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下頁
共 50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美國公布2020年經濟數據,去年第四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按季增4%,符合市場預期,前值為增長33.4%。 美國2020年全年GDP按年跌3.5%,為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負值,且創1946年...

路透社引述政策消息人士報道,中國2021年可能不設經濟增長目標,原因是擔心設立目標可能鼓勵地方追求更加經濟增長,令不健康的債務增加。若消息屬實,將是中國連續第二年不設經濟增長目標。 在3月全國大會前...

2021年伊始,在疫苗廣泛推出及超寬鬆貨幣政策支持下,環球經濟復甦將趨同步且逐步擴大,大家都在新的經濟周期開始審視自己的財富組合,為自己的投資策略重新部署。滙豐私人銀行因此為大家精心挑選未來一季的投資...

財政部今日(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去年財政收支情況。全國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年增長2.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下降3.9%,好於預期;個人所得稅1.15萬億元,增...

香港股市最近獲得兩項利好消息支持,交投持續暢旺,預計在新型肺炎疫情表現平穩的樓市,亦會受惠更上一層樓。 疫情爆發困擾去年全球經濟,打擊甚深。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

【本報訊】部分省市疫情反彈,華泰證券昨天發布報告稱,預計本輪疫情本身壓制(低基數下強力反彈的)一季度GDP 3個百分點左右,影響可能短暫可控;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促使政策退出寬鬆將更為謹慎,尤其是...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中國不會過早退出支持政策。他預估今年中國的GDP增速將恢復到正常區間內,符合預期。 對於螞蟻集團會否重啟IPO,易綱表示,遵循正常的法律程序,...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近日表示,中國今年開始應永久取消GDP增長目標,把穩定就業和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政策最主要的目標。 籲貨幣政策 適度轉向 貨幣政策則應適度轉向。他指出,槓桿率上...

去年全年而論,內地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僅增長2.3%,為40年來最低。但從季度增長形態來看,呈現明顯的「前低後高」的局面。第一季度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重挫6.8%,後個3季度則隨疫情日益受控逐季復甦...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近日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今年開始應該永久性取消GDP增長目標,把穩定就業和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政策最主要的目標。 據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周一(25日)在官...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預計,今年中國的GDP增速將恢復到正常區間內,而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不會過早退出支持政策,同時會留意風險。他又稱,宏觀政策將側重實現「就業最大化」。 易綱周二(26日)...

隨著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多省市今年GDP增速目標相繼出爐,多數定在6%以上,在低基數作用下,這較國際組織、市場機構的8%-9%左右預測保守。 專家認為,今年中國經濟仍然面臨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不確...

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6.5%,推動全年經濟增速修復至2.3%。這一超出市場預期的總量性增速,配合多維度的結構性改善,標誌着中國經濟的內循環已經基...

特朗普已卸任美國總統,他任內與中國打響貿易戰,美方對中國產品課徵關稅、封殺中企取得美國先進技術,迫使供應鏈撤出中國,激烈程度數十年來罕見。但在中美貿易協議簽署一年之際,美媒紛紛盤點這場貿易戰誰輸誰贏,...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美國疫情失控重挫經濟,中國則在上一階段抗疫有成,為社會經濟穩定護航。中美經濟在此背景下,出現實力此消彼長。其中,中國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外國直接投資(FDI)最大流入國。 據聯合國貿...
【本報訊】香港第四波疫情仍未受控,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表示,對今年香港經濟前景仍然悲觀,料隨着支援措施陸續結束,失業率將持續上升,建議政府應針對個別行業作更精準援助。 陳家強日前出席電台節目時...
內地經濟去年在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強,張憶東表示,中美在新興製造業的爭鬥將維持多年,未來中國經濟動力分兩條主賽道,內需及創新科技,當中有三條主綫推動內需,相信未來15年內需市場的滾雪球效應最明顯。 高...

【本報訊】內地大城市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陸續出爐,北京與上海都將今年全市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定於6%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以內。 城鎮調查失業率 目標5%內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