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7 個
肝炎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中大醫學院分析近10,000名乙肝康復者長達12年的數據,發現他們在康復後出現嚴重肝病併發症的風險會...
都市人生活繁忙,經常受失眠困擾,即使有充足睡眠,醒來仍然感到疲勞。有醫生指出,如持續出現疲勞或愈睡愈累,代表身體可能出現某些毛病。 最新影片: 台灣家醫科醫生陳欣湄於節目《健康好生活》指出,造...
歌禮製藥(01672)公布,旗下注射PD-L1抗體ASC22(恩沃利單抗)可實現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 癒,相關最終數據已於亞太肝臟研究協會2023年年會作口頭報告,ASC22在這些患者中實現了慢乙肝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涉及一名有長期病患的28歲男子,他到伊利沙伯醫院覆診期間,發現出現肝功能異常,其血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大鼠戊型肝炎呈陽性反應。病人現時情況穩定。 ...
歌禮製藥(01672)公布,旗下用於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兩款口服藥ASC41及ASC43F被美國藥廠Viking提告,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及美國地方法院。 歌禮開市跌5%,報4.49元。 歌禮指...
受疫情影響,全城近日再掀起一股藥物炒賣潮,銅鑼灣有藥房將定價「必理痛」至798一盒,成「天價」藥物。惟網上曾有傳言指:「一粒必理痛會殘留體內5年,有人經痛時服用必理痛,30歲就要洗腎。」台灣有藥師就指...
身體出現不明瘀青要注意!一名30歲男子在沒有與人打架或碰撞到身體的情況下,身體仍出現許多瘀青,求醫驚揭患「肝硬化」。醫生提醒,身體出現不明瘀青且難消散,就要小心是肝臟問題。 最新影片: 台灣敏...
飲食均衡,才可有健康的體魄。一名肝臟科的名醫長年忙碌工作食無定時,繁忙時他經吃1種食物解饞。日積月累下,某日他突感覺右上腹疼痛,檢查後才發現他的肝臟生腫瘤,而且更出現破掉出血。 最新影片 綜合...
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在研發乙型肝炎藥物上領先全球,在最新一項新藥試驗中,成功令約1成患者達到「功能性治癒」,令患者免疫系統復甦以抗擊病毒,免除終身服藥痛苦,降低將來患上肝癌、肝硬化風險,為全港57萬乙肝...
大量嗜甜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台灣一名20歲男大學生因肚痛、上吐下瀉求醫,結果意外發現他嗜甜如命的飲食習慣,導致其患上嚴重脂肪肝。 最新影片: 急症科醫生魏智偉在《醫師好辣》節目分享案例,指有...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2020年因肝癌而死亡的個案達1,530宗,僅次於肺癌與大腸癌。臨床腫瘤科蔣子樑醫生受訪表示,肝癌患者中僅3成人能成功進行手術,而原因在於早期肝癌難以察覺,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時...
香港現時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之一,銀髮族亦愈來愈多,女性平均壽命為88歲,男性平均為83歲。 雖然本港的人均壽命增加,有研究卻指出多種慢性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老人科專科醫生陳漢威教授建議,50歲後可...
果汁一向給人印象都是有益健康,惟有醫生分享病例指,有一名不煙不酒的男病人因長期飲用果汁而肇禍,肝臟竟然出現輕微發炎,直到病人戒掉此習慣,3個月後抽血結果才回復正常。 最新影片: 家醫科醫師李思...
天氣轉冷即將入冬,不少人都會在冬天吃進補食材,其中羊腩煲相當受歡迎。不過,台灣有醫生引述病例,提醒一類人千萬不可胡亂進補,否則有機會危及性命。 最新影片: 台灣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在節目《健康...
醫管局轄下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布最新癌症統計數字,2020年新增34,179宗個案,較前一年減少2.6%;2020年頭5位常見癌症排名與2019年一樣,依次為肺癌、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
俄羅斯早前徵召後備役入伍,據報為數不少臭名昭彰的囚犯亦被招募上烏克蘭作戰。烏克蘭國防部表示,最近發現有俄軍戴著紅色或白色的塑膠手帶,是指揮官用來識別士兵患有嚴重傳染病,如愛滋病及丙型肝炎。 基輔籲難...
在2019年世界移植運動會,曾接受換肝手術的肝癌患者唐敬星,獲頒最佳男運動員之餘,更在四個田徑項目奪得3金1銅的佳績,當中打破了三項跑步的大會紀錄。他以行動證明絕處定能逢生,更笑說「60歲之後才發現自...
曾因一首「痴心絕對」而紅遍一時的台灣歌手李聖傑昨日(17日)高調出席記者會,並交代未來音樂新動向。除了現唱即席表演外,他更透露原來錄畢新歌不久後,便發燒長達1個半月,去醫院才發現是肝發炎,差點就「爆肝...
肝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毒及處理新陳代謝的器官,不過許多時肝出現問題時,由於病徵並不明顯,病人往往有延醫問題。有醫生便分享指,市民其實可以留意平日身上會否突然出現一些臭雞蛋和一點點甜味,指一旦出現三種體臭便...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涉及一名有長期病患的26歲男子。他到葛量洪醫院進行治療期間,發現出現肝功能異常,中心呼籲市民保持良好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以預防感染戊型肝炎。 ...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僅此於肺癌和大腸癌,每年約有1800宗新症,有7成半是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63至69歲。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肝癌早期病徵不明顯,曾有病人飲酒後...
「我老公外形高瘦,只是有個小肚腩。想不到他驗身後發現有脂肪肝。聽說脂肪肝嚴重的話,會演變成肝癌,該如何處理?」減肥戰友Carmen擔心地問道。 「你先生的體重不算超標太多,但是體脂率和腰圍也超出正常...
生食食物或有一定風險,最近有食客網上表示,在一間冰室外賣豬潤麵,咬開發現豬潤內呈鮮紅色,令食客對最喜歡的豬潤麵留下陰影。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昊曾指出,所有內臟都會有寄生蟲,如果生食豬內臟,更有機會...
不少人有大肚腩困擾。台灣營養師朱瑞君列出4種大肚腩類型,並分析其特徵、成因,提供適合的改善方式,快自測一下自己屬於哪一類。 最新影片: 肚腩4大種類 小腹肚 以女性為常見,特徵是肚臍...
乙型肝炎被稱為「無聲疾病」,其徵狀未必明顯,但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演變為肝癌或肝硬化,要醫治亦變得棘手。 黎宏裕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他說這病無法根治:「醫生說儼如背着一個計時炸彈在身。」他現為香港肝康會...
7月份是胃腸道基質腫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月,病名有點長,事實上它影響的人體位置也廣,包括食道、胃、大腸、小腸甚至直腸,當中較常見於胃部。 ...
今天(7月28日)是一年一度「世界肝炎日」,食物安全中心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科副顧問醫生雷諾信,解構食源性病毒型肝炎。部分人愛進食未徹底煮熟的介貝類水產、肉類及內臟,或有機會因此感...
不要輕視身體的小毛病,若長期置之不理,分分鐘會有大病找上門。台灣一名婦人上腹痛逾10日,服藥後也沒有好轉,照超聲波後,竟發現有一顆9厘米的肝臟腫瘤。醫生提醒,如腹痛持續未有改善,應盡快尋求腸胃科醫生安...
藝人常因身材問題引起話題。台灣歌手A-Lin近日在演唱會慶功宴上透露,自己因為吃得「太精緻」,導致體檢時被發現患有脂肪肝,在醫生建議下進行戒酒。同時還需要多運動、控制飲食。 最新影片: 身材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