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病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病人需要照顧,但我們卻經常忽略了照顧者,同樣需要關心和留意他們的身心狀況,否則長期受到高壓,可能會令照顧者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從而導致悲劇發生。 據Facebook專頁「老治號 -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H...

12:03 2023/03/16
【照顧者】94歲婆婆患認知障礙兼中風疑似受虐 社工跟進揭心酸背後

我們對藝術治療有多少了解?只是畫下畫而已? 肥妹在打罵譏笑下成長,那憤怒之火燃起殺人的念頭,最後以敲打膠鼓發洩將念頭打消。年輕人不幸患上癌症,透過在收據紙上畫自己人生重要片段而慢慢得到釋放。70歲的...

2023/03/15
治療師以不同媒介作引子 性侵患病欺凌在藝術治療下得到釋放

最近,看到減磅戰友Kathy的日記裏,多了用薑黃烹調的菜餚,如:薑黃蛋炒飯、薑黃焗春雞、薑黃薄餅配咖喱等。 Kathy說:「聽說黃薑粉很有益,所以我最近不停在構思相關菜餚。」「黃薑和薑黃粉含有豐富的...

2023/03/13
黃薑抗氧化抗炎恩物

專為本欄老友而設的「拉筋大會」,上周在樂富海鱻城舉行。一如我肥碌早前講,開始報名,閃電爆滿,現場只能坐一百一十人,插針不入,可知幾多人筋骨有問題。 當晚詳細情況及拉筋介紹,本報容後有報道,大家等住睇...

2023/03/06
日日拉筋.減少跌親

3月1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註冊中醫師徐澤昌博士特別為大家介入一款湯水適合現時飲用, 以增強體質,益氣固表。 最新影片: 徐澤昌博直言,今日是兩年半以來第一次可以合法除罩的日子,對於是否繼續戴口...

18:51 2023/03/01
【撤口罩令】4個情況最好繼續戴口罩 中醫推介湯水增強體質減低感染機會

繼去年荷里活巨星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宣布因罹患失語症而退出影壇後,日前他更證實患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屬於腦退化症的一種。此症目前沒有治療方法,生活上極之需要家人的協助和照顧,就如蒙永...

10:57 2023/03/01
【照顧者】退休教師丈夫照顧失自理腦退化妻 換轉思維當她笨小孩由零開始教導

港府宣布,口罩令明(3月1日)起全面取消,包括室內外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均毋須戴口罩,醫院及老人院則可用行政指令要求市民佩戴口罩。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局部場所保留口罩令防疫效果不大,及難以執行。他...

09:58 2023/02/28
【復常之路】盧寵茂:局部保留口罩令防疫效果不大 料新冠及流感個案會輕微上升

瀝源普通科門診診所2021年12月中開始進行全面內部翻新工程,相關工程已經完成。新界東醫院聯網發言人今日(27日)宣布,瀝源普通科門診診所將於下星期一(3月6日)起重新投入服務,服務時間維持不變(詳見...

17:48 2023/02/27
【重投服務】瀝源普通科門診完成翻新 3月6日原址重開

今早(22日)10時22分,一名40歲劉姓男子於中環一牙科中心接受麻醉進行剝牙手術,其間昏迷不省人事,後送往瑪麗醫院搶救,目前留醫深切治療部。 手術期間,在場人員發現事主呼吸和心跳停頓,經急救後恢復...

16:30 2023/02/22
【突發意外】40歲男中環麻醉剝牙突陷昏迷 急送瑪麗ICU

每次搭完飛機後,大家會否感到頸梗膊痛、雙腳麻痺呢? 其實有可能患上經濟艙症候群(Traveler's Thrombosis)! 然而,這個症狀絕非「機艙限定」,平日久坐不動都有機會出現痛症,甚至導致死...

10:00 2023/02/19
【靚太安樂窩】搭長途機久坐關節肌肉易受壓 5大伸展運動防經濟艙症候群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涉及一名有長期病患的28歲男子,他到伊利沙伯醫院覆診期間,發現出現肝功能異常,其血液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大鼠戊型肝炎呈陽性反應。病人現時情況穩定。 ...

19:00 2023/02/16
【大鼠戊肝】28歲長期病患男患大鼠戊肝 潛伏期沒有外遊未知感染源頭

冠心病可說是「隱形殺手」,症狀並不明顯。一位七十多歲的男長者,因長時間咳嗽而照肺,才無意中發現自己患上冠心病,需要立刻接受治療。 這位七十多歲、有吸煙習慣的男長者,同時有數十年的糖尿病病史,是冠心病...

2023/02/16
長者久咳未癒 照肺發現嚴重冠心病

談及退休,相信大家都會聯想到環游世界、有充足時間培養自己的愛好、兒孫滿堂享受家庭幸福等,但現實非常殘酷,辛苦大半生,可能換來的是退休後每天與病魔鬥爭,用盡所有的積蓄。因此,正確的退休觀念和退休規劃非常...

18:20 2023/02/14
有子女養老就可以躺平? 愈早退休愈好?退休人士最後悔的6大想法

許多香港人工作繁忙,不但食無定時,又缺乏運動,為健康埋下潛在危機。調查發現,七成港人都沒有驗身習慣,加上許多長期病患如糖尿病、心臟病等,在病發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7成港人沒...

16:00 2023/02/11
七成港人無驗身習慣 15至24歲人士更不足10%

【本報訊】六旬婦於同住女兒確診新冠病毒被送往隔離後,獨自在家等候檢疫後3天倒斃家中,死因庭陪審團昨裁定死於自然,並建議衞生署追蹤密切接觸者表格中,應考慮不同高風險因素及加入緊急聯絡人方法。 死者呂淑...

