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內循環 下頁
共 387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港股大市回調700點,惟內需股逆市有表現。青島啤酒(00168)升7%,華潤啤酒(00291)升2.4%、九毛九(09922)升4.3%、呷哺呷哺(00520)升0.4%。內需股不受中美關係影響,並受...

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6.5%,推動全年經濟增速修復至2.3%。這一超出市場預期的總量性增速,配合多維度的結構性改善,標誌着中國經濟的內循環已經基...

香港最大的發展優勢離不開「一國兩制」,「十四五」規劃中對香港發展的定位,也都與「一國兩制」相關。事實上,目前全球經濟受疫情衝擊,復甦難期,同時西方國家對香港的態度有所改變,在這個情況下,準確把握「十四...

本港疫情持續反覆,過去一周確診數字維持在高雙位數字,本港失業率衝上6.6%,不過,多名議員及經濟學者都指,最壞的失業情況還未出現,對於今年樓價走勢,各界不抱太大樂觀期望,但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卻非常樂...

仲量聯行今天發表最新的《香港地產市場觀察》報告指,中環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於去年12月升至7.3%,為2004年以來首次升穿7%。由於有不少寫字樓可招租及頂租樓面將於未來數月重投租賃市場,預料寫字樓空置率...

中原地產今日舉行2021年樓市展望記者會,其中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指,社會各界對香港樓市的走向有不同睇法,坦言自己曾認為「樓價大部分由買家炒起」的說法有道理,但是在政府推出各項壓抑樓市的政策下,如辣招...

港股通北水資金持續流入香港,未足一個月已累計淨買入逾2000億元。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接受本報專訪時稱,近期不論政見都有人問他「是不是北水撑着(港股)」,但李律仁指出現時香港市場不止匯聚北水,外資參與...

香港過去兩年飽歷社會事件、中美政治角力影響,即使金融活動展現韌力,也依然令外界憂慮香港長遠定位。 隨美國政府正式換屆,民主黨多名高級官員對華言論依然強硬,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接受本報專訪形容「世界改...
中資金融機構、內地專才在香港金融市場影響力愈來愈重,金發局主席李律仁月初獲續任兩年,他明言在思考香港金融業未來定位的同時,同樣看重「要為香港從業員做多些事,包括想入行的」,認為內地金融市場持續開放,香...

內地一線城市近期樓市熾熱,上海、深圳先後出招升級調控,最新也傳出廣州的銀行「沒有貸款額度,申請房貸只有等」。 抑制樓市過熱,除了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也是在經濟「內循環」下,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20年劇烈動盪,中國經濟成績仍傲視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在諸多不利因素下仍突破百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被官方稱為「歷史性跨越」。經歷「V」彈之後市場普遍看好2021年...

將於下周四(1月30日)公布2020年全年業績的老牌藍籌股恒隆地產(00101),今天收報21.5元,以陽燭逆市升約2.6%,升破去年8月高位展開的中期下降軌阻力,並為今天升幅第二大藍籌股,似乎預示第...

臨近春節,內地多省再曝疫情,各地紛紛提出「就地過年」,以降低春運這場人口大遷徙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但外來流動消費群體不返鄉,民眾外出旅遊也受限,春節假日消費勢必受衝擊。當局則用派消費券、辦年貨節活動等...

步入2021年和「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國宏觀政策將在維持原有基調下,發生不少細微變化。仔細分析2020年第四季的多個重要會議可以發現,科技和內需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條主綫。在此之外,中國政府對「綠色...

2020年開啓的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深刻顛覆傳統經濟的底層架構,作爲支柱之一的生產端必然也不會缺席。在疫情催化之下,數據成爲生產的基礎性要素投入,數據的交互被納入生産的核心組織形式。由此,誕生已逾...

中國去年經濟表現亮眼,出口及投資為去年經濟增長主要引擎,但消費按年下跌3.9%,為至少20年來首現縮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則錄得至少7年新低,經濟向「內循環」轉型仍有隱憂。 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

經過2020年世界混亂顛倒,2021年對中美兩國都是新的起點,也是這兩個超級大國長期博弈的開始。面對全球突發的新冠疫情,中國經濟率先從衰退中修復,今日(周一)國家統計局公佈全年GDP增長2.3%,四季...

重點: 1.中國白色家電重拾增長,分析看好市場2021年續價量齊升,利好家電板塊。 2.海爾智家(06690)去年12月私有化海爾電器(01169)並以介紹形式上市,港股終有內地家電龍頭股可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