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嵐 下頁

搜尋結果 442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近日有好友約我去一家新開的居酒屋吃晚飯,說保證會使我對居酒屋的印象改變,去過之後,發現原來老套守舊的人是我。中目黑是日本東京人氣居酒屋,在九龍酒店地庫新開張幾個月,地方很闊落,座椅和燈光正常,完全不是...

今日
居酒屋的晚餐

到新加坡旅遊,幾乎每一處巴剎都會見到蝦麵,亦即福建蝦麵。南洋各地有很多福建移民,無論他們住在印尼、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飲食習慣和口味都差不多。各地的福建蝦麵,在配料上可能不同,但異曲同工之處,就是熬個蝦...

2023/05/29
福建蝦麵

這是水上人的家常菜,簡單而美味。在香港市場上能買到的蜆種類很多,特別是在夏天,街市同時會有三、四種不同的蜆,都是用海水養住,所含的沙基本已經吐淨,如果不放心,用淡鹽水泡一兩個小時就可以了。 廣東人喜...

2023/05/24
油鹽水浸花蛤

先家翁特級校對陳夢因的名句:「做菜是要用心來做,不是用手來做」,他認為手是工具,用心才是重中之重。城中有不少用心做菜的好廚師,灣仔粵饌的主廚黃富強就是其中之一。 黃富強是文華廳名廚黃永強的弟弟,有二...

2023/05/23
用心做菜

近日流傳一段感人的報恩故事。去年疫情時,有萬多名從外省到山東上課的大學生,遇上疫情封控要集中隔離,其中七、八千名大學生被安排到淄博。淄博人對他們像對自己孩子一樣,照顧得無微不至,臨走時還請吃一頓燒烤。...

2023/05/22
淄博的魯菜

潮汕地區的海域,歷來盛產海鰻、黃花魚,所以也盛產魚肚。潮州人叫藥用的魚肚做「魚膠」,作為烹調用的魚肚叫做「魚鰾」。在潮州和汕頭的市場,有很多專賣魚鰾的海味店,大多數都是些鱔肚(鰻魚鰾)或一些雜鰾為多。...

2023/05/17
蝦米紹菜煮魚鰾

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普遍受西方影響,在席間是鹹甜分開吃,一定是吃完飯菜放下筷子之後,再上甜品。記得在七十年代末,那時中國剛剛開始開放,我們與老陳父母一起到成都旅行,席上就有甜燒白和八寶飯與其他菜式一起上...

2023/05/16
糯米紅棗

與好朋友專程去香港數碼港艾美酒店的中菜廳南坊吃午飯,所謂專程,是因為對我而言,位置實在山長水遠。這次去是探望好朋友行政總廚梁耀基師傅,當然更想再品嘗他的藝術中菜。 認識梁耀基師傅,是在二一六年在中華...

2023/05/15
中菜創新高手

市場上名叫鯧的魚,其科屬是魚類中最為混亂的,黃鱲鯧屬鰺科,雞籠鯧屬雞籠鯧科,石鯧屬白鯧科,黃鰭鯧屬大眼鯧科,白鯧或鷹鯧屬鯧科,瓜核鯧屬長鯧科,黑鯧屬烏鰺科,形狀相似而科屬不同。我們不是魚類專家,對分科...

2023/05/10
馬拉盞黑鯧

近來,常常與朋友到海港城港威商場的八一漁八吃飯,喜歡它地方闊落開揚大海景,令人感覺心曠神怡,更愛上了它的煙燻片皮鴨和炒飯。而飯店旁邊的新加坡菜CaN LaH的蟹肉湯米粉和沙嗲串燒,也是我的至愛。同一門...

2023/05/09
猛龍過江

今天介紹的杞子醉蝦,適合在家炮製,做法非常簡單,保證一學就會,是請客吃飯的好菜式,而且可以預早準備。 醉蝦有不同的做法,有酒樓的做法是把洗淨的新鮮活蝦放進碗中,加入酒精度數高的烈酒,點火,用蓋把碗蓋...

2023/05/08
杞子醉蝦

眉豆又叫做白豆,北方人用眉豆加米煮粥,或加小麥製麵,吃之能飽肚,所以又稱為飯豆。眉豆性質溫和、理中益氣、補腎健脾治濕氣,而且老少咸宜,也沒有甚麼要注意忌食的缺點,是家庭煲湯的好材料。 客家人由中原遷...

2023/05/03
眉豆花生雞腳排骨湯

我們正在修撰《香港地方志》的「飲食卷」,內容是由古代至二一七年的香港飲食,包括八十多項的飲和食,其中百花齊放的中菜,當然是卷中的重點。我們的撰寫小組成員中,譚麗琴負責寫川湘菜,我請來香港川菜老行尊陳啟...

2023/05/02
荃灣好川菜

鮫魚,俗稱馬鮫郎,是鯖魚和吞拿魚的同科魚類。鮫魚是野生海魚,魚味濃、肉質較粗實,多肉少刺,是香港市場最常見的冰鮮海魚之一。 「第一鯧、第二、第三馬鮫郎」,這是昔日廣東漁民對海魚排名的一句俗語。市場上...

2023/04/26
煎封鮫魚扒

我家老陳很懷念在台灣讀中學的日子,讀的是台北板橋的華僑中學,都是來自香港、韓國和柬埔寨的僑生。每到周末,僑生們經常三三兩兩的到台北西門町逛街,不光是因為那是台北最熱鬧的地方,更是因為那裏有一條街叫中華...

