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51 個
言語治療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香港醫護人員短缺問題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加上人口老化,本地對認知障礙症護理及中風後康復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令物理治療行業承受更大壓力。本港有醫療科技初創將虛擬實境(VR)、人工智能(AI)等技術,與康...
近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公布一項調查結果,發現6成基層兒童在暑假沒有參與任何暑期活動,當中逾9成人指難以應付暑期活動開支。許女士(化名)與8歲女兒彤彤(化名)居於深水埗的劏房,彤彤在暑假期...
本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中小學生在10年間增長超過1倍至近6萬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年以問卷訪問347位SEN兒童家長及158位服務SEN兒童的專業人員,發現逾3成SEN兒童因升讀小學而面臨非常高...
文憑試(DSE)將於本月19日放榜,香港女生盧希澄原本在英國修讀商科課程,早年受疫情封關影響未能回英,不願無了期等待,毅然決定留港發展;期間在成衣業工作,負責聯繫,從中對語言萌生興趣,而轉讀香港大學附...
文憑試將於本月19日放榜,考生面對升學選擇,若一時未能考上大學,副學士亦是不錯出路。有2020年從英國回來探親香港女生,因受疫情封關影響未能回英繼續學業,決定轉讀香港大學附屬學院(HKU Space)...
家長和老師平日與兒童互動時,有沒有留意他們說話時運用的詞彙? 例如當兒童說︰「去嗰度攞……嗰個嘢」、「我要……啡色……好甜嗰個」、「醫生幫佢整番好隻腳」,你是否能準確地明白他/她想表達的意思? 若...
BB在媽媽肚裡住足40星期非必然,現年3歲半的男孩絡堯活潑精靈,愛笑愛跟妹妹一起玩,想像不到他是25周3天極早產BB,在媽媽肚中住了不足7個月搶閘出世,多處器官發育未完全,只有750克重,細粒身軀插滿...
研究顯示每4名兒童就約有1名兒童會出現語言問題,神經系統在年幼時可塑性最大,因此嬰兒時期進行早期介入治療比後期進行更有效。香港中文大學研發的「早期語言發展預測技術」,於「2023年日内瓦發明展」中榮獲...
「早晨,小妹妹真可愛!係咪返學呀?」,一名小女孩跟媽媽在電梯口撞見鄰居,陳師奶閒聊著,可是本來開心哼唱著兒歌的小妹妹,立即變得緊張,低頭兼緊緊合起嘴巴躲在媽媽身後,還流汗、搣手指、身體僵硬釘在原地不動...
每年5月,都是言語失用症關注月。有外國研究指,每1,000個小朋友就有1至2人患有兒童言語失用症,究竟其徵狀、治療方法為何?針對廣東話言語失用症,其表徵、訓練難度、所需時間與其他語言有不同嗎?交由言語...
過去3年大家的面容都被藏在口罩,甚至為搶一盒口罩而費煞思量。現在全球逐步走向復常,香港亦解除口罩令,你我固然享受無「罩」的暢快感覺,但對醫生及其他醫護人員來說,工作時佩戴口罩不只是保護自己的防護措施,...
「我是他們的第2個媽媽,只差在陀少了10個月!」葉太跟丈夫育有2兒,但他們現時是「一家六口」,家有4男孩,當中兩兒是寄養孩子,然而,葉太對他們的愛不會比親生兒子少,視如己出,用心照顧他們、守護他們。回...
衞生署公布,長者醫療券計劃適用範圍由明日起擴展至四類參與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醫療專業人員,即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以及經他們專業評定和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
衞生署今日(27日)公布,由明日(28日)起,長者醫療券計劃的適用範圍將擴展至涵蓋4類參與「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醫療專業人員(即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所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以...
網上有大批網民瘋傳一段疑似港台節目《香江暖流》中的「極速15秒」環節的搞笑片段,片中主持鄧添樂向家庭觀眾「林婆婆」表示,需在限時15秒內講出最多歌唱組合名稱。不過林婆婆似乎聽錯為蔬菜,反覆地問:「係咪...
