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長期病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新冠疫情持續超過兩年,影響不少市民的身心健康。理大一項研究發現,逾一成受訪者在疫下出現不同程度的創傷後遺症徵狀(PTSD symptoms)。研究團隊又認為,在經歷第五波疫情後,出現創傷後遺症徵狀的市...
瑪麗醫院65歲女病人許佩蘭上月6日因急性心肌炎引發心臟衰竭入院,現需要緊急換心,目前為O血型移植名單首位,醫院及家屬呼籲捐贈遺體心臟(詳情即看【下一頁】)。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副顧問醫生黃加霖今日(25...
政府早前宣布,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歲的人士,若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個人需要,均可由即日起選擇接種第4劑新冠疫苗。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昨指,從整體防疫策略來看,打第4針不是優先項目,強調今次...
港府下月13日起於醫管局專科門診,以及地區康健中心等指定醫療處所,實施「疫苗通行證」安排(即看:【下一頁】)。社區組織認為有關安排推行得太急,擔心部分需要覆診的長者或長期病患者未有足夠時間接種疫苗。 ...
政府早前宣布,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歲的人士,若有較高暴露風險或個人需要,無論之前是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均可由即日起選擇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指,從整體防疫策略來看,...
三名港大學者包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於(20日)報章撰文,指病毒於夏季傳播力較低,應把握本年夏季,分階段放寬防疫措施,開放香港,逐步復常,另提出4方面緩解策略,包括取消熔斷機制(即看:【下...
第5波疫情波及不少兒童,即使康復後亦有機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有專科醫生指,「長新冠」有機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及社交能力,更有9歲女童嚴重至無法正常上學,久病不癒,專家提醒家長若兒童染疫2至4星期後,...
本港的病毒即時繁殖率現已升至1.0159,即一名感染者能傳染多於一人。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病毒即時繁殖率數字「上上落落」亦是預期之內;另指60歲以下有長期病患因素者染疫後現重症及死亡風...
消委會發現30款香腸中,28款含高蛋白質,惟15款屬高脂及26款屬高鈉食物,5歲女童日吃4條最高鈉的「Harvest Creek」即超標。該會提醒消費者,長期進食可能會增加患高血壓、致癌或致關節軟骨退...
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除了引起如針拮火燒的劇痛外,亦可能會影譽多個主要器官引起後遺症。一名50多歲的女患者今年初發現眼眉痕癢,起初以為只是皮膚敏感,惟其痛楚持續一段時間並出現水泡,求醫後揭是「生蛇上眼...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3日)表示,一名55歲患長期病患的男子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當局正調查其感染源頭及途徑。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名55歲男子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治療期間,發現出現肝功能異常,其血...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為連續十多日維持3位數。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28日)出席疫情記者會,交待疫情最新發展。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
資深著名藝人曾江今日(27日)被發現倒斃尖沙咀九龍酒店房間內,當場證實死亡。事件引發市民對長者或者長期病患酒店隔離的疑慮,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亦指出是次事件非常不幸,認為當局應考慮長者及長期病患家居...
第5波疫情之初,政府開設了多處社區隔離設施,照料不幸染疫的長者,但原本由政府資助的社福服務,比如日間護理中心以及家居照顧服務,則只能維持有限度服務安排;目前第5波疫情已趨於平緩,但相關服務仍未恢復至疫...
第5波疫情趨於平緩,政府今日起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餐廳恢復晚市堂食至晚上10時、限聚令放寬至4人等。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早(21日)於電台節目表示,只要市民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依足防疫...
採用中西醫治療的啟德長者暫託中心,截至上周四累計共接收267名病人,逾三分之一都接受過中醫治療。來自浸會大學中醫團隊的醫師指,不少老人家更接受中醫治療,認為服用中藥對恢復有不少幫助,對於有長期病的長者...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昨日(17日)新增23,362宗本土感染病例,包括2,723宗確診及20,639宗無症狀感染。其中,上海報告2,417宗確診和19,831宗無症狀感染個案,感染總數達22,248...
本港將在下周逐步放寬防疫措施。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醫生將會出席記者會交代疫情狀況。本港昨日再錄29宗死亡個案,包括24宗屬昨日接獲死亡個...
默克藥廠旗下分部默克藥業(香港)在本港推出點對點藥物配送服務,藥物可由診所直接送至病人住所,以支援因本地疫情而不想外出的病人。 在第一階段,病人可於超過30家診所及醫務集團享用此處方藥物上門...
本港疫情持續回落。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出席疫情記者會。 張竹君指,在死亡個案方面,再多59宗死亡個案,另有5人危殆及16人嚴重,令今波疫情...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4月3日至9日期間,錄得1宗社區感染的退伍軍人病個案呈報,涉及一名有長期病患的84歲男病人,他居於屯門大興邨興盛樓。署方正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以找出可能的感染源頭、高風險接觸因素和是...
父母要照顧長期病患的子女,壓力非常大。台灣一名7旬父親50年來,一直用心照顧患有大腦麻痺症的女兒,因不忍女兒再受病痛折磨,而用棉被把她焗死,自己則服藥自殺未遂,最終被法院判處監禁2年半。 綜合台灣傳...
第5波疫情至今已有8名兒童染疫亡,醫管局專家小組分析後認為有6人涉因染疫直接或間接致命;另有一名14歲男童高處墮下亡,專家暫未可斷定是否與染疫有關,惟提出感染Omicron較流感更易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5日)下午於疫情記者會表示,公立醫院再多87宗死亡個案,令今波疫情累計死亡個案8,136共宗,呈報個案的病死率約為0.7%,其中18至59歲錄315宗,佔整...
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大量確診者須居家檢疫,期間飲食均衡對身體回復至關重要,有營養師建議,患者可多進食高熱量、蛋白質及容易進食的食物,方便胃口欠佳的人士食用,煮法亦要盡量以蒸,炆、灼為主,可保留餸菜較多...
啟德郵輪碼頭暫託中心會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病人。身兼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的行會成員林正財表示,數十名院舍長者,正接受中西藥結合治療,但亦希望港府可以解決中藥輸港問題,並將「救治戰線」推前至安老院舍。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2日)下午於疫情記者會表示,公立醫院再呈報多116宗死亡個案,今波疫情累計死亡個案共7,848宗。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目...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學生時代最愛電腦科,父母覺得行醫更有作為,於是他轉跑道讀醫科。從英國內科腫瘤科受訓後,打算集中火力治乳癌、肺癌,卻被3位名醫力邀參與當年「無藥醫」的肝癌。 兩次無心插柳,沒有...
內地7位中醫藥專家昨抵港,將到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照顧病人;醫管局指留意到中醫藥對有長期病患長者有幫助,相信內地人員專業知識及抗疫經驗可提升中醫藥應用成效,令中西醫團隊有更好合作。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
本港第5波疫情累計死亡個案共7,358宗,有指醫管局相隔19日才將採購到的默沙東新冠口服藥發放至院舍,期間有逾2,000名院友離世;醫管局今(29日)批評有關評論妄顧事實,為病人造成不必要困擾深表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