2023/04/25
紅燒牛腱

最近和朋友去過荃灣如心酒店的中菜廳「如」中午飲茶,朋友們都覺得點心很不錯,肥燶叉燒更是一流。行政總廚葉振文Edmond,力邀我有空去試試他們的晚飯小菜,剛好朋友民生書院葉校長夫婦約見面,於是相約再到該...

2023/04/24
粵菜新星

上世紀二十年代至日戰爆發前的民國時期,中國軍政中心南移廣州,刺激了飲食業蓬勃發展,「食在廣州」其實是指這段風光日子,廣州一度成為風雲際會的大都會,而廣府粵菜更是在這時進入了二、三十年的興旺期,很多傳統...

2023/04/19
鼎湖上素的故事

豌豆黃是傳統北京小吃,在清朝時期,由民間傳入宮廷的小吃,經御廚精細改良後,再回流民間,所以北京的豌豆黃有兩種版本,一是仿膳製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一種就是推着獨輪車的小販,或平民小食檔出售的豌豆黃兒,這...

2023/04/18
京城豌豆黃

朋友相約一行幾人去半島酒店嘉麟樓飲茶,開關之後,生意更火爆,估計行政總廚林鈺明師傅一定非常忙碌,不敢事先打擾。誰知剛入門就遇見林師傅,那當然是交由林師傅發辦。 先吃的是點心,嘉麟樓的點心有傳統也有創...

2023/04/17
吃在嘉麟樓

家翁特級校對在《食經》中講及太史田雞:「太史田雞的創始者是江太史府第,當年與江太史有往還,或做過太史第嘉賓的,都吃過太史田雞,後來廣州的食家仿效了做法,客人食而甘之,問這是甚麼菜?仿效的人以太史田雞應...

2023/04/12
太史田雞

二十多年來,一直都認為銀川灘羊是最好吃的,但吃過杜泊羊排之後,我變心了。 事緣兩個月前,我為香港中廚師協會統籌一本食譜書《傳承》,集合四十多位總廚,每人拍攝一道菜,從而認識了東來順的總廚施超群師傅,...

2023/04/11
東來順的杜泊羊排

小時候讀書有生物這一科,知道牛是反芻動物有四個胃,記得四個胃是瘤胃(草肚)、網胃(金錢肚)、百葉胃(牛百葉)、牛皺胃(沙瓜),括號中的名稱,是長大後吃牛雜才知道的。 九年代初,我家老陳調任北京工作,...

2023/04/05
味菜牛百葉

日前在九龍國金軒吃飯,其中一道菜,名為鐵觀音煙熏沖繩黑糖黃油雞(見圖),菜名真的水蛇春咁長,但味道和口感一流,我和朋友很快就吃光整碟雞,行政總廚鄧浩宏師傅出來打招呼,各人大讚做得好。 這令我想起廣州...

2023/04/04
太爺雞的故事

許冠傑(Sam)四月份假紅館舉行《許冠傑此時此處演唱會2023》,反應熱烈,一票難求。主辦方收到很多海外歌迷提意見,希望有機會透過網絡,越洋同步欣賞演唱會,以今時今日先進的科技,當然可以做得到。 經...

2023/04/03
全球一起看阿Sam

雖然廣州的飲食記載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但「食在廣州」之馳名四海,其實是指由晚清開始,興盛於民初,在二三十年代臻於極盛,而之前的廣州以至整個嶺南地區,飲食仍從南蠻之習俗,以雜食為特色,並未有所謂美食。 ...

2023/03/29
昔日廣州四大酒家

「炆」與「燜」的做法不同處,在於炆是不加蓋煮的,而燜是加密蓋長時間煮的。「炆」的時間會因材料不同而稍有長短,相等於外省菜中的「燒」,例如紅燒豆腐、乾燒鯉魚、醬燒茄子。 粵菜中有分紅炆與生炆,不同之處...

2023/03/28
生炆斑球

這是一個廣東人的普通家常菜,卻有着起碼百多年的歷史,也是不少香港人小時候的回憶,把它寫下來,現在或未來終有日會消失。 昔日廣州附近有一個地方叫做「大馬站」,相傳在清朝末年,廣州巡撫有日乘轎路過大馬站...

2023/03/27
大馬站火腩煲

十年前,七哥徐維均全面退出福臨門業務,創辦新品牌:家全七福酒家。香港店在二一九年至二二二年連續四年獲亞洲五十最佳餐廳獎,二二二年成為《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一星食府,以及黑珍珠指南二二一、二二、二三年二...

2023/03/22
粵菜傳承者

叉燒受歡迎的程度極高,歷久不衰。其實製作叉燒,好吃與否,最關鍵的要訣,不在於用普通豬肉或者是黑毛豬,而是要精選豬肉的部位;有一些燒臘店或餐廳,用冷藏豬腿肉來做叉燒,肉質乾而粗糙,這種叉燒通常會在飯盒中...

2023/03/21
自製蜜汁叉燒

認識劉思佑師傅,是上次在鄧氏祠堂好友的盆菜宴,一起品嘗精采的圍村九缽屏山傳統盆菜。一星期後,我們又見面了。 事緣香港中廚師協會出版食譜,我是義務總策劃。四十五位粒粒巨星廚師,每人做一個拿手好菜。劉思...

2023/03/20
大師級廚師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