2023/02/09
婦獨留家候檢疫亡 裁定死於自然

對於精神病,香港人會戲謔為「黐綫」、「入青山」,歷久磨不掉的標籤,病人有病不敢言甚至諱疾忌醫。 正因為精神科病房一般不會開放參觀,或多或少增添了神秘感。其實精神病猶如人患上其他長期病般會發生在任何人...

18:02 2023/02/03
【非常醫生】醫生解說兩個精神科病房傳言真相 白色「啤房」+綁手綁腳打「懵仔針」

患糖尿病的六旬婦於2020年12月因同住女兒確診新冠病毒,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獨自在家等候檢疫3天後被揭發倒斃家中,驗屍後顯示死於新冠病毒。死因研訊今(1日)續,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供稱,...

14:04 2023/02/01
【死因研訊】婦候檢疫猝死家中死因續訊 歐家榮供稱事發時已人手短缺

患糖尿病六旬婦於2020年12月因同住女兒確診新冠肺炎,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獨自在家等候檢疫3天後被揭發倒斃家中,驗屍後顯示死於新冠肺炎,死因研訊今(31日)。衞生署行政主任供稱,署方在死者離世後2天及...

14:08 2023/01/31
【死因研訊】6旬婦候檢疫倒斃家中死因續訊 婦死後兩天方獲衞生署致電聯絡

因女兒確診而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6旬婦,在家等候檢疫倒斃家中,死因庭昨展開研訊。死者女兒供稱被送往亞博隔離1天後,母親曾透露有感冒病徵,驗屍報告指死者死於新冠肺炎。 死者呂淑嫻,曾任職護理院,2020...

2023/01/31
女確診送隔離 長期病母倒斃家中

如果家有長期病患的子女,父母擔起照顧者角色,所花的心力難以估計,他們的心理健康同樣需要被關心。南韓一名母親照顧患上腦病的女兒長達38年,她多年來悉心照顧孩子而身心俱疲,加上女兒去年不幸確診癌症,她難抵...

16:02 2023/01/28
【家庭悲劇】照顧腦病患癌女兒38年 年邁母身心俱疲殺女後圖輕生

過農曆新年,小孩子最常聽到的祝賀語必定是「學業進步」、「快高長大」,這兩句話尤其後者變數甚多,因為兒童成長有着遺傳、先天與後天、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影響,就算是兄弟姊妹,高矮肥瘦都可以截然不同。 家長...

2023/01/27
高大矮小天注定? 兒科醫生剖析 兒童身高影響原因多

新年是旅遊旺季,但出門在外應帶備甚麼藥物傍身?消委會《選擇》月刊曾經邀請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臨床副教授葉啟明醫生提供意見,指出外遊前應準備6類「平安藥」,並提供一些外地求醫貼士。 消委會指出,市民最好在...

18:12 2023/01/17
【平安藥】新年旅遊平安藥清單 消委會解構6大類藥物

中大醫學院團隊與香港6所腎臟中心合作研究發現,在本港第五波疫情期間,每100名洗腎患者當中,就有約 2 名死於新冠病毒病,當中超過6成未曾接種新冠疫苗。相關研究結果已於《香港醫學雜誌》發表。 負責領...

16:48 2023/01/14
【長期病患】中大:2%洗腎患者死於新冠 6成未接種新冠疫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3日)表示,過去一星期(7日至13日),中心錄得1宗新增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 個案涉及一名居於深水埗的90歲女子,患有多種長期病患,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她於去年12...

15:10 2023/01/13
【類鼻疽】深水埗90歲老婦確診類鼻疽 屬今年首宗個案

現年76歲的資深台灣演員江長文,今日(12日)驚傳在去年11月16日,於台北家中11樓墜樓身亡。經警方調查後,確認無外力介入跡象,有指江長文懷疑是因不堪長期病痛所苦,不排除因此輕生。 最新影片: ...

19:00 2023/01/12
【珍惜生命】70年代小生驚傳墜樓身亡 疑不堪長期病痛輕生

政府計劃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並設立物理治療免轉介制度。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進行一項問卷調查,474名受訪者中,9成受訪者認為可選擇免轉介而直接接受物理治療,當中更有多於3成認為在任何情況下均...

22:15 2023/01/08
【物理治療】調查:9成受訪市民認為可選擇免轉介物理治療

本港昨新增16,423宗確診,連續2天回落至2萬宗以下。醫管局表示,指定診所或遙距診症近日每天合共為4,000人次提供服務,明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希望市民體諒,而不少私家醫生可處方口服藥,輕微患者可轉...

2023/01/05
指定診所輪候長 醫局籲輕症轉睇私醫

近日(12月20日)《東張西望》節目中播出有關房屋署要收回公屋單位的事件。事主蔣女士因為過去疫情問題一直未有回香港,而在房署要進行家訪時因未能如期進行,導致房署現在要求收回公屋單位。節目中提及蔣女士為...

11:00 2022/12/23
【網絡熱話】《東張西望》事主被房署收回公屋單位 網民表示有錢醫病冇錢住?

政府目標於明年年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到家庭醫生管理健康。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表示,希望可找到7至8成的潛在患者,從而減少未來公立醫院新症輪候時間,初步傾向...

2022/12/23
慢性病治理計劃 冀覓8成潛在患者

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下,政府希望市民能做到「一人一醫生」,而參與慢性疾病管理計劃的醫生,均需加入基層醫療名冊,目前有2,000名醫生於名冊當中,期望短期內提升至5,000至6,000人。基層醫療健康專員...

2022/12/23
社區支援增 冀提升家庭醫生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