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7 個
口腔癌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口腔癌雖不在香港十大癌症之列,但口腔癌都是常見的癌病之一。香港醫管局癌症統計中心資料,2020年有921人患上口腔癌及咽喉癌,當中包括唇癌、舌癌、扁桃腺癌等,同樣不容小覷。台灣有醫生指出,除了吸煙喝酒...
生痱滋令人痛不欲生。近日有醫生分享案例,指一名男子口腔出現多處潰瘍,擔心患上口腔癌而求診,使用醫生處方的藥膏後,一直未有改善,最終發現與一件日用品有關。 最新影片推介: 台灣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
零食雖然香口,不過切勿吃得過量!有醫生便分享,一名曾患口腔癌的男患者近日覆診時,發現膽固醇、尿酸、體重及體脂率4個指數突然暴增,經查詢下,才發現患者自以為病情穩定,於是在晚餐後肆無忌憚進食一些零食如豬...
死過翻生又再死?巴西最近發生一件奇事,一名62歲男子因口腔癌併發症,被醫院宣判死亡。遺體被轉送至殯儀館,殯儀館人員5小時後打開屍袋,卻發現男子竟張開眼睛,並有微弱呼吸。男子隨即被轉送醫院,惟兩天後男子...
對比大腸癌、乳癌,大眾較容易忽視頭頸癌,包括有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在過去十多年間頭頸癌新症數字持續上升,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為210人,死亡率達3成。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嘉安和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均指,...
不少人都以為「生痱滋」只是熱氣,但當一位置反覆出現潰瘍,有可能是患癌微兆。英國一名27歲女子反覆生痱滋,久未痊癒,求醫後確診口腔癌,須切除一半舌頭保命。 最新影片: 綜合外媒報道,現年27歲的...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在2021年,超過1.5萬人死於癌症。均衡飲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台灣有營養師介紹了12種防癌食物,包括西蘭花、堅果、橄欖油等等,有助減低患不同癌症的風險。 營養師程涵宇近日於...
疫情緩和,開始踏入秋冬流感高峰季,因喉嚨痛等流感症狀而求診的患者日漸增加,但也可能是罹患重病的警號。台灣一名50歲男子喉嚨痛一週且痰中帶血,到醫院求診才驚覺其咽喉內壁長滿腫瘤,最終證實患上「口咽癌」。...
大腸癌是本港第2位常見癌症,2019年因大腸癌死亡的人數多達2174人,而不良飲食習慣是致病原因之一。台灣有醫生近日在醫療節目上分享,一位35歲男性上班族從小愛吃油炸食物,驗出貧血後再照大腸鏡,才發現...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安排學生參與大學研究,協助香港大學醫學院及牙醫學院團隊標註癌症患者的醫學圖像,以轉化成數據。有學生說,是次經歷令他加深對醫科研究的認識,亦增加對科學的興趣。 ...
如口腔長期有潰瘍或口臭問題,小心口腔疾病,甚至癌症找上門。有台灣醫生分享,有患者長期出現口臭,求醫後才發現患口腔癌,又指口腔癌的惡臭跟一般的口臭不同,會帶有腐肉的臭味和酸味,若嘴巴出現3種跡象要小心。...
在冠狀病毒病疫情下,很多辦公室上班一族選擇自備餐盒留待翌日在辦公室當午餐吃。有些人士可能會對存放一夜的熟蔬菜(俗稱隔夜菜)存有戒心,因為坊間有傳聞指隔夜菜經過一夜後含大量亞硝酸鹽,會影響健康。食物安全...
進食不慎咬到嘴唇或舌頭要留心。有台灣醫生近日分享案例,稱一名約50歲的男子曾因吃菠蘿時,不慎刮破舌頭半年未見好轉,經求醫,醫生檢查後,赫然發現口腔潰瘍,最後確診口腔癌。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近日《醫...
鼻塞、流鼻水,不一定由感冒或鼻敏感引起,亦可能是腫瘤作怪。台灣一名53歲男子持續鼻塞、流鼻水數月,甚至影響說話、呼吸,服藥後不見改善,經詳細檢查才驚現患上第三期口腔癌。 根據台媒報道,該名鍾姓男子持...
