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由兩位資深職業治療師陳淦坤(Mark)和陸綺雯(Carman)創辦的櫻楹軒,團隊由逾50位職業治療、物理治療及言語治療師組成,提供跨界別的服務支援。一班治療師們走勻港九新界,上門提供個人化的長者復康訓...

今日
職業治療師走勻港九新界 上門為長者做復康訓練

手部麻痹、觸覺出現異常可能是疾病徵兆!台灣有醫生指出,如果發現自己有手麻症狀,且伴隨著3種情況,有可能是罹患糖尿病、腦中風甚至癌症。因此如果觸覺出現異常,或有「摸東西感覺像戴著手套」之類的情形,便很有...

17:05 2023/10/03
【健康隱患】手痺恐是患癌中風警號 醫生揭3種情況需留神

中風有越發年輕化的趨勢!台灣北部一名14歲中學女生在游泳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後發現為自發性腦出血,亦即出血性中風。但女生並沒有任何先天性疾病,醫生就指出是因為1項常見的壞習慣引起。最新影片:根據《ET...

12:07 2023/10/02
【中風危機】14歲女生游泳時突然中風昏倒 醫生:發病前幾天都在熬夜

香港近年社會壓力大,加上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出現許多個案,因為疾病、身心障礙或環境因素,而無法應付日常生活,職業治療師的角色變得更為重要。但需求愈趨迫切的同時,業界也飽受移民潮和退休潮夾擊,人才...

12:00 2023/10/01
【人才荒】職業治療師流失率高 學會籲增學額+調整薪金

人工智能(AI)技術愈趨發達,不少專家冀將AI引入醫學界,協助診斷及提升診治水平。有澳洲研究員早前研究開發AI軟件,評估與心臟病及死亡風險有莫大關係的腹主動脈鈣化(Abdominal Aortic C...

16:00 2023/09/30
【醫療科技】軟件助檢測腹主動脈鈣化 準確率達8成

中風並非中老年人獨有問題,台灣一名20歲女大學生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等症狀,初步檢查腦部並無出血,然而情況卻反覆惡化,甚至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經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其心臟的卵圓孔因先天性原因未...

12:23 2023/09/28
【中風危機】女大生突中風揭心臟1問題出事 醫生警告:1類偏頭痛患者高危【附中風先兆】

人工智能(AI)技術愈趨發達,不少專家冀將AI引入醫學界,協助診斷及提升診治水平。 有澳洲研究員早前研究開發AI軟件,評估與心臟病及死亡風險有莫大關係的「腹主動脈鈣化」(Abdominal Aort...

2023/09/28
腹主動脈鈣化 AI軟件助加快診症

為配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醫務衞生局昨宣布,由10月6日起,只容許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醫生參與政府資助的多項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包括長者醫療券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及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在兩個...

2023/09/22
醫健資助計劃 僅准《基層指南》醫生參與

近日,馬來西亞發生一宗悲劇,一名男子因呼吸困難暈倒,醫生隨即為他施行心肺復甦法(CPR)搶救,最終成功保住性命,惟一直留守兒子身邊的媽媽卻突然心臟病發,最終搶救不治。最新影片推介:馬來西亞醫生Syaz...

18:51 2023/09/21
【猝死危機】兒子呼吸困難暈倒送院急救成功 媽媽卻突心臟病發倒地亡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大腦晶片新創公司Neuralink近日宣布,由公司所開發,有望為癱瘓患者帶來福音的一項無線裝置,已取得獨立審查委員會的批准,可進行首次人體實驗,現正向癱瘓患者進...

17:59 2023/09/21
【癱瘓者希望】馬斯克旗下Neuralink獲准首次人體實驗 招募癱瘓者植入大腦晶片有望恢復全身活動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容易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台灣有一名40歲男子因「瞓捩頸」求醫,惟吃了藥後不但無好轉,症狀還愈來愈嚴重。結果醫生檢查發現,其血管大小是正常人的一半,且已經有點硬化。但因男子持續受到...

