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45 個
危疾保險 下頁
- 請選擇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香港忠意保險宣布,推出升級版的危疾計劃,「跨越無限保」及「加愛無限保」,主打癌症、中風及心臟病的嚴重疾病提供無限次賠償。忠意人壽(香港)行政總裁Cillin O'Flynn又指,去年一共為27萬宗個案...

童星出身的鄧一君如今已成為爸爸,女兒更已經12歲升讀中學。今集《湊得輕鬆啲》邀請到鄧一君分享做爸爸的心路歷程,以及計劃送女兒赴英國升學的理財貼士。 從童星到爸爸,鄧一君表示,自己未做爸爸前吊兒郎當,...

醫療保險保障條款詮釋各異,索償時易引發爭拗,保險投訴局去年接583宗索償投訴,按年減約6%,當中105宗涉住院或醫療保險。有個案投訴審理後獲保險公司須賠61萬元,但也有腎癌病人被保險公司以不符「癌症」...

讀者梁小姐關注新冠肺炎對個人的保障,想加強保險保障,亦想為身邊的家人帶來更大保障,想了解目前有沒有保險產品針對保障現時爆發的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持續近2年,的確令人心惶惶,除了需要保持個人衞生和防疫...

市民投保保險時一般都抱著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給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並期望需要索償時,可以盡快辦好理賠手續,順利得到應有的賠償。 當受保人在病榻上,未必有能力去處理保險索償事宜。如果同時還要向多間保險...

讀者梁小姐問: 新冠肺炎不經不覺已維持逾一年,除了每日保持防疫措施,本人想加強自己的保險,為身邊的家人帶來更大的保障,請問有沒有保險產品會針對保障現時爆發的新冠肺炎呢?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早前公佈最新癌症數字,2018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已突破3.4萬宗,較2017年上升2.9%,數字更創有紀錄以來的新高。 在香港,平均每4名男性或每5名女性中,便有1人於75歲前患...

富通「守護168」(加強版)奪男女榜首 持續保障涵蓋癌症、心臟病、中風 細心的讀者或會發現,與上一季相比,佔據男女子組首十名產品有不少熟識的面孔,而新產品富通「守護168」危疾保障計劃 (加強版)(...

2020年絕非輕鬆,隨着幾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香港出現,使市民大眾對健康日益關注,連帶提高對保障型的保險產品需求。一年臨近尾聲,回顧今年的終身危疾保險,除了提供一筆過賠償外,部分產品還加入了持續癌症治...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不管是誰都要面對這個課題。我們沒有水晶球,不能預測未來,無法預知甚麼時候會生病、遇上意外或離開這個世界。因此,購買保險既可以有效管理財務風險,同時又能規劃理財;即使突然患病或遇...

最近我曾與年輕朋友交流,希望了解他們決定是否購買危疾保障時有何考慮因素。他們列出的原因可謂五花八門,但細心整理過後,其實可簡單歸納成一句:「我還年輕,患上危疾的風險低,年紀大一點時再考慮吧!」 除了...

慳稅之外 自願醫保升級的保障條款 自願醫保除享有扣稅優惠及劃一的基本條款外,保險公司在靈活計劃中更可加大保障。當中一大特色是保障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病症,但賠償比率按等候期而定,計劃一般到第4個保單年度...

全數保障、每保單年度每傷病計算的賠償機制 提升一年多病的保障 前文是假設同一保單年度內一次住院傷病所計出的預計保障率。但現實中,大家無法預測傷病持續多久,或者一個保單年度內患多少次傷病。所以,10L...

增個人保障減家人風險 Alvin認為,Victor為家人籌謀之際,忽略了個人的風險。由他提供的保險資料顯示,他的人壽保障不足。現時單是物業未償還按揭便有1,200萬元,但他只有630萬元人壽保障。作...

疫情衝擊經濟下,很多市民收入變得不穩,有讀者想削減支出,問應否將現時的儲蓄危疾保險轉保為純消費危疾,待日後收入穩定後再重新加額。筆者認為這是其中一種理財謬誤。 危疾保的設計本身就是一份在生收入保障...

增個人保障減家人風險 Alvin認為,Victor為家人籌謀之際,忽略了個人的風險。由他提供的保險資料顯示,他的人壽保障不足。現時單是物業未償還按揭便有1,200萬元,但他只有630萬元人壽保障。作...

被網民稱為連登討論區財經台燈神的網絡紅人「媽咪麵」,日前在其Facebook專頁圖文並茂發帖,稱確診末期腦癌,由於要使用新治療方法,貴用高昂,於是在網上發起眾籌治療費,熱心網民獲悉後,紛紛響應捐款。 ...

危疾令人聞之色變,但隨着醫療科技日益進步,只要病人能夠盡早接受適當治療,存活率可大大提高。不過手術過後患者可能仍需面對漫長的治療和康復過程,期間甚至可能需面對各種挑戰,例如長期或短期失去自理能力,這便...

讀者李小姐問: 疫情衝擊經濟下,收入不穩,想削減支出,本人是否應該將現時的儲蓄危疾保轉保為純消費危疾,藉以減低保費支出,待日後收入穩定後再重新加額。 ﹏﹏﹏﹏﹏﹏﹏﹏﹏﹏﹏﹏﹏ 李小姐想法看似言...

王小姐今年30歲,本身已購買了醫療保險,因為朋友患了癌症,才知道醫療費高昂,所以想為自己準備一些危疾保障,但現時每月應付日常開支後,只剩2,000至3,000元盈餘。在資金不多的情況下,她詢問還可以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