頭頸癌泛指頭部跟頸部以上的癌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慧敏表示,包括鼻咽癌、鼻腔及鼻竇癌、口腔口咽癌、喉癌和唾液腺癌,不同部位症狀有所不同,很多時有這些癌症患者較易忽視徵狀延遲求醫,確診後期數已屬晚期,...
很多人認為小酌幾杯無傷大雅,但亦有不少人忍不住喝得過量,或是飲酒不當,影響健康。註冊營養師謝詠瑩(Gloria),給予一些飲酒貼士,讓大家飲得健康。 1. 飲酒害處多宜適量 當飲酒過量,更會對心臟...
口腔長出損傷的瘡點潰瘍看似平常,十居其九會認為是痱滋或者是熱氣所致,但可有想過,也許是舌癌已找上門。 並非靠嚇,因為在香港每年約有四百多宗口腔癌,當中最常見的是舌癌,佔當中約七成。耳鼻喉專科醫生呼籲...
口腔長出損傷的瘡點潰瘍看似平常,十居其九會認為是痱滋或者是熱氣所致,但可有想過,也許是舌癌已找上門。 並非靠嚇,因為在香港每年約有四百多宗口腔癌,當中最常見的是舌癌,佔當中約七成。耳鼻喉專科醫生呼籲...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種新療法,對末期頭頸癌患者療效尤為顯著。一名77歲末期喉癌患者在接受「免疫療法」試驗後,成功殺死體內癌細胞,擺脫癌症陰影。科學家表示,這種新療法能縮小頭頸癌末期患者的腫瘤,或可成為...
口腔傷口兩星期也未癒合,未必是生痱滋,也有機會是癌症病徵。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指出,頭頸癌是本港十大癌症殺手,很常見但很易被忽略。口腔潰瘍、流血、聲沙等早期症狀很易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導致延遲治療...
當人生正踏入如日方中的階段,偏偏遇上突如其來的考驗,你會積極面對,還是選擇放棄?今年74歲的抗癌勇士麥文彪,就用行動來告訴大家,以正面的心態去迎接不一樣的生命,更協助抗癌路上的戰友,會活得更加精采美滿...
當人生正踏入如日方中的階段,偏偏遇上突如其來的考驗,你會積極面對,還是選擇放棄?今年74歲的抗癌勇士麥文彪,就用行動來告訴大家,以正面的心態去迎接不一樣的生命,更協助抗癌路上的戰友,會活得更加精采美滿...
港大牙醫學院每年吸引不少「尖子」入讀,在2021年全球排行第三的牙醫學院,入讀的學生不只是成續異常,還有「一對巧手」,港大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副教授梁耀殷接受專訪時稱,入讀牙醫學院還有一些先決條件,才可以...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不但可引起生殖器官濕疣,部分高危更與子宮頸癌、口腔癌及肛門癌等有密切關係。有關注團體調查發現,家長雖對子女接種HPV疫苗的接受度高,但仍有不少父母未有安排為子女接種,僅4成男童...
一飲酒就臉紅代表酒量好?台灣有外科醫生指出,飲酒容易臉紅的人,代謝酒精能力差,體內缺乏了某種重要酵素,增加患癌風險,飲用過量,患食道癌機率更會增加100%。 缺乏重要酵素 無法代謝致癌物 台灣外科...
家庭環境迫使基層孩子長大,台灣一名11歲男童在父母離婚後,由患癌爺爺獨力照顧他與兩個兄弟。住屋因年久失修,室內光線昏暗,他平日靠日光做功課,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同時幫補家計,他一直努力讀書賺取獎學金。...
新冠肺炎疫情下,佩戴口罩出入已成為民眾基本的生活習慣,不少人亦因為在久戴口罩下而發現自己有口臭問題。台灣一名男子就有以上困擾,「講話時都會聞到腐臭的味道」。不過經過他多番刷牙、漱口後,口臭問題仍未能解...
長期生痱滋可能是口腔癌先兆?如何分辨口腔癌與熱氣生痱滋?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陳肖龍為大家解構口腔癌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口腔癌與吸煙及吃喝太熱的食物有關 陳醫生表示醫學界普遍相信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如...
生痱滋疼痛難當,日前有網民於Facebook發文指自己口腔內一連長了3粒痱滋,患處非常痛以致心情欠佳,不過她細看後發現3粒痱滋竟形成米奇圖案,心情才變好。有中醫提醒生痱滋並非只因熱氣所致,所以飲涼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