17:10 2023/09/21
【肩頸痠痛】男子瞓捩頸無好轉檢查竟發現「小中風」 醫生警告:1情況要放鬆

即使身體健康亦可以突然出現嚴重疾病!馬來西亞一名男子向來熱愛運動及跑步、身體壯健,亦無三高等問題,卻突然出現出血性中風,亦即俗稱的「爆血管」,需緊急做開腦手術清除腦內積血,最終留院7個月才總算撿回一命...

16:54 2023/09/21
【腦中風】律師身體壯健愛跑步 突爆血管中風需開腦保命【附中風先兆】

罐頭食物不宜多食!台灣一名33歲男子為慳錢,經常吃罐頭配白飯當一餐,久而久之患上高血壓;直至某次因頭痛求醫才發現已致「高血壓性腦出血」險中風。最新影片:台灣急診科醫師魏智偉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個...

12:32 2023/09/18
【高鈉危機】33歲男為慳錢每餐食罐頭患高血壓 頭痛揭腦出血險中風

香港醫護人員短缺問題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加上人口老化,本地對認知障礙症護理及中風後康復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令物理治療行業承受更大壓力。本港有醫療科技初創將虛擬實境(VR)、人工智能(AI)等技術,與康...

16:00 2023/09/17
【醫療科技】港產VR醫療平台 設港式茶樓場景 增長者治療主動性

不良飲食習慣隨時可以導致中風!有台灣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男子近日突然暈倒,送院後證實為腦中風。原來該男子長期維持高鹽分的飲食習慣,並經常喝2款湯,因而導致心律不正,最終引發中風。最新影片:台灣營養功能...

11:44 2023/09/16
【腦中風】打工仔常飲2款湯致腦中風 醫揭1飲食習慣出事

台灣法院近日審訊一宗駭人企圖迷姦案,一名任職秘書的女子於2021年6月28日傍晚6時許,感到身體有異,不但腳軟無法正常站立、後來更口齒不清,失去意識。有其他同事因擔心是中風問題,於是堅持將女子送院,亦...

17:05 2023/09/09
【令人心寒】OL突腿軟口齒不清被誤為中風 送院驚揭駭人真相

音樂是傳遞感情的最佳媒介,就像人氣韓劇《機智醫生生活》中的醫院五人幫一樣,在劇中經常夾band玩音樂,除了為生活減壓外,更多是透過音樂紓解快樂與悲傷的情感。原來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一隊由6位醫護人員組成...

13:37 2023/09/08
港版《機智醫生生活》醫院六人幫Band中作「樂」 以音樂傳愛冀關注高膽固醇

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早前健康受質疑,周二(5日)國會復會時照常現身。國會醫生莫納漢(Brian Monahan)表示,無跡象顯示麥康奈爾曾經中風或患有癲癇等疾...

15:30 2023/09/06
麥康奈爾現身美參院復會 國會醫生證無中風或癲癇

飲酒通常被認為是不健康的行為,長期飲酒甚至會增加患癌風險。但近日内地有研究指出,因啤酒含多種成分,會誘導腸道益生菌生長,因此適量飲啤酒能促進腸道健康,甚至比益生菌更有效!最新影片推介:內地大連醫科大學...

14:01 2023/09/06
【内地研究】飲啤酒可促進腸道健康含氨基酸增強免疫系統 內地研究:比益生菌更有效

曾有「師奶殺手」之稱的台灣男星「咆哮帝」馬景濤於2017年宣布與太太吳佳尼協議離婚,現年61歲的他兩個月前爆出迎來新戀情,女友是年輕粉絲,一度成為熱話。沐浴於愛河之中的馬景濤,近日出席活動時半邊面驚現...

