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政策 下頁
共 50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最新差估署數據顯示,10月份私宅售價指數報376.1點,按月跌約1.34%,累跌5個月約5.2%。首10個月該指數仍上升約4.65%,較2018年同期約7.37%的漲幅,低約2.72個百分點。 本港...

政府昨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交代5年公營房屋建屋計劃,指出未來5年公營房屋建屋量為10.07萬伙,又承諾透過縮短規劃程序等方法加快建屋。有議員質疑政府如何縮短規劃程序,亦有議員認為地塊單一問題是先天不...

中信泰富物業代理董事關潔瑩預計,2020年樓市發展平穩,樓價將錄個位數波幅,施政報告放寬按揭成數,將有助市民上車置業,成為樓市最大支持。 中信泰富物業代理董事關潔瑩指,本港市場住屋有剛性需求,傳統上...

現年71歲的蘇婆婆,本身有兒有女有公屋,惟現時有家歸不得,據指蘇婆婆的兒子以裝修為由,安排她暫住老人院,但一直拒接她回家,蘇婆婆向TVB節目《東張西望》控訴兒子搶走公屋,哭訴「佢唔要我。」 蘇婆婆育...
【學者意見】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上年度政府已在綠置居、白居二及空置稅等方面改革,加上目前社會衝突緊張,預料填海之類大型計劃未必會推行,政府亦表明不會減辣,故未見今年《施政報...
【學者意見】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政府已打「開口牌」,相信今年《施政報告》只會集中使用《收回土地條例》及「土地共享計劃」增加房屋及土地儲備,不會有太大新意。他直言有團體提出的租置計劃2....
修例風波爆發至今已3個多月,爭議仍持續,政府將主因歸咎於「房屋問題」,建制各方同時紛紛出口,建議政府增加土地及住屋供應。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份發表,預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再着重資助房屋及土地供...
現時輪候公屋平均需要5.4年,部分家庭等到資格審查階段,入息資產或超額。據悉,房屋署建議長者以外的家庭申請,需要加強查核,輪候2.5年後或要被抽查經濟狀況。至於現時已需被查核的單身申請,過去5年輪候宗...
民建聯昨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會面,強烈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興建公營房屋,該黨主席李慧琼引述黃偉綸指,對有關建議反應正面,並同意更積極引用條例收地。 李慧琼引述黃偉綸指,政府早前已改劃21...
行業的興衰有其根本原因,80年代末,香港工業式微,廠商紛紛將工廠搬遷至珠江三角洲一帶;到了90年代,香港從工業和製造業轉型到以金融服務業和旅遊零售業為主;再到2000年代初,國家開放自由行,每年從內地...
續上期(詳見「港樓難跌 房屋土地供應不足」),種種複雜經濟環境,到底對香港未來樓市走勢有甚麼影響? 外圍因素中最能影響樓價就是加息,息口高低最直接影響樓價,可幸的是踏入8月美國已經開始減息,加息周期...

房屋署今日(6日)更新公屋輪候數據,輪候時間微跌,然而仍遠離政府3年上樓目標。截至今年6月底,約有14.79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82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合共25.61萬人輪候...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的「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計劃)」推行近一年仍未「開齋」;為提升成效,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將加入計劃,並放寬放租模式和渠道,預期業主今年第四季...
一手未來3至4年供應維持9.3萬伙,但政府覓地不易,去年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減少私人賣地供應下,發展商亦放慢施工,使私樓供應將見緊絀。 據運房局數據顯示,未來3至4年一手潛在供應數字維持約9.3萬伙...
政府將公私營土地建屋比例,由6比4改為7比3,雖然在公營房屋比例上有所增加,但實際上新增土地未必多。政府必須加強力量去開發土地,否則私人住宅樓價會因短缺而飛升,政府不管在公營私營房屋供應都兩頭不到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