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22 個
粵劇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經典粵劇《帝女花》65周年,桃花源粵劇工作舍為向任劍輝、白雪仙、唐滌生(YPT)三位藝術家致敬,策劃一系列九個項目,去年1月6 日首演,遇上疫情第五波,全港表演場館封閉;今年6月7至18日捲土重來,繼...
2019年正式啟用的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成為不少表演項目的熱門場地,包括最近掀起撲飛熱潮的黃子華林海峰舞台劇《愛我別走》。現任西九文化管理局戲曲中心顧問小組主席的楊偉誠博士,願景是把戲曲中心打造成備受...
2019年正式啟用的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成為不少表演項目的熱門場地,包括最近掀起撲飛熱潮的黃子華林海峰舞台劇《愛我別走》。 現任西九文化管理局戲曲中心顧問小組主席的楊偉誠博士,願景是把戲曲中心打造成...
受疫情影響停辦了3年的「鴨脷洲洪聖傳統文化節」將於今年再次舉辦,原來文化節活動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是洪聖寶誕期間在鴨脷洲舉行的盛大慶典。 今年慶典將於2月26日舉行,節目包括接神儀式、放水燈祈福、龍...
桃花源粵劇工作舍為紀念《帝女花》面世65周年策劃連串活動,去年12月《落花滿天• 管弦光影之旅》音樂會圓滿舉行後,接踵而來另一個紀念活動是《水波浪影片節》國際徵集暨比賽,力圖開創「COV粵劇影片Can...
香港管弦樂團(港樂)主辦,與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合作製作的「落花滿天• 管弦光影之旅」音樂會,已於聖誕節前圓滿演出兩日三場,《帝女花》靈魂人物仙姐(白雪仙)亦罕見現身欣賞。 仙姐在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陪伴...
信興集團為「惜食堂」及「陽光老友記同學會」獻上由羅家英導演、汪明荃監製的「福陞粵劇團2022呈獻:經典戲寶及原創演繹《修羅殿》」,邀請了接近900位老友記、服務使用者及夥伴合作機構一同觀賞精采的粵劇演...
繼粵劇《呂布情傾貂蟬》及《武俠》後,資深傳媒人、粵劇出品人彭美施(施姐)策劃第三齣作品《新胡不歸》,此齣新編粵劇以陳寶珠及蕭芳芳合演的電影《七彩胡不歸》為故事藍本,藉此向電影致敬。 選角上更創新起用...
前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周二(6日)舉行,香港明天將有一連串的悼念安排,據知,作為治喪委員會成員的特首李家超,將留港主持大局,不會赴京。 消息:港不少活動已取消 消息指,...
TVB東華三院年度籌款節目《歡樂滿東華2022》昨晚 (12月3日) 圓滿結束,在凌晨12時55分,為東華三院共籌得總善款達126,888,888元,打破去年《歡樂滿東華2021》總善款123,988...
有些人天生遇難愈強,愛自我挑戰,為了實現理想,就算要赴湯蹈火也甘之如飴,天馬菁莪粵劇團團長李曄是其中表表者。李曄以「文華」藝名擔任文武生,在台上英姿颯颯的她,曾是香港第8位女消防隊長。 她坦言,這份...
有些人天生遇難愈強,愛自我挑戰,為了實現理想,就算要赴湯蹈火也甘之如飴,天馬菁莪粵劇團團長李曄是其中表表者。李曄以「文華」藝名擔任文武生,在台上英姿颯颯的她,曾是香港第八位女消防隊長。她坦言這份工作讓...
媽媽是標準粵劇迷,想當然以為粵劇花旦陳咏儀耳濡目染也會為此沉醉傾心,沒想到她劈頭第一句:「我細個聽到鑼鼓聲就想逃!」認真反高潮。 人生路上有很多意料之外,陳咏儀由不喜愛對極鍾愛,盡管近年受聲帶問...
