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 下頁
共 55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告政府下年度教育開支預算為1,109億元,較今年減1%、14億元;下年度教育經常性開支預算則是1,007億元。政府提出多項措施推動創科及STEM教育,亦增撥1.1億元為中小學安裝自動...

教育局本月4日公布國家安全教育指引及課程框架,教育局今日(22日)在網上發文,不點名批評某些媒體對國安教育作毫無根據的指控,亦存有誤解,包括「渲染6歲兒童就要接受國安法教育的觀點」,局方「絕不認同將國...
【本報訊】高中通識科改革方案上周出爐,連日引起社會熱議,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示,通識科推行10多年,出現很多問題,為好好教育下一代,政府有決心作出改革,強調改革後的課程包括了解香港、國家及世界,並非國民...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行會前見記者,指通識科推行10多年,出現很多問題,甚至有學者認為課程設計無範圍及教科書,就是問題根源,為了好好教育下一代,而有決心作出改革,強調改革後的通識科並非國民教育,課程是包...

高中通識科改革後著重國民身分認同及國情內容,被指是「國民教育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新通識科教授時應列出學生應該要知道的事,可以一併討論事情的好壞處,又指目前為止無意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楊潤...

教育局制定國家安全教育指引前日出爐,滲透中小學各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表示,從小學開始建立國家安全概念及認識國民身份「絕對唔會話早」,至於高中通識科改革後是否改名「國教科」仍有待諮詢。昨首場涉及高中核...

高中通識科改革後著重國民身分認同及國家安全等國情內容,負責修訂課程內容的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直言,新科某程度就是國民教育,如學界支持可直接改名做「國民教育科」,惟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曾稱...

教育局昨日公布國家安全教育指引及課程框架,滲透中小學各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5日)表示,希望學生透過國家安全教育,首先確立及認同國民身份,「自覺負起保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從小學開始建立國家安全概念...

教育局向學校發通告,因應《香港國安法》實施,向學校提供行政和教育指引。其中局方已更新課程指引及教學資源,在初中級別現有15小時的「憲法與《基本法》」獨立單元,再加入3小時「增潤部分:國家安全」。局方又...

「正義聯盟」創辦人李偲嫣今午在寓所內暈倒,送院經搶救後證實不治,終年56歲,不少政圈人士都大感震驚。與李偲嫣相識多年的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發文表示無法相信,又讚對方演活了「俠女」二字。亦有民主派發...

消息指正義聯盟創辦人李偲嫣今日(16日)不適,入院接受治療後不治,終年56歲,據了解她對新冠病毒檢測初步呈陽性反應。有關她的入院情況,詳情即看:【下一頁】 李偲嫣十年前起關注教育政策,於梁振英政府開...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國民身份認同是重要價值觀,是課程架構的重要一環,又認為通識科改革可讓教師更好備課和教學,不會影響學生明辨慎思能力。 楊潤雄今早(5日)...
隨着港區國安法於7月實施後,港府曾多次強調學校應加強國安法及國民教育,據最新出版的《中學概覽2020/21》,有中學已率先將「全校推動國安教育」列入本年度「關鍵項目的發展」欄目,傳統名校喇沙書院亦將基...

隨着港區國安法於7月實施後,港府曾多次強調學校應加強國安及國民教育,據最新出版的《中學概覽2020/21》,有中學已率先將「全校推動國安教育」列入本年度「關鍵項目的發展」欄目,傳統名校喇沙書院亦將基本...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包括課程內容刪減一半、考評簡化為合格與不合格,設適用書目表課本需送審等。詳情請看:【下一頁】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強調,改革建議中大部分內容由現時通識科演變出...
特首林鄭月娥指,通識科在社會引起很大爭議,有必要進行改革,「糾正過去通識科被異化的問題」,至於課程、評核、學制等具體改革內容,教育局稍後公布。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歡迎施政報告正面回應改...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25日)發表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指去年社會事件揭示年輕人守法意識薄弱,學校應着力推行價值觀教育,包括加強國民教育,並會強化教師入職、在職及升職前培訓的工作,以及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

去年6.21有人包圍警察總部,香港眾志前秘書長黃之鋒、前主席林朗彥及前副秘書長周庭被控煽動未經批准集結等罪。黃今(23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承認煽惑及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共2罪,林亦承認煽惑參與未經批准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