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下頁
共 50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美國本月初發生國會暴亂,有支持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示威者闖入國會暴亂。警方周三表示,再有一名在當日執勤的警員自殺身亡。警方未有透露是否得知該警員自殺的原因,僅指他在國會暴亂當日執勤時受傷。 華盛頓特區...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場後,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備受關注。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連續兩日喊話拜登政府,周三(27日)提出中美「四要四不要」,要互信、不要誤判;要對話、不要對抗;要合作、不要爭鬥;要交流、不要隔絕。...

美國史上首位青年桂冠詩人戈曼(Amanda Gorman),於拜登就職典禮負責朗誦詩文,Amanda Gorman成為全場焦點。也許是Amanda Gorman於拜登就職典禮當日的打扮十分矚目,Ama...

中美關係惡化下,美國總統拜登團隊紛紛展露對華強硬姿態。拜登提名的常駐聯合國代表托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周三(27日)告誡提防中國的推動「專制議程」,強調她...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煽動示威者引發國會暴亂,多方宣布與特朗普「割席」。早於特朗普入主白宮前,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一條街道就以特朗普命名。但特朗普目前面臨多方指控,區内居民認為住在特朗普大道很尷尬,因此希望...

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被指煽動支持者造成國會暴亂,多國元首紛作出譴責。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特朗普於過去4年任期內,對民主造成了「不可挽回」(irreversible)的傷害。馮德萊恩亦表示,是次的國...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涉及多項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及環保政策,包括將氣候變化視為國家安全首要議題。主理氣候變化問題的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卻被揭發家人仍擁有私人飛機。私人飛機的每...

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卸任後首度接受訪問,談及對拜登政府意見。拜登早前簽署行政命令,禁止聯邦政府稱呼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China Virus),以免對亞裔美國人構成種族歧視。蓬...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希望聯合民主國家遏制中國,但外媒報道評論,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警惕形成派系,在避免集團式冷戰問題上,站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邊。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提名的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二(26日)在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作證展示對華強硬對立場,將積極行動對抗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她又誓言保護美國電訊網絡不受中國影響...

美國參議院周二(26日)以78票支持、22票反對,確認布林肯(Antony Blinken)擔任國務卿的提名。這名由總統拜登提名的新任美卿,將掌舵美國外交政策,其對中國立場尤惹關注。 58歲的布林肯...

創業無分界別,只要累積經驗,並找到行業痛點,便能創一番事業。Michael Webster早年曾任公關,但發覺尋找合適媒體記者非常困難,因此決定夥兄弟及朋友創立資訊平台Telum Media(特倫傳媒...

俄羅斯外交部譴責七國集團(G7),干涉俄羅斯內政,敦促對方不要發動資訊戰及試圖歪曲事實。 俄羅斯外交部在網站發聲明,表示七國集團外長和歐盟高級代表,針對俄羅斯政治局勢發表的聯合聲明,是毫無根據的指責...

去年立法會審議垃圾徵費法案的委員會,不夠時間完成工作。可是現屆議會延任一年,得以重新召開的委員會昨決定將法案由頭審議,惟現屆會期只剩半年,意味着該法案隨時凍過水。 不少建制派,包括自由黨、民建聯等一...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周二簽署行政命令,禁止聯邦政府稱呼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以免對亞裔美國人構成種族歧視。 拜登周二簽署行政命令,以「譴責及打擊種族主義、仇外心理,及對亞裔美國人、太...

美國總統換屆後,多名前特朗普政府官員積極找新出路,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去向最受外界關注。蓬佩奧被指透過加入保守派智庫,為角逐下屆總統大選做準備。 蓬佩奧發表聲明證實政治新聞網站...

香港過去一年,經歷國安立法、疫情。各方關注,特首林鄭月娥這一年的工作成績表,中央怎樣評分?中央治港未來發展方向和重點? 1)中央評價:立場堅定、敢於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對林鄭月娥的總評價是: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