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發燒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日)調查2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共涉及6人,並呼籲市民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首宗個案涉及兩男兩女,年齡介乎37至43歲。他們上月28日於元朗屏山...
有5名市民於港威酒店餐廳Three On Canton進食生蠔後疑食物中毒。衞生防護中心今(1日)表示,該5人分別在上周二及周三在到Three On Canton用晚膳,並均有進食生蠔,惟在用膳後約3...
確診新冠肺炎,發高燒可以殺死癌細胞?內地一名82歲老翁罹患末期膽囊癌,曾被醫生斷言「只剩3個月命」,惟自2022年12月染疫後,他持續發高燒,癌症病情反而奇蹟好轉。老翁的兒子認爲,父親因高燒終殺滅癌細...
政府早前公布,為讓社會繼續有序復常,政府對新冠疫情的管控和處理將進一步邁向新階段及模式。政府今日(27日)提醒市民,由下星期一(1月30日)起將取消強制隔離感染人士。此外,當局亦將調整社區檢測中心和檢...
五叔兩個月前曾確診新冠肺炎,病癒後最近覺疲倦、痰多咳嗽、又略感氣喘,他擔心:「聽街坊們說,新冠肺炎治癒後,仍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我現時徵狀與其描述相似,我想透過中醫或是中成藥調理身子,你說值得一試...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0日)表示,過去一星期(14日至20日),中心錄得1宗新增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 新增個案涉及一名50歲男子,患有糖尿病,居於大埔。他於去年12月24日開始牙痛,1月7日向牙...
小朋友持續發燒要留神!台灣KOL夫婦周筠和南非籍老公育有四孩,不時在網上分享一家日常,日前媽媽分享4歲兒子患上川崎症的經歷。現時醫學上仍然未可找到川崎症的成因,而此症患者多數是5歲以下,嚴重可影響腦部...
農曆新年快到,在多日長假中,不少人會趁與不同的親友聚會,並趁機「暴飲暴食」,雖然可以滿足口腹,但卻不知這亦變相令肚痛風險大增。有醫生便指佳節狂歡沒有注意飲食,很容易便會「禍從口入」,感染腸胃炎,但很多...
現年67歲的前商台主持蘇施黃(阿蘇),曾於2005年患乳癌,戰勝癌魔後繼續工作,如常享受人生。 她在2022年9月26日入院做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後即接受手術,現已完成兩次化療。 阿蘇最近在個人Yo...
新年是旅遊旺季,但出門在外應帶備甚麼藥物傍身?消委會《選擇》月刊曾經邀請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臨床副教授葉啟明醫生提供意見,指出外遊前應準備6類「平安藥」,並提供一些外地求醫貼士。 消委會指出,市民最好在...
11人於美麗華酒店餐廳Yamm食生蠔後疑食物中毒。衞生防護中心稱,有6男5女上周六(14日)於Yamm食自助餐後約39小時30分鐘,出現腹痛、發燒、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病徵,他們均曾進食生蠔,而其中3人...
各種病毒肆虐,近日在台灣就出現腸病毒兩年來首例死亡個案,涉及一名年僅5個月大的女嬰。女嬰確診感染腸病毒D68型,出現腦損傷,經過近2星期搶救,不幸於上周四(12日)離世。 5個月大B女染腸病毒亡 ...
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種,染疫後的喉嚨痛、發燒症狀,令止痛藥物在世界各地暢銷。尤其在日本,止痛藥和感冒藥類均被頒限購令。究竟在剛過去的2022年度,日本最熱賣的感冒藥物有哪些? 最新影片: 「日本...
澳洲一位女子於2015年到泰國旅行,但卻因為胃痛提前回國,幾周後又被緊急送往醫院,但此後她花了7年才被確診為顎口線蟲病,恐終身靠鼻胃管進食。 綜合《每日郵報》報道,現年28歲女子Tess Swift...