香港每3人就有1人曾有聲綫障礙問題,如聲綫沙啞及說話「唔夠氣」等,需長期大量說話的職業如老師及歌手等風險更高,嚴重者更會引致聲綫瘜肉,需要透過手術切除;設於聯合醫院的聲綫診療所,專門接收較複雜轉介個案...
本周六(16日)為世界聲綫關注日,鼓勵大眾多留意自己的聲綫狀況,香港中每3人就有1人曾經有聲線障礙問題,如聲綫沙啞及説話時「唔夠氣」等問題,嚴重更會引申至聲綫瘜肉,需要做手術切除。因此九龍東醫院聯網耳...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由懷孕開始已設想好子女的教育安排。好不容易上了小學,又要過升中一關;在未及擔心中學文憑試來臨前,便迎來子女的青春期。 學生A從升中一下學期開始便因疫情沒有上課,眨眼已經兩...
不時聽到「生仔搵命搏」,的確媽媽們妊娠期間承受各項身心變化,至準備「卸貨」生B的過程時亦有機會面對狀況百出。有38歲港媽生BB可說是走了一趟鬼門關,她在產子時不幸地出現併發症,大量出血令腦部缺氧,形成...
語言理解是明白別人說話(即是口語)的能力。幼兒具備良好的聽力,是語言理解的基本條件。語言理解能力是語言發展其中一項重要能力指標。根據語言發展里程碑,嬰兒聽得明說話,遠比他能說話早得多,有研究發現,嬰兒...
昨日搶先復課的上水鳳溪第一小學30多名跨境學童,紛紛表示渴望回校上課已久,心情激動。有同學在復課首日「擺烏龍」去錯校舍,亦有同學發現「副校長的頭髮都變白」。另有家長憂慮兒子經歷3年網課後患上「社交恐懼...
為協助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兒童改善溝通及社交能力,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教授蘇詠芝與研究團隊,早在2015年推行社交機械人介入治療方案。 其社交機械人「機哥」為可編程機械人,配合團隊設...
經過3年疫情,本港防疫措施終於鬆綁,但長期戴口罩及社交距離措施的影響下,親子專家鄭穎賢(Ms. Wincy)直言對小朋友的心理情緒、語言及社交發展都有不同程度影響,近大半年她接獲很多小朋友求助,當中以...
最近與一班20至30歲在職青年在分享會上交流,他們關心的問題多離不開「錢途」。在香港社會,錢向來是被看重的。一般成績好的學生在選科時也會選修醫科、法律等有高收入保障的科目。收入高,社會地位高,生活也可...
育有兩位兒子的鋼琴老師李丹,6年前當時3歲的細仔被評估有自閉頻譜及發展遲緩,頓感晴天霹靂,人生跌進谷底。 抹乾眼淚過後選擇堅強面對,讓兒子接受不同的治療及訓練外,更親自教導兒子彈琴,因她相信音樂有助...
新冠疫情下學童學習大受影響,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小學生,部分訓練亦要暫停。有家長分享,SEN子女於疫情期間訓練停滯,留家時更減少說話,或未能清楚表達自己。 為SEN學童提供服務的協康會社工指,...
本港對復康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醫管局於2019年12月推出流動應用程式HA Go,其中「康復」單元為出院患者提供度身訂造在家康復計劃,現平均每月有約3萬人在使用;有職業治療師指,程式有助加快患者康復進...
本港疫情已持續逾2年半,選委界議員江玉歡昨透露,有市民向她反映,很多2歲幼童在人人也長期戴口罩的情況下,出現言語問題,需要言語治療師的治療。有言語治療師向本報指,未觀察到相關情況十分嚴重,但相信長期戴...
本港對復康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醫管局於2019年12月推出流動應用程式HA Go,其中「康復」單元為出院患者提供度身訂造在家康復計劃,現平均每月有約3萬人在使用;有職業治療師指,程式有助加快患者康復進...
相較鄰國或地區如泰國已全面復常,本港入境檢疫仍實施「03」政策,選委界議員江玉歡強調,防疫措施應以不防礙市民生活為基礎,以免對部分市民造成不公。她又關注市民反映,很多兩歲幼童因在人人也長期蒙面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