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防疫措施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香港與內地由今日(2月6日)全面通關,包括羅湖及皇崗等所有口岸免核酸重開後,可見市民北上意慾進一步提升。 根據Klook內部數據所得,政策上周宣布後首個周末,旅遊Klook平台上有關內地的瀏覽量,較上...
內地調整防疫政策後,核酸檢測點似乎沒了用武之地,江蘇蘇州將核酸檢測亭改造成圖書館、美食攤位及新年市集攤位等,重新賦予新功能。此外,北京、深圳等多地宣布,開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 澎湃新聞報道,過去兩個...
疫市下,本地酒店需轉型及轉攻不同市場,萬豪國際旗下的東涌雙品牌酒店項目:福朋喜來登酒店及世茂喜來登酒店,於2020年12月逆市揭幕後,曾分別轉型檢疫酒店及宅度假(staycation)體驗尋新出路。 ...
香港與內地通關了,不過,對內地經濟而言,通關重要性比不上中央放水刺激經濟。中央注資搞基建,放水增加銀行借貸能力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今日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但對內地,其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去年1...
疫情3年,內地綫下消費活動一度回落,支付服務商移卡(09923)董事會秘書趙維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公司客戶地域高度分散,有助抵禦此前疫情負面影響,隨着內地去年底起轉向全面開放,預計今年首季綫下消費支付...
港股年初至今升近一成,東方匯理財富管理市場及投資策略部資深投資策略師趙頴妍認為,現時股市仍未完全反映樂觀因素,後市繼續向上有三大潛在催化劑:(1)企業盈利在3月有望上調、(2)股權風險溢價跌回歷史水平...
重點 1.香港電訊(06823)電訊服務收入,有望受惠全球旅遊業復甦。 2.美國加息周期近尾聲,加上香港電訊業務經營現金流強勁,料其派息增長動力不減。 3.參考香港電訊估值變化紀錄,價格方面的修...
重點 1. 內地經濟學家管濤指出,外部環境動盪不安,將會是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的「攔路虎」。 2. 中國經濟重啟的動能,取決於能否避免資產負債表衰退。 --------------------...
兔年到,筆者先祝各位讀者新一年「兔」氣揚眉,大展鴻「兔」!香港放寬防疫措施後,很多人農曆新年選擇在海外旅行度歲,但同一時間樓市氣氛轉好,不少人都匆忙入市。近日就有客戶出發去旅行前買樓,惟陰差陽錯下,竟...
香港防疫措施逐步放寬,但佩戴口罩可幫助阻隔病毒傳播,降低感染風險,因此仍是部分市民安心出門的裝備。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口罩舒適度測量器」,透過測量口罩內的溫度和濕度等數據,分析不同口罩對不同臉形合適程...
【本報訊】內地服務業景氣度明顯好轉,1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PMI)錄52.9,較對上一月升4.9個百分點,高於預期,為去年9月來首次呈擴張態勢,反彈力度大於製造業。 防疫措施放寬 出口...
中國中免(01880)收市後公布去年業績快報,營業總收入為544.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9.5%;盈利約50.3億元,按年跌4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盈利約49億元,按年跌49%。股價周五...
醫藥股偏強,倘想追落後,可選估值偏低的華潤醫藥(03320),近日股價回調,PE僅7倍,提供低吸機會。 華潤醫藥經營3項業務,核心業務是醫藥分銷,佔2022年中期收益...
大和發表報告指,部分旅客出行股的估值已反彈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認為中國放寬防疫政策及市場情緒恢復對大市刺激作用在今年首季衰減,認為進入選股時期。因此,該行表示,基於通關概念股中國中免(01880)...
香港1月標普全球PMI從12月的49.6上升至51.2,重上擴張水平,亦是自2022年8月以來首次增長。報告指,香港特區私營經濟於2023開年即重拾升軌。防疫限制進一步放寬,不但刺激了市場需求,也促進...
