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保誠保險有限公司發佈「香港家庭危疾抗力調查」結果發現,當提及到被診斷患有危疾的擔憂時,超過七成(74%)受訪者傾向到私家醫院進行治療。無論有否購置危疾或醫療保障的受訪者,他們都憂慮未能應付私家醫生的醫...

08:30 2023/06/02
倘患危疾 逾7成人選擇私家醫院治療 人均保障缺口達120萬元

香港中文大學的科研項目於「2023年日內瓦發明展」中獲得26個獎項,含6個評審團嘉許金獎,為歷年來成績最佳,其中由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湯啟宇統籌的「强力可穿戴外肌肉」項目,更獲沙特阿拉伯代表團...

2023/05/29
中大人造肌肉 助中風脊椎患者「動起來」

香港中文大學的科研項目於「2023年日内瓦發明展」中獲得26個獎項,含6個評審團嘉許金獎,為歷年來成績最佳,其中由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湯啟宇統籌的「强力可穿戴外肌肉」項目,更獲沙特阿拉伯代表團...

00:00 2023/05/29
【大學科研】中大科研揚威日内瓦發明展奪26獎 穿戴式强力「外肌肉」助中風病人恢復活動能力

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許多人為了應對工作和生活壓力下,會透過犧牲睡眠或休息、使到自己一天內能騰出更多時間,每晚都睡不足6-8小時,一些人因為退休生活全力打併,可以有更多財富提早退休,一些人就因為想要...

08:30 2023/05/16
積下「睡眠債」有多可怕? 再好的理財計劃不如好好睡一覺

有人因為怕黑或需要安全感而開燈睡覺,有人喜歡開小夜燈增添夜間氣氛。美國及有日本有研究指出,睡覺時開燈包括小夜燈,此舉不但會降低睡眠質素降低,還會引發各方面的疾病,例如肥胖抑鬱等,變相等於慢性自殺。 ...

17:16 2023/05/13
【睡眠問題】開燈睡覺等於慢性自殺 研究指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0%

飲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幾重要,毋庸置疑,隨着愈來愈多飲食與營養的相關研究,醫學界已能逐步分析哪些食物或進食方式的利弊。以心臟病為例,部分飲食方式確有好處,以一句話來概括:你的飲食如何,你的心臟健康也必...

15:56 2023/05/13
【健康飲食】心臟病是全球人類頭號殺手 美國心臟協會列10種健康飲食新排名

母親節將至,心中對媽媽的愛,要大聲説出來!因人生無常,千萬不要留下遺憾。從事安老服務社工至今已逾廿三載的阿肥姑娘,28歲時突遇媽媽嚴重中風,之後的14年4個月零22天,阿肥義無反顧捨棄私生活,陪著乳癌...

19:18 2023/05/12
【照顧者】好媽媽歷4次中風患末期乳癌 孝順女親力照顧14年:母愛支撐我

罐頭湯方便美味,是不少人家中常備的食品。不過,市面上很多罐頭湯的鈉含量均較高,長期攝取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及胃癌的風險。TOPick近日檢視了31款罐頭湯,根據營養標籤,比較各款的鈉含量。 最新影片:...

18:07 2023/05/12
【超市大搜查】高鈉飲食增患胃癌高血壓風險 盤點8款較低鈉罐頭湯名單

港股昨日再跌,恒指退守牛熊分界綫。筆者維持大市上落預期,板塊轉為輪動,昨日見到新能源板塊異動,當中股價過去一年半腰斬的龍源電力(00916),股價處於築底狀況,料其在手新能源儲備充足下,可以支持業績持...

2023/05/11
資源儲備足 龍源強復甦

香港夏天天氣炎熱,不少人從戶外回到家中便急不及待開冷氣,但卻不知這做法隨時有中風危機。越南一名49歲男子早前從外面市場買菜,由於身上已汗流浹背,於是一回家便馬上「冷氣加電風扇」狂吹降溫。豈料,僅僅數分...