11:47 2023/09/06
【咆哮帝】兩個月前爆與年輕女粉絲戀情 61歲馬景濤驚現半邊臉歪疑中風

日以繼夜的工作,小心會因過勞導致身體出狀況。近日,内地一名23歲男子連續上13天夜班,再加上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最終在員工宿舍内不幸猝死。家屬認為男子猝死原因,與長期加班及連續上夜班有關,遂向該公司...

17:04 2023/09/05
【猝死危機】23歲男連返13天夜班每日工作逾10小時 宿舍内猝死公司1原因拒賠

亞太心律學會(APHRS)再度選址香港,聯同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於9月1日至3日舉辦「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議及香港心律學術論壇2023」,多名心臟科醫生介紹有關心臟科治療的最新進展。最新影片推介︰...

19:35 2023/09/04
【心臟健康】心臟專家上周末雲集舉辦心臟學術論壇 介紹多種新治療方法

由中風患者及家屬組成的團體「新健社」宣布,引入全新流動應用程式,由醫護人員利用智能平台評估,經註冊物理治療師為中風患者度身編訂復康療程。醫護人員會按患者年齡、病情及復康部位等因素,配對合適的運動種類予...

16:15 2023/09/04
【人工智能】新健社引人AI復康療程 為中風患者度身訂造復康運動

中風患者因腦部受損,可能會影響說話及溝通能力,無法表達想法。不過,在不斷進步的技術支援下,要克服語言障礙或可變得甚簡單。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主任張復倫(Edward Chang)早前就進行研究,在一...

2023/08/28
大腦植電極芯片 助中風者「發聲」

六旬的士司機涉於2018年起藉以玩遊戲為名,非禮當時只有6歲及8歲的同居女友女兒。涉案司機早前區院否認兩項非禮罪,經審訊後被裁定該兩罪罪成,4天後因中風入院身亡。案件原定今(25日)判刑,由於被告現已...

11:31 2023/08/25
【還押身亡】涉藉玩遊戲非禮同居女友幼女 六旬漢罪成還押時中風亡

上個月,我曾分享過近年市場上危疾保障計劃的保障範圍不斷擴大,有些計劃更專為末期癌症患者提供額外財政支援,以幫助患者減輕財務負擔,專心接受治療。然而,除了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等較常見的嚴重危疾外,近年來兒...

08:00 2023/08/25
6%港童患ADHD 善用兒童疾病保障 把握治療黃金期

睡眠反映身體健康,台灣有醫生近日就分享,睡覺時長期「扯鼻鼾」會降低血氧濃度,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猝死。醫生更引述一項研究,指出打鼻鼾的人士出現冠心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3倍。最新影片:黃軒醫...

14:25 2023/08/23
【猝死危機】睡眠打鼻鼾易猝死 研究:患冠心病率高3倍

香蕉營養豐富,原來也有防癌功效。台灣有醫生近日就引述一項研究,指出每日食一條青香蕉,有助降低患上某些癌症的風險多達60%。最新影片:台灣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日前在Facebook分享,引述醫學期刊《癌症預...

14:50 2023/08/22
【抗癌水果】每日食一條未熟香蕉 研究揭有助降低60%患癌風險

抗病也要保持心境樂觀。台灣婦產科名醫王樂明去年經歷喪妻之痛,太太由確診第4期卵巢癌,要開刀做手術到離世,僅短短2個多月,令王樂明及其一對兒子悲慟不已。王樂明近日再接受當地節目訪問,憶述與太太相處的最後...

18:04 2023/08/21
【抗癌心態】愛妻患卵巢癌開刀到離世僅2個月 醫生悔不當初:不該講得太直接

有失眠困擾的人羡慕可以「上床秒睡」,但這也不是一個好徵兆。一名40多歲男子自豪自己能夠「秒睡」,結果體檢卻被揭患3大心血管疾病,更被醫生指「秒睡」的中風機率高。最新影片:台灣家醫科醫師黃彗倫在《醫師好...

17:04 2023/08/20
【睡眠風險】40歲男「上床秒睡」被揭患3大心血管疾病 醫生警告:易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