程估值便宜

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建行(00939)2023年盈利增4%、股息率8.6厘,均為四大行中最高,結合2023年預測市盈率僅3.5倍,是低估值高息之選。走勢上,建行早前衝高至5.7元後回落,其後於5元關見...

今日
建行(00939)預測息率8.6厘

光大銀行(06818)於一眾大中型內銀股中估值相對便宜,2023年預測息率高達8.8厘,市盈率及市帳率分別為3.1倍及0.3倍,皆低於行業平均值。該行近日股價回穩反彈,升穿短期下降軌,反彈先看2.7元...

今日
光大銀行(06818)回穩反彈

農夫山泉(09633)只以一家賣水的公司,市值便能夠和一些現今當紅的公司例如美團相媲美,其各部分業務發展可以反映一切。時富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黃偉棠表示,公司策略和國際品牌的不相伯仲。例如公司投放大量資...

17:31 2023/06/08
【大行點睇】時富:農夫山泉營運勝可樂 估值雖貴仍看好 目標價50元

港股昨日縮量上升,市場焦點或由美國加息轉移到中美關係,憧憬自然有助大市反彈。而閱文集團(00772)業務同樣值得憧憬,尤其知識產權(IP)商業化在提升價值的同時,業績也可以恢復高增長,估值自然可以被重...

2023/06/08
IP商業化 閱文高增長

沙特的減產頻率史無前例,到底其算盤是甚麼?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自2019年上任以來,一再警告,他會讓做淡石油的投...

19:28 2023/06/07
【讓淡友痛】沙特放矢是 有的 Vs 無的 油價風雲起

OpenAI行政總裁Sam Altman在出席一場會議時表示,OpenAI暫時沒有上市計劃。 OpenAI旗下的ChatGPT熱爆,令該公司估值水漲船高,迄今已從微軟(MSFT)籌集了100億美元,...

17:43 2023/06/07
OpenAI CEO:暫無上市計劃 因為我們的結構很「奇怪」

再遭沽空機構Jehoshaphat Research狙擊的創科實業(00669),昨晚(6日)發公告反駁所有指控,並獲多間大行支持,帶動股價今早(7日)高開3.5%,曾高見75.5元,最多升7.2%,...

15:41 2023/06/07
【創科實業 669】 創科實業反駁沽空機構指控 獲大行支持 股價一度回升逾7%

港股昨日先升後跌,但北水忽然瘋狂湧入,又忽然大逃亡,反映港股方向未明,要繼續上落走勢。而昨日隨大市輕微回落的百度集團(09888),首季業績顯示業務復甦,今年盈利有望錄得報復式增長外,人工智能、智能雲...

2023/06/07
百度催化劑:AI、智能雲

港股昨日再升,重上19100點,但成交額縮減至999億元,惟北水淨流入超過108億元,究竟反彈成交縮不利後市還是北水才是春江鴨,日內應可分曉。而同樣待變的比亞迪電子(00285),業績今年可以復甦,有...

2023/06/06
比電料復甦 重估有希望

本周除淨而息率較高的股份,有招商局港口(00144),6月9日除淨,公司提供明確派息指引,股息率有7.1厘。 內地4月出口數據持續報佳音,港口、航運股受惠,包括招商局港口。 中國4月出口按年增長8...

2023/06/06
平買招商局 先送7厘息

隨着環球疫情過去,旅遊及商務需求復甦,全球最大的行李箱產銷商新秀麗(01910)跟隨受惠,去年盈利已超越疫前水平,當中來自日本的銷售達1.2億美元,佔亞洲區收入13.2%。今年首季,新秀麗來自日本的銷...

2023/06/06
新秀麗日本銷售大增7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他們目前還沒有看到貸款顯著放緩的情況,意味美國聯儲局(Fed)未屆加息周期轉向之時。 Georgieva接受《CNBC》訪...

17:09 2023/06/05
IMF總裁:未見貸款顯著放緩 美加息周期未屆轉向

德國4月份的出口意外增長,主要受到中國重新開放後對其出口上升而影響,但分析師警告,指這種勢頭可能是短暫的。 聯邦統計局表示,德國的出口比上個月增加了1.2%。《路透社》的一項民意調查預測,月度出口量...

