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昶恆 下頁
共 6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任職私人企業財務經理的Andy,具豐富的理財知識,平時會利用坊間理財教育網站提供的計算機估計退休需要,亦懂得運用Excel來設定計算公式,規劃退休理財。Andy期望60歲退休,屆時想運用手上資產製造利...

任職私人企業的財務經理的Andy找我討論人生理財大計,事前亦做了不少功夫,準備了很多問題,而部分問題亦值得其他讀者注意。 【27歲提早退休 每月被動收入高達12萬港元有何秘訣?:】 問:60歲退休...

香港工時長、工作壓力大,不少人渴望提早退休。有網民指最近失業,短期內亦不能工作,故考慮提早退休。該網民現時31歲,擁310萬現金,每月支出6,000元,並持有一個市值890萬出租物業,希望研究提早退休...

《iMoney》「你財策劃師」欄目接獲的讀者個案,一向來自五湖四海。 今期的讀者Andy是一位任職私人企業的財務經理,具豐富的理財知識,懂得自己運用Excel規劃退休理財。他期望20年後、踏入60歲...

香港樓價高企,不少人花盡畢生積蓄買樓圓「上車夢」。有女網民近日在討論區發文指,拍拖1個月的男友有意置業,月入近3.7萬元但未能通過壓測,希望女友能作擔保人協助「上車」。 【月入28萬中產 以物業製退...

認清自身退休需求 接下來,便討論到如何實踐Paul財務自由的目標。他曾透露擔心未有足夠金錢在港過退休生活,才決定60歲後到泰國退休。現時他每月支出3.65萬元,預計手上儲蓄保險計劃亦於60歲退休時完...

今期專欄和大家回顧過去及展望未來。過去一年充滿挑戰,讀者的提問反映了一般中產家庭的情況。2020年共有23個組別的讀者向Alvin咨詢,包括11位女士,7位男士及4對夫婦。他們的年齡介乎35歲至63歲...

不應以物業製造退休收入 讀者現時最大資產是持有的兩個物業及3個車位,因家庭需要,他便於上年購置多一個在現時居住屋苑的細單位,讓家人住進去。他計劃自己退休後,孩子各有自己家庭,兩夫婦便從現時大單位搬至...

Alvin上期分析了Ben的事業發展規劃及保險安排,讓他明白到需要分清支出和儲蓄的概念後,今期繼續分析他的財富組合和現金流管理。 【背景】 年齡:54歲 職業:保險顧問 家庭:已婚,育有3...

適當投資平穩增值資產 由於Victor持有的基金都是股票基金為主,加上股票及強積金也是股票類資產,所以現時他的組合,扣除應急儲備外,其餘都是進取資產,建議他需檢討及配置適當比例資金到較平穩資產中。另...

上期專欄提到Victor希望提早退休兼移民澳洲,惟實行上可能有困難。上期分析了其家人的移民和保險問題,今次將討論他的資產管理規劃。想透過調配現有資產達到人生不同目標,必須先問自己兩個有關收入與支出安排...

本港有不少打工仔都是月光族,收入只足夠應付支付,沒有餘錢可以儲蓄。有月入3萬網民發文指自己入不敷支,除每月花光收入外,更需要倒貼6,000元維持生活,故希望尋求他人意見改善現狀。 【父母保守只造定存...

移居海外須考慮保險保障 如果現有資產是用作應付未來數十年生活需要,其大前提是組合價值不能夠有很大波幅,所以在選擇理財工具上要審慎。 首先要保存適當現金為應急錢,假如要維持2年周轉需要,便要保存約1...

2007年10月27日是《iMoney》創刊日,眨下眼《iMoney》已創刊13周年。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我們雖然不能為《iMoney》舉辦生日會,但多位《iMoney》專欄作家及財金名人,早前也拍...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意指沒有理財習慣及計劃,難為資產保值或增值。在低息環境之下,理財光靠存款收息或已不足夠。有網民以「大家可唔可以分享吓父母點理財」為題,提及自己與父母在理財上的分歧,指父親理財保...

購買年金增加保證收益 除兩層物業以外,Katy現時只有30萬元儲蓄,沒有任何投資或理財產品,主要原因是她屬於低風險承受能力人士,一有盈餘便會用作償還物業貸款。現時兩層物業都已供滿,一層樓自住,另一層...

提早退休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惟退休後的收入或將減少,未必能維持現有的生活開支。讀者Katy是公務員,剛獲批將於年底提早退休。惟現時每月支出6萬元,退休後卻只能收到2.5萬元長俸,未知可否應付未來數十...

除了不應扣減保費,她更應該增加保障,現時她只有一份很基本的醫療保險及由丈夫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障,並沒有任何危疾保障。 趁早安排足夠醫療保障 Alvin指,一般人中年開始面對的最大潛在支出便是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