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475 個
膽固醇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石藥(01093)公布第三季業績,收入77.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1.3%,股東應佔基本溢利15.5億元,與去年相若。此外,石藥指,自主研發的化學1類新藥SYH2053注射液(雙鏈小干擾RNA...
相信大家對南瓜都不陌生,我本人更是南瓜愛好者,很多南瓜料理如南瓜濃湯、南瓜甜品、冷盤、烤焗南瓜等我都非常喜愛。每當處理南瓜的時候,都需要丟掉入面的南瓜籽,但其實不單單是南瓜有益健康,南瓜籽(pumpk...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周三(9日)批准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美:LLY)把糖尿病藥物「Mounjaro」,用於治療成人肥胖症狀。禮來將會改用「Zepbound」名稱,...
秋天是大閘蟹當造季節,而今年大閘蟹的產量和品質都大大增加。不過,內地蟹價卻大跌,最低10元人民幣(下同)就可以買到一隻,創歷史新低。然而,不少蟹商抱怨,雖然產量增加,但民眾購買意欲低,生意難做。最新影...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不斷增加,據統計,本港有28%至30%成人患上此病,部份患者會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惟目前仍沒藥物治療。浸大最近研究發現,「豬去氧膽酸」(HDCA)能...
銀屑病關節炎這種風濕科疾病,所誘發的炎症徵狀不僅可出現在患者的大關節,更可能波及手指等末端關節,對活動能力帶來重大影響。醫生在診斷上,除了檢視臨床病徵,亦須透徹了解患者的病史及身體狀況。有風濕科專科醫...
閒時到超級市場逛逛是我的一種樂趣,可以搜羅多種健康食物介紹給大家。每次我都會停下來細心閱讀其營養標籤,但最近大家有否留意到現在的貨架上除了有不同產地的牛奶貨品、或豆奶外,還有平常甚少看到的杏仁奶嗎?最...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致命疾病,平均每4位成人便有一位有機會患上中風。港大醫學院研究分析過去20年中風案例,發現18至55歲年輕中風患者發病率增加近三成,實在不容忽視。最新影片:為響應本周日(29日)的「世...
秋季是吃大閘蟹好時節,但千萬不要過量!內地一名女子就因不節制,在一日内吃了8隻蟹,使她的月經提前來到,極傷身後果令她慨嘆是「血淋淋教訓」。最新影片:女事主在小紅書發文,表示自己在國慶假期期間放肆地吃大...
秋天是大閘蟹當造季節,不少愛蟹之人均趁此大飽好腹。有將軍澳女街坊早前便表示因為「食夠唔想剪」,於是便在網上好奇一問,「如果係大閘蟹蟹鉗+蟹腳,會唔會有人要」,打算將蟹鉗蟹腳免費贈送街坊。不過,文末又提...
秋風起,蟹膏肥,又到食大閘蟹的季節。但大閘蟹性質寒涼,患有通風﹑關節痛及類風濕的人士不宜進食。而一般人進食時,亦建議拆走大閘蟹4個部位,否則可致身體不適。TOPick便綜合了大閘蟹專家、營養師及中醫師...
秋風一起,又進入食大閘蟹的季節,不少「蟹迷」已蠢蠢欲動。有港男在網上發文稱,日前在酒樓食大閘蟹,限時2小時內6個人一共進食245隻,最後埋單人均$561。帖文曝光後震驚一眾網民,擔心食蟹過量會產生健康...
飲奶可預防心臟病?美國有研究指出,全脂奶製品與心臟健康存在關聯,每天攝入近兩份牛奶,心血管死亡的風險可降低23%;中風死亡率則可大大降低34%。最新影片: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發文指,根據美...
日常飲食跟健康息息相關,外國就流行「Rainbow Diet彩虹飲食概念」,亦即是以進食7色蔬果五穀食物,來吸收多元營養素,藉以提升個人免疫力,以及進一步抗氧化和抗衰老於未然。最新影片:香港復康會適健...
食粥可長壽?美國有研究指出,喝粥與死亡率存在關聯,一天一份重28克的「全穀類」雜糧粥可使總死亡率降低5%,還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9%;而食用燕麥粥更可以降低炎症和氧化壓力,有助心血管健康。最新影片...
身體有不適切記按時服藥!台灣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60歲婦人胸悶胸痛,且痛感延伸到肩膀及後背,就醫進行心電圖及胸部X光,結果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甚至已有2條血管狹窄超過90%。追查原因才知曉她膽固...
最近,潮流興起了人魚綫和健碩腹肌,不少男藝人即使年近五十仍狂操肌,誓要踢走大肚腩。很多人踏入中年,身形便開始走樣。有研究指出女性在38歲、男性在44歲,是最高危的發福時期。為甚麼人到中年特別容易發福?...
大埔振興創立超過50年,其傳統肉丸一向於市面十分受歡迎,為了迎合減肥人士需要,振興近期更推出了「生酮」系列,其生酮牛丸不但如傳統肉丸一樣,爽口彈牙,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燃燒脂肪,減少肌肉消耗,每粒牛丸...
馬來西亞籍資深藝人張詠華今年9月27日登山時,疑似心臟病發昏倒,送院搶救後不治,終年51歲,令人惋惜。馬來西亞報道指,張詠華去年發現因心血管阻塞接受手術,術後靠服藥控制,噩耗傳出後震驚演藝圈,真正死因...
「年紀大先會有血壓高!」很多人以為血壓高症狀是老人家的專利,但中醫師和營養師均指出,近年愈來愈多人因不良飲食習慣、工作和讀書壓力等種種原因而出現高血壓症狀,而且有年輕化跡象。她們就曾經遇過一單個案,患...
前天,下班回家時,遠處看見Bonnie拿着漢堡包外賣袋回家,我上前了解,我說︰「你偷偷吃漢堡包!」她說︰「哼!通常做壞事便會遇上你。不過,這次是我決定用自己測試一個減肥法。」最新影片推介「你不是要告訴...
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台灣一名65歲婦人罹患大腸癌,但因不愛吃蔬果,於是醫生建議她改吃一種食物,一段時間後發現其腸道健康大幅改善,且體重和膽固醇都有所下降。最新影片推介: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節目...
Rebecca夥同她媽媽來覆磅,一坐下來便忍不住要勸諫患有慢性病的媽媽,別因過節貪吃沙田柚。「上次覆診,醫生不是千叮萬囑你別吃沙田柚嗎?即使過節也要遵守啊!」Rebecca說。「中秋節見到超市的沙田柚...
不少人都會每年定期做身體檢查Body Check,希望預防勝於治療;亦有部份市民因需要接種疫苗而進行體檢。在挑選身體檢查套餐時,應考慮甚麼事項?是否檢查項目越多越好、越貴越有效?未買保險就進行身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