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樓負擔 下頁
共 232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與供樓相關的港元1個月拆息最新報0.13厘,跟對上一個交易日維持不變。由於大型銀行H按息全期H加1.4厘計,實際供樓利率約1.53厘。 若果以400萬元貸款額,年期25年,業主最新每個月供款16,0...

國際顧問機構Demographia每年均會發表「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報告,香港連續11年「奪冠」,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達20.7倍,即要不吃不喝21年才能置業。 對比起2019年的樓價負...

疫情無阻香港樓市繼續貴絕全球,國際調查機構報告指,香港連續11年蟬聯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比率達20.7倍,相當於不吃不喝20.7年才能置業。 國際調查機構Demogr...

讀者崔小姐問: 本人32歲,早兩年買了樓及結婚,擔心自己出現意外,供樓重擔會落在家人身上,所以希望為自己買一份相宜的人壽保險。但由於體形略胖,一直有膽固醇問題,這樣會影響投保嗎?而且有機會在未來數個...

香港貨幣供應量(M3)去年11月份略為回落至15.77萬億元,這個數字依然屬歷史高位,不要忘記,在這段時間內,更要抵受當時尚未卸任的特朗普連串極限施壓,扯奪了香港對美貿易的最優惠待遇。 另外,由於螞...

踏入2021年,香港樓市承接去年強靭底氣驟然火熱起來。近期,新盤魚貫登場,錄得十數倍超購,發展商賣得「滿堂紅」,帶動二手市場成交亦轉趨活躍,更出現久違的睇樓搶盤情況,而個別大額商廈及舖位也略見回穩。種...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6.6%創16年新高,不過仍無損市民入市信心,樓市交投旺盛,未有大幅劈價拋售情況。失業率與樓市背馳,原因為何? 這可從三大層面剖析:首先,樓市主要參與者為高收入及專業人士,其失業率相...

香港樓價高企,想買樓上車談何容易。有人妻在網上討論區分享,與丈夫花盡積蓄購買300多呎的居屋單位上車,可是想到要供到70歲就壓力爆煲,擔心一旦失業無力供樓,慨嘆「做到業主真係咁開心」? 該名人妻上周...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6.6%創16年新高,不過仍無損市民入市信心,樓市交投旺盛,未有大幅劈價拋售情況。失業率與樓市背馳,原因為何?這可從3大層面剖析:首先,樓市主要參與者為高收入及專業人士,其失業率相對...

自2019年10月政府放寬按揭保險,9成按揭由過往樓價僅限400萬元以內提高至800萬元,8成按揭則由600萬元以內提高至高達1,000萬元,釋放了不少潛在準買家置業需求,透過按保成功入巿上車的人士明...

不少港人視上車為人宜最大目標,但本港樓價高企,要買入一個私樓單位,樓價動輒4、5百萬元,就連居屋也要數百萬,最近一位「屯門人」購入屯門良景邨單位,已補地價單位樓價只是200萬元。 【疫市置業】後生上...
【本報訊】2020年即將過去,展望來年樓市,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認為,樓市發展受疫情影響,料明年上半年樓價反覆,如疫苗發展有進展,料下半年樓價向上,幅度約3%至5%。 經絡按揭轉介早前進行問...

正所謂「成功需父幹」,有網民指自己中學大部分同學是中產人士,自住物業已經供完樓,甚至有同學家人讀投資,大學畢業已經有2至3個物業,財富越滾越大。相反,自己住在公屋,埋怨父母不懂理財,每個月做「月光族」...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回顧2020年,今年年初銀行以大型銀行為首以控制資金成本重要性放前,加上在疫情下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經濟受打擊,促使銀行於今年上半年接連削減按揭優惠及上調按息,新批按息由年初仍低...

展望來年樓市,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認為,樓市發展受疫情影響,料明年上半年樓價反覆,如疫苗發展有進展,料下半年樓價向上,幅度約3%至5%。 至於負資產方面,曹氏認為明年負資產數量穩定,「少少反...

第四波疫情仍然嚴峻,二手減價個案增加,而經濟環境轉差,市場亦不乏有銀主盤放售個案,如果準買家在現階段入市,不妨借機大膽還價,伺機向低市價筍盤埋首,能增加防守性。 疫情未受控,二手議價空間續增 ...

展望2021年樓市,似乎迎來不少樓市利好消息,除了新冠病毒疫苗現曙光外,基本因素方面,銀行積極低息搶客,加上私樓供應減少,均有望支撐明年樓市。 各地銀行因應疫情減息,樓市免除未來1至2年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