近日市面藥房及零售店的必理痛被搶購至缺貨,政府表示,其他品牌含有撲熱息痛成分(Paracetamol)的藥物整體供應穩定,市民不需要囤積。另外提醒市民,服用過量「撲熱息痛」可能令肝臟嚴重損傷,而藥物零...
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馬京晶等人組成的課題組近日發布的疫情感染報告,截至周三(11日),內地新冠感染率累積約達到64%,感染人數累積約9億。 報告對本輪疫情的傳播特徵、民眾感染後的徵狀、人群...
小朋友生病,父母無不想代為受苦!內地有名2歲半癌童,確診患上有「兒童癌症之王」之稱的神經母細胞瘤。癌童爸爸為了照顧兒子,將水電工作放下,處於失業狀態,他眼見兒子年紀小小,由從前肥肥白白、活潑愛笑,變成...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7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新增15,850宗確診個案,並首次發現新變異病毒株XBB.1.5輸入個案。XBB.1.5屬變異病毒株Omicron亞型BA.2的重組體,被...
本港新冠感染個案高企,加上天氣寒冷,需要多留意家中長者健康。有急症室醫護日前遇到一名70幾歲伯伯,因在家中暈倒無人發現,最終失救死亡,快測結果更呈陽性。 最新影片: Facebook專頁「急症...
雪中送炭在現世代的確比較罕有。搶購藥物潮不斷,但屯門有良心藥房逆市以正價出售藥物,引起不少市民支持。藥房接受訪問時更指只希望「幫得幾多得幾多」。 最新影片 搶購藥物熱潮不斷,不少藥房亦被指「趁...
近日英國面臨新冠病毒、流感及猩紅熱三種傳染病夾擊,醫療系統超出負荷。加上全球步入償還「免疫債」,容易患病。有港媽表示移民英國之後,全家持續病,病癒再患病,不知所措,她網上求問,結果發現很多移英家庭遇上...
本港新冠感染個案高企,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日前表示,為應對新冠病毒及流感下公立醫院超負荷、病人等候時間過長情況,建議檢測陽性而病情較輕人士,可往私家醫院求診。 最新影片: 衞生防護中心公佈為出...
各國早已開關,不少人也準備前往熱帶國家旅遊,日前有韓國遊客訪泰,首次出現感染「福氏內格里蟲」後死亡病例。今次訪問了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拆解這種可怕的致命「食腦變形蟲」,往熱帶國家旅遊時要提高...
近日市面藥物常缺貨,家中常備的平安藥大派用場。不過,家長要留意大人及小朋友用藥不一樣,切勿讓兒童亂食成人藥。台灣有一名5歲男童發燒,其爺爺將家中的止痛退燒藥給孫仔食用,最後害了孫仔中毒肝功能失調。 ...
重慶市發燒門診日接診人數,由上月20日約4.9萬人的高峰,回落至目前只有7000多人,減幅超過8成,當局直觀判斷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此外,全市疫苗接種率已超過9成,長者接種率更高於平均。 重慶市衛健...
踏入冬季,很多病毒及細菌肆虐,近日英國病患者急增,急症爆滿。有移英港媽的兒子發燒,家中沒有退熱貼、冰墊,急中生智將衛生巾濕水放入雪櫃冰格,代替退熱貼來用。港媽網上分享此妙法,希望媽媽們學會,有備無患。...
受流感及新冠病毒影響,英國近期醫療系統壓力大增。英國政府呼籲,若民眾在感到身體不適時仍需外出,應佩戴口罩。當局亦敦促家長,若子女生病或發燒,就應該留在家中。有指由於醫療延誤,現時每周或造成多達500名...
本港疫情升溫,各區再出現搶藥潮,多間藥房都出現必理痛等止痛退燒藥,被搶購一空的場面,惟獨部分店舖貨架上,仍可見到「經痛配方」的必理痛。究竟經痛配方必理痛,是否只適用於經痛?TOPick訪問了香港醫院藥...
中環餐廳「Watermark」發生懷疑食物中毒個案,共涉及16人,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事件,呼籲市民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個案涉及8男8女,年齡介乎25至36歲。他們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