11:21 2023/05/10
【冷氣病】高溫下外出買餸回家即開冷氣+風扇降溫 男子突血壓飇升半身無力證急性中風

今天許多人想做護士,可能是因為前景好、人工高、方便移民。但對於曾心怡(Sammi)來說,是一位從9歲開始確診一型糖尿病便要經常出入醫院,經常接觸醫護人員,因此夢想有一天能成為兒科糖尿病專科護士,以自身...

2023/05/10
00後女生自小確診一型糖尿病 立志成為兒科糖尿病專科護士

美國一名男子於打噴嚏期間,突然發現有血塊從他的鼻子噴出,未幾更陷入昏迷,且出現一連串中風症狀,需緊急送院。醫生為他檢查後,懷疑是男子打噴嚏用力過猛,導致大腦裡的動靜脈瘤爆裂,繼而引發中風。 最新影片...

19:29 2023/05/09
【動靜脈瘤】疑太過用力打噴嚏致腦動靜脈瘤爆裂 大學生歷3次開腦手術險死

猝死防不勝防,部分人甚至沒有徵兆。英國一名女生早前到巴黎探望親戚,晚上在洗澡時突然心臟驟停,經搶救不治,其家屬透露,死者生前十分健康,家族成員亦沒有心臟病史。有醫生曾拆解猝死前身體有機會出現的6種徵兆...

13:46 2023/05/08
【猝死危機】19歲女洗澡突心臟驟停亡 醫生解構猝死前身體6種徵兆

前列腺屬於生殖器官一部分,睾丸製造精子,加上前列腺製造營養液,兩者混和成為精液,精液會藏於前列腺後方的精囊位置。 本港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數為71歲,但無論哪個年紀,都有男士因為前列腺有異而諱疾忌醫,...

15:38 2023/05/06
【前列腺癌】尿頻每隔1至2個小時需上廁所 打工仔患前列腺癌中期影響精囊

第二屆「國際醫療健康周」將在本月16日至31日舉行,焦點活動包括「香港國際醫療保健展」,展出多項高端醫療儀器,包括正幫助脊髓神經受損的MIRROR舞蹈員李啟言(阿Mo),重新學習走路的「外骨骼機械人」...

2023/05/05
外骨骼機械人 助中風者等學走路

第二屆「國際醫療健康周」將在本月16日至31日舉行,焦點活動為「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及「香港國際醫療保健展」,醫療展參展商數目達303個,屬歷來最多,匯聚多項高端醫療儀器,包括幫助脊髓受損及中風病人...

19:15 2023/05/04
【醫療科技】國際醫療健康周本月16日舉行 匯聚外骨骼機械人等高端儀器

性生活是維持夫妻關係的其中一環,然而也要量力而為。日前,內地就有一對老夫老妻在行房期間,66歲的丈夫因過於激動,在途中喘不過氣來,突然暈倒,送院搶救後不治身亡,令在旁目睹一切的妻子當場嚇壞,也引起外界...

16:57 2023/05/04
【性猝死】66歲翁行房太用力突暈倒猝死 妻目擊全程嚇壞

中風有年輕化趨勢,南韓一名33歲音樂劇演員原定於周日(4月30日)參與演出,未料當日早上突然半身麻痹,送院後證實為腦中風,被逼取消演出,他其後發文向一眾劇迷致歉,並表示會盡快康復,與大家見面。 最新...

11:57 2023/05/03
【腦中風】33歲男演員半身麻痹送院 確診腦中風宣布停工【附中風先兆】

長期超時工作,小心身體出現狀況。一名24歲女子近日在工廠宿舍猝死,丈夫王先生表示,妻子每天工作長達10多小時,認為死因與過勞有關,而中介方目前只願意支付3萬元(人民幣,約港幣3.4萬元)喪葬費。 最...