16:58 2023/06/05
德國受中國開關影響 4月份出口意外增長1.2%

交銀國際表示,鑑於李寧(02331)股價已經大幅回調,覺得現估值在長線來說相對吸引,目標價56.9元,基於2023至2024年市盈率22倍,有23%的潛在上升空間,因此把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

16:28 2023/06/05
【券商點睇】體育用品仍屬基本面穩健消費板塊 李寧長線而言現估值吸引

中國今年經濟復甦之路崎嶇,近期發表的工業數據普遍疲弱,令到在中港上市的相關股票受到頗大壓力。 例如,國統局宣布1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按年減少20.6%,反映出復常之後工業經營普遍仍然困難...

2023/06/05
威勝穩增長股價便宜

公用股利用手上公用事業資產,去賺取利潤及獲得強勁現金流,所以,常用於銀行股及券商股估值的預測PB(市帳率),為最簡單直接衡量公用股估值的指標。 不過,在長達接近3年的新冠疫情衝擊,各類防疫措施窒礙各...

2023/06/05
長建 年內修復至48元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繼去年11月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簡稱中特估)後,於今年2月提及,要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發揮更好的資本市場資源分配功能。 傳統的金...

2023/06/05
中特估居高臨下 不宜短期炒作

港股昨日報復式反彈,恒生指數一度重上19000點,而金價較港股早反彈,預期可以再突破2000美元,紫金礦業(02899)作為龍頭但估值卻是板塊中最低,未來盈利可以保持雙位數增長下,估值有上升空間,股價...

2023/06/03
金價料上升 紫金最吸引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周五,大盤高開高走,A股貴金屬、基本金屬、化工等資源股領漲。美國參議院通過債務上限法案、加息預期迅速降溫,美股和商品全面上漲。 受海外情緒轉向樂觀提振風險改善,美國股市及油價...

2023/06/03
大宗商品價格回暖

C919正式商用,民航機國產化開新篇章;另外全球地緣政治劇變,國內軍費預算創新高;具備中特估身份,國產戰機第一股的中航沈飛(深:600760)看好。 中航沈飛是中國殲擊機製造商龍頭,成立65年以來,...

2023/06/03
C919概念 中航沈飛升空

瑞銀發表研究報告,指對內地天然氣公用事業股轉持正面看法,預計將由2022年的負12%,轉升到2022至2025年間的20%,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至25%。報告指出,天然氣價格改革將帶動單位利潤由202...

20:47 2023/06/02
【大行報告】 瑞銀轉軚看好內地燃氣股 首選新奧能源

港股繼續受制「中美夾擊」,中國方面,誠如日前港股見底的3個指標文章提及,目前影響中國整體經濟復甦的關鍵,在於庫存及需求兩大方面。 根據需求和庫存變化可以將庫存周期劃分為四個階段: 主動補庫存 ...

17:05 2023/06/02
【拐點導賞】翻身股捕獲秘法

日本的隱私監督機構周五(2日)表示,它已經警告OpenAI,不要在沒有人們的許可下收集敏感數據。 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說,OpenAI應盡量減少為學習而收集到的敏感數據,並補充說,如果它有...

13:40 2023/06/02
日本隱私監督機構警告OpenAI 應盡量減少收集敏感數據

港股昨日先升後跌,人民幣貶值壓力揮之不去,惟大市調整期間,可以考慮復甦股,如全球PC市場有望下半年復甦,PC龍頭聯想集團(00992)的非PC業務有強勁增長,相信最壞時間已過去,有望重估。 聯想截至...

2023/06/02
最壞時刻已過 聯想估值上調

港股昨日又跌,但要留意港股技術指標超賣,不排除日內有反彈,惟小心是有反彈無升幅格局。但大市調整可以向績優股兼且政策傾斜股埋手,中興通訊(00763)未來盈利複合增長有14%,AI會是未來增長點,加上估...

2023/06/01
AI拉動業務 中興趁平買

在人工智能(AI)科技熱爆全球的同時,行業專家和科技領袖在一封公開信中表達了他們對AI的擔憂,當中包括OpenAI行政總裁Sam Altman。 AI的高速發展令人們擔心,甚至有人認為可能會導致人類...

18:27 2023/05/31
AI或令人類滅絕 科技領袖及專家:減低風險成最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