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嵐 下頁

搜尋結果 494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吞拿魚又稱為金槍魚、鮪魚,在台灣和日本,「鮪」字就是指吞拿魚。吞拿魚是體形巨大的深海魚,味道鮮美,多作為日本魚生及吞拿魚肉罐頭。 十多年前到台北,指定節目是去重慶南路行書店。有次在附近一家小店中,吃...

2023/09/27
台式鮪魚米粉

福州,地處閩江下游,氣候溫暖,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福建省的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更是華僑往來的門戶之一。 福建菜中的荔枝肉,據說有兩百多年歷史,在福州地區最為普遍,宴席上往往是作為第...

2023/09/26
福州荔枝肉

一九三年代末至一九五年代初,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政治動盪,許多不同省份的內地人移居香港,當中包括不少來自北京及山東的移民,京魯菜館應運而生。由五、六十年代起,大部分京魯菜館都開設在尖沙咀、銅鑼灣、...

2023/09/25
懷舊京菜

猴頭菌又名猴頭菇,圓形,有針狀剌毛,有點似猴子的頭部,故名。猴頭菌生長在氣候較冷的樹林中,中國的東北部山區,是猴頭菌的主要產地。新鮮的猴頭菌是灰白色的,乾製後是棕褐色,簡單浸發後,可用來煲湯、紅燒、炸...

2023/09/20
猴頭菌杞子瘦肉湯

清蒸滑雞,在五、六十年代是香港茶樓常見的點心,食客叫碗白米飯便可飽肚,變奏出來的有薑葱蒸滑雞、鹹魚蒸雞、荷葉蒸雞腿、頭菜蒸中翼等,後來演變成盅頭飯。棉花雞紮即淮山雞紮,雞紮中的魚肚或豬皮都是「棉花」,...

2023/09/19
魚肚蒸滑雞

荷葉飯是香港酒樓著名的夏令點心,也有酒家把它的分量做到碟頭尺寸,作為飯麵美點,由於它不僅製作簡單,而且有一股荷葉的清香,一直受食客歡迎。 相傳在清末時期,在廣州西關有位老者中暑了,一病不起,不思飲食...

2023/09/18
在家做荷葉飯

秋風起,天氣亁燥,容易口乾。某日,坐地鐵時附近有乘客在咳嗽,我心知不妙,走去另一個車廂,誰知又聽到咳嗽聲。到了傍晚,果然證實中招,喉嚨癢、鼻水流,結果整晚起床喝水。第二天一早去看醫生,醫生說我的喉嚨發...

2023/09/13
南北杏雪梨水

南海休漁期結束,街市的海魚品種和數量都多起來,包括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鯧魚,如:鷹鯧、燕鯧、白鯧、黑鯧。鯧魚味鮮甜,肉質細嫩爽滑,可起魚肉作炒球、豉汁蒸、煙燻和吉列炸等菜式。 八十年代,我們在美國北加州...

2023/09/12
酥骨鯧龍

很多人喜歡吃芋頭扣肉,先從「扣」字說起。扣,是中菜烹調法中的一種,意思是指生的或預製過的食材調味後,排放在容器之中,長時間隔水蒸或燉,火力由蒸氣或水傳遞,食材並不直接接觸鍋底,亦不會沸騰,一直保持着形...

2023/09/11
芋頭扣肉

黃埔炒蛋,實在就是普通的炒雞蛋,但是炒法卻和一般的炒雞蛋不一樣。據說,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時,很愛吃黃埔炒蛋做早餐。 黃埔炒蛋原來是黃埔港上艇戶人家的家常菜,惟因製作的巧妙,炒起來的雞蛋香、鬆、嫩、滑。...

2023/09/06
滑蛋炒蝦仁

三星堆,中國發現的最神秘古代遺址,像外星人的青銅頭像,引起人們無限遐思,我曾三次參觀成都三星堆博物館,極為震撼。今年九月,三星堆文物將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一百二十件珍貴文物,這是香港人的一大喜訊。...

2023/09/05
三星堆在港展出

愈來愈多人愛上吃榴槤,在幾十年前,榴槤在香港是很少人吃的水果,街上偶有人賣榴槤,會有人掩鼻而避走三舍。現在時代變了,吃榴槤成了時尚事情,還開了不少榴槤專門店。反之,同樣是「臭名遠播」的臭豆腐,近幾十年...

2023/09/04
忘不了臭豆腐

由於西餐的流行,很多人認識了羅勒(Basil),超市和街市都有售,而在九龍的花墟,花舖更有出售盆栽的羅勒。羅勒非常粗生易種,生命力很強,耐熱不耐寒,在溫帶和熱帶地方,有陽光的地方就可以種植。常見的品種...

2023/08/30
香草黑胡椒焗蝦

我喜歡去傳統街市買菜,因為街市有季節性的食材可買。近日見街市有枸杞菜,即買兩紮回家滾個湯,這類蔬菜,超市欠奉。 枸杞菜是夏天的蔬菜,由於整棵植物只吃葉子,所以也叫做枸杞葉,新界的農戶也有種植枸杞菜,...

2023/08/29
枸杞菜豬膶肉片湯

我常常去太平洋會,每次眺望對面海運大廈尾段新起的建築物,聽說那裏有幾家餐館,心想在那裏消費一定很貴。日前老朋友Billy說,幾位廚師朋友要請我吃生日飯,就訂在羲和雅苑。我連忙說那裏太貴了,誰請也不好,...

