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政策 下頁
共 50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在東涌第42區(滿東邨以南)收回124幅私人土地,合共涉34.3萬平方呎,將會用來興建公營房屋,提供多達6,100個單位,包括由神秘財團所持有的多個地段。 根據政府公告指,...

施政報告中提及,已全數覓得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滿足未來10年公營房屋需求。經民聯認為,土地開發存在不確定性,對能否達標存疑,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6年的問題難以解決,經民聯建...

展望2021年樓市,似乎迎來不少樓市利好消息,除了新冠病毒疫苗現曙光外,基本因素方面,銀行積極低息搶客,加上私樓供應減少,均有望支撑明年樓市。 雖然本港經濟前景仍然不明朗,企業結業潮、裁員潮逼近,但...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已全數覓得330公頃土地,可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令未來10年公營房屋供應首次達標。然而,市民想見到公屋輪候時間顯著回落或要再等等,因為未來10年間,大多數公屋單位集中於後5年...

有別於去年的施政報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今年施政報告有關房屋的部分,擺放幾近「壓軸」部分,不過今年施政報告重點,明顯只集中於公營房屋的供應,對於私人住宅的市場卻未有着墨,誠如特首所言,「面對新冠疫情對...

施政報告提及,覓得31.6萬伙土地供應,可滿足未來10年公營房屋需求,為長策公布以來首次達標,並指建築成本下跌是造地大好時機,當中北環綫沿綫發展90公頃,可提供7萬伙。 特首林鄭月娥公布任內第4份施...
施政報告昨日公布,多項房屋及土地政策出台,業界普遍認為應同步撤銷住宅「辣招」,以減低市民置業成本。 但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強調,在現時房屋供應緊絀的情況下,住宅物業價格仍處於一般市民難以負擔的水平,政府...

近年世界各地出現愈來愈多社會抗爭運動,香港也不例外。民粹是個複雜的問題,可是也可嘗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追本溯源,並尋求化解之道。 科技發展 擴闊收入不平等 首先,自70年代以來,科技發展改變了生產模...

棄置舊傢俬應自行搬往垃圾站,不過近日慈雲山有居民投訴,有無公德心鄰居隨意將10多件舊傢俬棄於該層電梯大堂,阻塞通道足足3日,對其他住戶造成不便,更擔心會發生危險意外。 有慈雲山居民在facebook...

重啟「租者置其屋計劃」(簡稱租置計劃)不時被提出,其中團結香港基金會幾乎每一年都會重申這個課題,去年施政報告前夕,該會提出重推租置計劃、新公屋可租可買、首次置業免息貸款等共10項。今年也不例外,租置計...

公屋輪候時間創1999年以來的歷史新高,26萬家庭等上樓。最簡單的問題是,消化這條輪候隊伍要多少年,最簡單的答案是18年。 房屋署上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一般申請的輪候時間是5.6年,較對上一...

政府近年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私樓土地供應明顯減少,財團惟有另闢途徑透過補地價、收購舊樓增加土儲,料大型補地價會續來。 現屆政府早年將公私營房屋供應,由六四比調整為七三比,私人住宅供應減少。每年政府推...

嘉華國際(00173)營業及市場策劃總監(香港地產)溫偉明表示,近年私人住宅土地供應減少,市場競爭又大,加上推出市場的土地,有部分發展上亦不少難度,集團增加土儲殊不容易。 近年推出土地 發展有難度 ...

近日鐵路上蓋新盤開售,超額熱賣的報道佔據各大報章頭條。適逢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報章專訪,對土地房屋問題發表了不少意見。作為長期跟進房屋議題的分析員,筆者對當中一些看法不無疑問。 筆者向來認為本港的土...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重建置業階梯,恒常化綠置居計劃,但對於重推租置計劃相對卻步。她解釋,現時出租公屋如此缺乏,每賣一個出租公屋,就是將社會資源變成個人資產,如何對得住15萬公屋輪候冊的市民。 「倘重推 ...
政府近年調整公私營房屋的比例,私樓供應減少,現時透過舊樓併購增加土地儲備,更成為發展商的「重中之重」。 住屋問題一直都是本港的深層次社會問題,現屆政府早年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調整為七三比,私人...

香港的住屋問題一直困擾不少港人,家庭能居於公屋可說是幸福。然而仍有兩孩媽媽仍未知足,想將一家4口分戶,自己和女兒再排公屋,更在網上向人請教,結果被不少網民狂轟。 求教網民如何分戶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