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GDP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台海局勢呈現大變,中國已顯出有決心、有能力,隨時可把台灣海空封鎖起來;解決台灣問題用北平模式,圍而不攻,逼出個傅作義,確是後遺症最少的方法。美國一心要遏制中國的發展,當會盡力破壞中國的戰略,但美國應不...
亨達集團助理總經理羅明立指,美聯儲局7月會議紀要顯示,現時未有看到通脹壓力正在放緩,仍然需要通過加息控制物價上升趨勢,未來加息步伐將視乎經濟數據而定,不過有委員表示開始擔心過度緊縮的風險。 美滙指數...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比亞迪(01211)調研,指新能源車在異軍突起,要抓緊研究支持新能源車的相關稅收政策,加上九個部門發布科技支撑雙碳方案,比亞迪前景佳。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繼續在廣東深圳考察,他強調,...
追息族注意,人民幣定期存款的減息浪加劇,本周首4天,暫有5間大小行降低人幣定存息,包括星展於昨天(8月17日)下調3個月及半年期年息0.1厘,新息率齊報1.7厘。素來打高息牌的富邦,自7月起已連番掉頭...
高盛、野村分別下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認為7月經濟數據弱於預期、疫情反彈令封控的城市急增,加上多地供電緊張,為前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高盛將對中國全年GDP增長預測從之前的3.3%下調至3%,...
中國「三頭馬車」數據全遜預期,高盛下調今年中國GDP預測,從3.3%降至3%,並更預期未來不太可能有大規模的新刺激措施出台。 習近平: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至關重要 促進共同富裕是長期任務,可看【...
【本報訊】全球積極推動數碼化,而企業將數碼身份作為其生態系統的基礎,能否與消費者產生可信的互動,就是「數碼誠信」(Digital Trust)的關鍵。數碼信任指數(Digital Trust Inde...
隨着特區政府放寬防疫措施,香港第二季經濟開始逐漸復甦,但由於出入境限制尚未完全解除,而香港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聯繫,因此目前的復甦進程較為緩慢;事實上,香港第二季GDP亦按年減1.3%,再次錄得負增...
過去2年全球因新冠疫情帶來破壞性變局,新格局的重塑裂變以及新的疫情又令今年成為變局時代中的大變局年,對中國經濟產生激蕩,向來固化的區域經濟也有了新的變動。 經過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經濟起落,內地上半年...
歐元區公佈經季調後的第二季經濟增長修正值,按季增長0.6%,較數周前公佈的0.7%初值低;倘按年比較,歐元區次季GDP增長為3.9%,亦較4%的增長初值略低。 分析指出,歐元區次季增長即使被下調,其...
俄烏剛開戰時,外界一度擔心印度的情況,因為油價急升,而印度入口很多石油,國家經濟實力又不雄厚,當歐洲也對能源危機吃不消,印度情況可能更嚴重。 轉眼間俄烏戰爭打了半年,結果印度情況與當初想像的出入很大...
美國政府即將通過的《降通脹法案》聲勢甚大,但實際並無對症下藥,對市場亦不構成實際影響。 美國即將通過的《降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內容包括向企業加稅、應對氣候變...
俄烏剛開戰時,外界一度擔心印度的情況,因為油價急升,而印度入口很多石油,國家經濟實力又不雄厚,當歐洲也對能源危機吃不消,印度情況可能更嚴重。轉眼間烏克蘭戰爭打了半年,結果印度情況與當初想像的出入很大,...
內媒報導,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一市三省年度地區生產總值(GDP)合計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23.94%增至2021年的24.14%。在長三角區域內,江蘇常州、徐州、揚州、浙...
騰訊(00700)第二季業績周三出爐,次季料少賺28%;小米(01810)周五出季績,兩大藍籌科技股業績前夕怎部署?大市點走?內地內地上月主要經濟數據遜預期,零售總額只升2.7%,內地會推出更好經濟措...
日本放寬新冠肺炎防疫限制後,經濟持續回復增長,第二季年率化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增長2.2%,為連續3季保持增長,但仍比預期低。專家估計第三季GDP仍有增長,但幅度同樣不大。 當局3月底解除防疫...
恒指昨日低開137點,全日維持上落市。恒指最終收報20040點,下跌134點。國指收報6814點,下跌43點,大市成交737億元。 上周二筆者表示,由於近日潮濕天氣,確診宗數有較大的機會升至5,00...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在持續的高通脹和經濟放緩的環境下,歐洲經濟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經濟前景或更加黯淡,歐洲會否出現經濟衰退?衰退又會何時到來? 新冠疫情之後,歐洲經濟的修復速度和修復程度均不及美國,歐洲...
資金對中國股市信心仍然偏低,美銀證券於報告表示,留意到投資者憂慮內房危機會否令中國「硬著陸」,或是演變成日本式的資產價格下跌,以及長遠出現銀行危機。同時,投資者的疑問由「GDP增長是否仍為政策重點」到...
日本放寬新冠肺炎防疫限制後,經濟持續回復增長,惟速度不及預期。日本政府公布,第二季年率化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增長2.2%,為連續3季保持增長,但仍比預期為低。專家估計日本第3季GDP仍有增長,但...
美國上周發表通脹數據略有降温,上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增8.5%,低於預期,且從6月高位大幅回落,惟仍在逾40年高位徘徊。 通脹回落有利美國聯儲局或放慢加息步伐,刺激美股低位回升,當中納指漲幅較為凌厲。...
政府下調今年經濟增長(GPD)預測,有機會重現負增長。在經濟疲弱下,企業加薪乏力,遇上加息周期令供樓開支增加,對樓市雙重夾擊,本港樓價走勢或轉弱。 供應短缺疊加內地客入市帶動樓價升 早年樓價與...
今年7月,中國的「爛尾樓斷供潮」令市場再度擔憂內地房地產行業,而中央在7月的政治局會議上提到,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強調「房住不炒」。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分享,基於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城...
政府下調今年經濟增長(GPD)預測,有機會重現負增長。在經濟疲弱下,企業加薪乏力,遇上加息周期令供樓開支增加,對樓市雙重夾擊,本港樓價走勢或轉弱。 經濟增長影響市場購買力,當經濟前景向好時,市場消費...
港府預警多時後,昨天正式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測,降到-0.5%至0.5%。要是本港最終4年內3錄衰退,勢屬全球最差行列,當局更要根本反思長遠競爭力。本港在國家規劃的眾多國際中心定位之中,金融、航空皆有望藉...
本港第二季GDP按年跌1.3%,錄得連續兩季收縮,加上環球經濟前景急劇惡化,港府於3個月內再度下調全年GDP增長預測至負0.5%至0.5%,當中已計及放寬入境檢疫至「34」(即3日指定檢疫酒店,4日居...
相比股市短期波動難以捉摸,債市的趨勢反而相對明確,做淡長債的回報亦相當不錯。 市場由5月份以來,交易的主要是「通脹見頂」「衰退」,但在通脹(Inflation)單月數據見頂,及美國進入「技術衰退」(...
政府公布今年香港GDP增長預測由5月時覆檢的1%至2%,向下修訂至-0.5%至0.5%。今次已是政府第二度下調本港全年增長預測,其年初時的預測為增長2%至3.5%。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姜靜 姜靜表...
在高通脹、逆全球化的時代, 最脆弱的國家和股市,會是在哪裡? 在Nassim Nicholas Taleb的名著《反脆弱》中,對於依靠大量外在因素湊合而成的系統有深刻的評價: 每一件事情都會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