戴德梁行統計指,4大核心零售區舖位租按季仍上升,其中,中環升幅最高,達2.8個百分點。 戴德梁行數據指,過去1年香港零售業主要由本地消費支持,使傳統遊客區一綫街舖租金跌幅相對明顯,包括銅鑼灣和尖沙咀...
已有17年歷史的香港寵物節2023暨國際寵物用品博覽(寵物節),昨(2日)起一連4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吸引超過200個參展商參與,共有逾600個攤檔,規模為歷屆最大,更有參展商趕及通關來港參...
順豐同城(09699)於1月30日發盈警後,股價近日爆上。公司1月初接受本報《MoneyTimes》訪問時,就已透露一點端倪。 順豐同城預計2022年淨虧損按年減少50%以上,虧損收窄...
2023年「雙春兼閏月」,是婚嫁的好時機,而近日防疫措施大舉放寬亦為婚嫁行業帶來小陽春,加上求婚儀式於近年成為新興趨勢,求婚統籌或相關場地服務的需求亦大大增加,故此北角匯與香港首位婚禮顧問兼香港國際大...
第二版: 上版與各位讀者介紹了1月內房銷售情況,緊接著中指院更新了1月拿地情況及排行榜,於本版更新。 根據中指院數據,2023年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為59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2...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馬泰陽(Dave Ma)表示,今日美國聯儲局宣佈加息0.25厘,幅度較之前少,反映加息步伐呈放緩跡象;而本港有大型銀行更未有跟隨加息,最優惠利率P維持不變,即是本港業主供樓負擔未有增加...
美國通脹在聯儲局採取較對上6次加息周期急速得多的步伐應對下,終見回落趨勢(點擊圖片放大),加上2022年的高基數效應,聯儲局委員預計通脹可逐步回落(點擊圖片放大)。在上述情況下,市場預計聯儲局在香港時...
2023年中國經濟的嚴峻性一點都不可低估,盡管防疫政策於去年12月開始調整,讓困擾中國經濟成長3年的營商環境帶來一股清風,居民生活開始回歸日常,工廠及企業開始正常生產,股價上揚,人流、物流開始順暢流動...
酒店業相信,香港開關後宅度假(Staycation)將會褪色,事實上,市民亦樂於出外度假,減少在香港Staycation。 從事銀行業的Edward去年共去了7次宅度假,每次預算3,000至4,00...
港府今天將公布全方位推廣香港的計劃詳情,並展開「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為主題的大型全球宣傳活動,業界都引頸以待等候好消息。自從香港開關以來,酒店入住率及房價均未見有大起色,不過在...
【本報訊】隨着防疫措施鬆綁,全球各行各業都逐漸迎來曙光。日本去年的電影上映數量為1,143部,比2021年增加近200部;影院觀眾比2021年增加32%、達到1.5億人。備受港人青睞的日本動畫作品,成...
今年的春節,是內地放寬防疫政策的首個春節,不再建議老百姓「就地過年」,而在各地疫情達峰的情況下,春節期間的消費數據較往年有所恢復,但恢復的程度如何呢?從消費的各個層面去看,哪個行業恢復得較好? 首先...
隨著疫情放緩,防疫措施大幅鬆綁,全球各行各業都逐漸迎來曙光。日本去年的電影上映數量為1,143部,比2021年增加近200部。影院的觀眾比2021年增加32%達到1.5億人。備受港人青睞的日本動畫作品...
抗疫工作進入尾聲,專家倡獨立調查抗疫措施,特首李家超明言不同意,但同意要總結經驗,確保可有效應對未來不同威脅;多位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政黨領袖表態反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3位政府專家顧問,包括袁國勇...
踏入兔年,特首李家超昨日表示,有信心很快達成全面通關,但未提具體日子;他預告,與內地進一步通關時,將取消海外來港限制,包括訪客疫苗接種要求。至於口罩令,則待冬季流感高峰期後,考慮應否取消。 李家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