媽媽是標準粵劇迷,想當然以為粵劇花旦陳咏儀耳濡目染也會為此沉醉傾心,沒想到她劈頭第一句:「我細個聽到鑼鼓聲就想逃!」認真反高潮。 人生路上有很多意料之外,陳咏儀由不喜愛到極鍾愛,盡管近年受聲綫問題影...
一年一度粵劇日將於11月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市民可於下周一(14日)起在網上或電話登記,憑門票免費參與。當局亦預留部份「粵劇折子戲及粵曲演唱」門票於活動當日即場派發,派完即止。 由...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查篤撑兒童粵劇協會主辦的賽馬會查篤撑兒童粵劇推廣計劃《師公出馬》,早前於戲曲中心大劇院上演,一眾小演員在舞台上展示刀法、唱功、棍法、水墨畫、側手翻、一字馬等粵劇表演技巧,...
粵劇表演講求「唱做念打」,但若耳不能聽,口不能言,是否就意味着一生與舞台無緣? 曾入選「十大再生勇士」的香港聾人藝術家黃耀邦自6歲起失聰,絕不向命運低頭,近年他不但積極向社會推動「無聲舞蹈」,一手創立...
戲曲中心小劇場粵劇系列第三部原創作品《奉天承運》(預演)是中心首個通達共融的製作,邀請聾人藝術家黃耀邦參演劇中角色,作品將於明、後兩天在自由空間預演。監製鍾珍珍期望,作品可增進觀眾對不同能力人士的認識...
粵劇表演講求「唱做念打」,但若耳不能聽口不能言,是否意味着一生與舞台無緣?曾入選「十大再生勇士」的香港聾人藝術家黃耀邦自6歲起失聰,絕不向命運低頭,近年他不但積極向社會推動「無聲舞蹈」,一手創立「森林...
2022年是任劍輝、白雪仙於1957年在利舞臺首演唐滌生版《帝女花》65周年的重要日子,一直致力推廣粵劇現代化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因而籌辦「帝女花65」系列共9個項目,重塑經典,紀念致敬。此9個項目中...
粵劇紅伶任劍輝、白雪仙於1957年於利舞台首演唐滌生版《帝女花》,今年為65周年紀念,為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由即日起至10月25日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於利舞台廣場舉行「長平影像65影集展覽會」。 展覽會...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除了有華人在港定居,也有很多非華語人士居住。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非華裔人士佔人口超過8%,接近62萬人。他們扎根在香港,其子女也在這裏土生土長。然而非華語兒童在生活...
任劍輝、白雪仙演繹唐滌生版的《帝女花》在1957年於殿堂級表演場地利舞臺首次公演,2022年為慶祝首演65周年。致力推廣粵劇現代化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便籌辦了「帝女花65」一系列九個項目,包括「長平影...
「香港友好協進會呈獻:小劇場戲曲節2022」於10月14日至12月3日舉行。今屆小劇場戲曲節將推出兩套全新的小劇場粵劇製作,包括粵劇名伶羅家英的小劇場粵劇獨腳戲《修羅殿》及由小劇場粵劇得獎班底打造的第...
由年輕時在社署工作,鼓勵青年組織起來做義工,到今天朱樂生79歲,雖然真正退休了,仍然不吝嗇為青年人發聲。在他大半生的工作經驗裏面,無論與子女、同事及青年人相處,他認為溝通,是打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佳途...
資深傳媒人彭美施自2018年退休,轉而成為粵劇班主,去年一齣新編新編粵劇《呂布情傾貂蟬》贏盡口碑,今年她再度製作《武俠》粵劇專場,新編六段折子戲,更邀來香港四大文武生梁兆明、李秋元、宋洪波、王志良聯同...
資深傳媒人彭美施自2018年退休,由筆桿工作轉而成為粵劇班主,去年一齣新編粵劇《呂布情傾貂蟬》贏盡口碑,今年她再度製作《武俠》粵劇專場,新編6段折子戲,更邀來香港四大文武生梁兆明、李秋元、宋洪波、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