2023/08/28
吃烤鴨新體驗

鮑參翅肚中的肚,即大魚的魚鰾,亦即魚體內的空氣囊,作用是調控魚在水中的浮沉。花膠是魚肚的一種,但不是所有魚肚都是花膠。花膠是指野生大黃花魚和白花魚的魚鰾,其他都應該稱魚肚。五十年代,香港的「大澳鰵肚」...

2023/08/23
冬菇燴花膠

小時候,家裏的媽姐女傭是就姐,她來自順德。就姐是個美人胚子,尖尖的瓜子臉上,生就一雙會笑的眼睛,瘦削的身形,拖着一條黑油油的長辮子,白色的唐裝大衿衫,配上寬鬆的黑褲,褲腳足夠讓小孩子鑽進去捉迷藏。就姐...

2023/08/22
拆魚豆腐羹

記得小時候,每年中秋節,我家幾乎有齊香港各種不同風味的月餅,有外婆喜歡吃的潮州芋泥月餅和豆蓉月餅,家人每年都要去九龍城入貨,還有我母親愛吃的蘇式棗蓉月餅,以及親友送來的雙黃蓮蓉月餅,當然少不了父親和我...

2023/08/21
果仁月餅

香港很早期已經有餐廳供應俄羅斯菜,由俄羅斯人或中國廚師經營。一九二八年,上海的Jimmy's Kitchen在香港開業,帶來了海派西餐包括上海版的羅宋湯、基輔雞和俄羅斯牛柳絲。 由一九四到一九六年代...

2023/08/16
俄羅斯什錦沙律

廣東惠陽附近有一個鎮叫淡水,台北有一個區也叫淡水,海峽兩岸兩個淡水共同的特點,兩地都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廣東惠陽附近的淡水,連同惠陽、河源、梅州、坪山、坑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客家人生活區。淡水自古...

2023/08/15
客家釀苦瓜

都市人工作繁忙,往往不能準時下班,晚上匆匆回家,雖然肚子餓,卻更不想再勞累煮食。今期介紹的這味三文魚蘆筍野菌飯,用電飯煲就可以做出健康美味的晚餐,最適合忙碌的上班族。 三文魚配合蘆筍和野菌,營養均衡...

2023/08/14
三文魚蘆筍野菌飯

潮州的小吃,地位之重要與潮州菜相同,自古至今,潮菜筵席間,一定會上一些傳統的鹹甜小吃,否則還算不上正宗。清朝時期汕頭開埠通商,商賈雲集,經濟繁榮,百姓在吃得飽之餘,還要吃得巧,他們把很多日常吃的雜糧,...

2023/08/09
糯米卷煎

這個暑假,很多香港人都外出旅遊,有不少人前往包括土耳其在內的歐洲綫旅遊。土耳其是一個美麗而友善的國家,旋轉烤羊肉最有特色,而堆滿各式果仁和乾果的市場,七彩繽紛令人大開眼界。 今年二月六日,土耳其發生...

2023/08/08
土耳其友誼之城

我有幸每年應邀出席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的周年會慶,看飲食業兄弟們興高采烈,積極參與,一起盡情地唱着激勵人心的《團結就是力量》、《愛拼才會贏》等歌曲,沒有大師、沒有明星,無分工種職位,人人平等,真是令我...

2023/08/07
群生精神的承傳

大暑剛過,天氣還是非常炎熱,走在街上就會大汗淋漓。香港人是幸福的,港鐵交錯縱橫,接駁的交通工具也很方便,加上商場林立,只要你願意,大部分時間都可以身在空調中。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身體進入活躍階段的季...

2023/08/02
鹹排骨海味冬瓜湯

鱲魚,市場上多數稱為𩶘魚,因為「鱲」字多筆劃難寫。日本和台灣稱鱲魚為鯛魚,不少香港人只有去日本料理吃金目鯛時,才唸對這個鯛字(粵音「刁」)。鱲魚的家族很大,香港常見的有黃腳鱲、波鱲、金絲鱲、沙鱲、赤...

2023/08/01
煎封黃腳鱲

《敍香園往事》在書展推出,記錄了很多關於香港的珍貴資料,中華書局為本地非遺文化補上一筆。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電影《桃姐》中的原型少爺仔李恩霖,書中充滿了很多溫馨動人的童年往事,隨着建築物的遷拆重建和人...

2023/07/31
敍香園往事

上海菜的歷史不算長,但特點是海納百川,吸納了各省各派的做法。上海菜中的松子雞米,源自川菜中的「小煎雞米」,再結合上海人的口味而發展出來的。 川菜中有稱為「小煎小炒」的烹調法,是平民百姓的菜式,小煎小...

2023/07/26
松子雞米

近排去聚興家吃飯,吃了一個小時候常吃的家常菜,多年來都幾乎忘記了。這是個通常會令小孩子見到就興奮的菜式,用手拈起花蛤來吃,水蛋用來撈米飯。 這道菜在上海及台灣都流行,叫做蛤蜊蒸蛋,蛤蜊即蚌類的統稱,...

2023/07/25
花蛤蒸水蛋

我們家以吃中菜為主,那是因為我有一個傳統中國胃。不過,我們每個月總會去吃一兩次牛肉,滿足一下老陳的牛胃。上次我介紹了石田屋的日式燒牛肉,今次談談我們經常去吃的Lawry's The Prime Rib...

2023/07/24
慢燒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