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 下頁
共 313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浸大中醫藥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共撥款近1,000萬元,以加強兩項長者服務項目,預計惠及約1.8萬名長者。 浸大——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轄下的「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長者...

本港接連遇上社會運動及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嚴重受挫,失業率創新高。在職位空缺大減的情況下,大專生一畢業就遇上就業困難,求職之路更加崎嶇。 有人力資源專家預計,今年失業率不容樂觀,但渴市行業卻仍面臨「請...

港府下周五起展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3間大學合作的一項問卷調查指,僅39%人願意成為首批接種者,其餘約6成人中有41%人期望成最後1成接種者;有學者指歐美國家在未開始接種疫苗前的數據亦相類似,相信市民的...

浸大及中大推出「精胺風險評分」診斷前列腺癌浸會大學及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精胺風險評分」,配合尿液測試,為診斷前列腺癌提供一個非入侵性和更可靠的方法。他們研究發現,約37%病人可避免進行前...

隨著大眾愈來愈注重健康,對於不含農藥的有機菜需求亦愈來愈大。浸大調查發現有14.4%的街市菜檔售賣「聲稱有機」的蔬菜,按年升近一倍。浸大又發現有9個菜檔使用過期或影印證書,另有一檔借用證書以有機名義售...

本港有機資源中心最新調查指,有機菜檔在新冠疫情期間有增加趨勢,但造假情況更為嚴重。本港暫無官方的有機蔬果認證系統,外國則由政商合作提供認證、並使用科技打假,保障消費者權益。 冒牌有機菜檔 疫下數目倍...
本港認知障礙症患者多達10萬人,當中65%屬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為應對人口老化伴隨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日增問題,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及教學科研部教授李敏帶領團隊,研發名為「神經防禦方」的中藥新複...

浸大中醫藥學院成功研發中藥新複方,有機會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中藥新藥。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點擊圖片看清研究詳情:...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失業率升至16年來高位,大學生求職亦面對挑戰。有會計學學生坦言感到求職較以往困難,寄出10封求職信僅獲2封回覆,會考慮兼職或實習工作。浸大昨舉行僱主午餐會,混合綫上和綫下模式舉行...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失業率升至16年來高位,大學生求職亦面對挑戰。有會計學學生坦言感到求職較以往困難,寄出10封求職信僅獲2封回覆,會考慮兼職或實習工作。浸大昨舉行僱主午餐會,混合綫上和綫下模式舉行...

前理工大學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本月起「過檔」浸會大學,接任浸大校長,他今日(1日)履新隨即向學生、教職員及校友發電郵,形容自己在充滿變數的環境下加入浸大,成為該校第6任校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地區政...

「老師像是另一種醫生,對學生的影響可以很大。」患有先天性腦癇症、經歷父母離異、曾一度無心向學的黃康男,重讀中二時毅然決定轉校。揹着大過、高缺席率等「往績」來到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原本只想完成中...

網絡消息氾濫,疫情以至美國大選等重要事件,假新聞爭議不絕。事實查核(Fact Check)雖然被視為應對假新聞的方法,惟隨網絡上的內容對立激化,針對事實查核的質疑亦增加。本地有院校日前成立事實查核機構...

假新聞問題不但影響政治爭議事件,企業亦深受其害。例如去年起針對5G網絡傳播疫情的陰謀論,撲之不盡,叫電訊科技業頭痛。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經理曾姿穎解釋,不法分子捏造一段假新聞,帶起風向,很容易已可達到...

【本報訊】浸大學生會署理會長方仲賢於2019年涉購買鐳射筆被捕,方昨否認管有攻擊性武器及妨礙司法公正等罪,案件排期至12月開審。控方指將傳召5名專家及7名醫護人員作證。 將傳召專家醫護等作證 被告...

浸大有研究團隊開發在網上提供認知行為治療,旨在幫助社交焦慮人士。 本港約24萬人有社交焦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疫情恐令此問題更嚴峻,市民宜調整個人心態面對生活,並及早求助。 性格內向受欺凌 增患病...
港人如患上社交焦慮,面對陌生人或在公眾場合往往會出現過度焦慮,而遠離社交接觸。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率領團隊,開發為期13周的「自在社交」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透過虛擬實境(VR)技術模擬觸發...

疫情下本港學校仍未能回復正常上課,網上教材由其重要。為幫助大學生增加實習機會及為小學生提供網上教材,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展開教育動畫製作項目「綠火焰」計劃,希望讓學習製作動畫的學生體驗與客戶合作,同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