12:23 2023/04/27
【過勞死】每日工作近12小時 24歲媽疑過勞猝死遺2孩【附12大過勞徵兆】

衞生署今日(26日)發表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調查採用Framingham風險模型,以預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在30至74歲人士中,未...

17:34 2023/04/26
【人口健康調查】衞生署預測1成1成年人未來10年或患心血管疾病 愈窮患病風險愈大

日常飲食攝取過量糖份會引致肥胖,增加蛀牙和糖尿病的風險。除此以外,影響之深遠其實遠超我們想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近就臚列一項最新報告,除上述提及3項眾所周知的風險外,嗜糖有損健康的負面因素多達...

18:11 2023/04/24
【致癌風險】睡眠欠佳或疲倦時特別愛吃甜食 CNN:高糖致胖兼增患癌症風險

銀屑病,又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不過,銀屑病除了影響皮膚外觀,更可引發多種共病,令人相當困擾。TOPick請來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拆解銀屑病的誘發因素及最新治療方法。 銀屑病症狀...

16:00 2023/04/24
【TOPick診症室】銀屑病不只影響皮膚 醫生拆解3大共病及最新治療方法

其士集團創辦人周亦卿於2018年去世,周於2015年訂立遺囑,由妻子、五女及六女擔任遺產執行人,遺囑訂明將其士集團逾62%股份全部歸五女周蕙蕙所有,其餘遺產分配予妻子及子女。長女質疑父親訂立遺囑之有效...

12:15 2023/04/24
【遺囑認證】其士集團創辦人周亦卿後人疑爭產 長女質疑父親中風後之行為能力

人們經常強調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影響,但原來睡得太多,同樣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一項刊於美國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跨國研究指出,睡眠時間過短或過長,皆可能導致中風機率增加。 最新影片: 來...

19:13 2023/04/18
【中風危機】研究揭睡眠超過9小時 中風機率比睡7小時高出1倍

剛過去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邀來著名台灣導演蔡明亮任大師班的講者,跟影迷分享他過去三十年多的製作經驗。近年成為世界各地美術館常客的蔡明亮,早已摒棄了傳統的拍片形式,其作品走向藝術品的格局,雖然他的影片再沒...

13:11 2023/04/14
演員李康生因慢性怪病致抑鬱 恩師蔡明亮患恐慌症住山上養生

中能建設(03996)今年3月突破下降軌阻力,其後有所回吐,惟調整之勢溫和,屬突破降軌的後抽,後市守穩0.9元,可望挑戰1.2元甚至1.4元水平。 技術分析:H股關鍵阻力1.2元 中能建設A股(滬...

2023/04/14
突破降軌後抽 中能建設收集

記者:譚志偉 【ET財智Talk】中國估值吸引成資金避風港? 普徠仕梁慧君分析入市時機及值博板塊...

22:17 2023/04/12
【今日至HOT】Tesla香港減價最多14%|做好3件事失智機率降35%|譽‧港灣2房906萬沽

認知障礙症 (Dementia) 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台灣有醫生指出,如欲降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率,需做好3件事,其中運動可降低35%患病風險,當中又有一個方法不只能改善神...

16:24 2023/04/11
【認知障礙】做好3件事失智機率降35% 醫生推薦1招還能防中風

經歷波動的2022年後,今年首季強積金在資格價格反彈下表現理想。 強積金是一個長達30至40年的長綫投資,強積金成員不應過分擔心短期投資回報的波動,最重要是有足夠基金選擇作好準備應對波動市況。 去...

2023/04/11
分散投資有利長期回報

現代醫學進步,「長命百歲」似乎指日可待,不過,活得長壽的同時,更要活得健康。人均壽命延長,意味患上危疾的風險會相應增加。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市民大眾的財務狀況又是否穩健,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治療...

14:55 2023/03/31
醫療開支上升 僅12%港人有信心應付3大危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