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500 個
港區國安法 下頁
- 請選擇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4月15日)之際,官媒央視昨晚播出的節目講述李亨利事件,指他是「雙面人」,一面「扮演」愛國商人,一面暗中勾結西方反華勢力,從事反中亂港活動。 李亨利原名李滬祥,1955年出生於上...
【本報訊】獲藝發局資助的電影發行商「影意志」發行電影《理大圍城》,被指涉違反港區國安法。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稱,有關撥款申請時港區國安法未生效,強調當局日後嚴正處理。 根據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

獲藝發局資助的電影發行商「影意志影院」,發行的電影《理大圍城》,被指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藝發局是在2019年4月處理有關撥款申請,當時港區國安法仍未生效,認為大家應「向前看」...

立法會今(14日)加開會議,首讀及二讀修訂選舉制度修例草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認為,修改選舉制度後,特區政府的管治效能將會大大提升,令行政與立法機關重新互相制衡及配合,政府及社會各界能夠集中精...

《港區國安法》去年6月30日起實施,有團體為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法案的知識,於去年10月中至上月底舉辦網上問答比賽,有約80間中學參加,每位同學每日最多可玩100次,參賽人數累計達3萬人次。其中來自拔萃...

本港明天(15日)將迎來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多間中小學擬於明日安排多項國安主題的校本學習活動,有中學將安排內地新移民教師講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內地政治課內容。有小學校長坦言,...

本港明天將迎來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於網誌提醒學校在這幾天舉行相關學習活動。多間中小學擬於明日安排多項國安主題的校本學習活動,有中學將安排內地新移民教師講解...

明天是國家安全教育日,有教育團體為讓學生了解更多港區國安法的知識,於去年10月中至上月底舉辦《國安法、基本法通通識》網上問答比賽,有約80間中學參加,參賽人數累計達3萬人次。其中來自拔萃女書院的中三學...
港區國安法於去年6月底實施,有參賽中學生表示,原本在朋輩壓力下,也感到港區國安法會影響港人自由,但在比賽中熟讀條文後便減少抗拒。 校方冀藉比賽 讓同學備課 主辦網上問答比賽的組織表示,期望於比賽培...

47名參與民主派初選人士涉違國安法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中已有11人准保釋外出候訊,其餘36人則續還押候訊,其中1名被告岑子杰今(12日)午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法官杜麗冰聽取雙方陳詞後,拒絕申請,...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4個核心科目優化措施,將於今年9月在中四級推行,包括將通識科改革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有中學校長表示公社科應讓學生更了解國情,不過亦有校長憂慮課程改變多,5個月內學校未能準備好教學...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4個核心課目優化措施,將於今年9月在中四級推行,包括將通識科改革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詳情即看:【下一頁】) 中學校長賴炳華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 中表示,認同公社科是將學科重...
【本報訊】被警方通緝的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獲英國庇護。港府不點名發表聲明,反對以任何方式包庇罪犯,認為是蔑視法治,極不尊重香港法律制度,粗暴干涉香港事務,對此強烈反對及不滿。 斥蔑視法治 不尊重港法...

【本報訊】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涉於去年多次擺街站時叫反修例口號等,被控發表煽動文字等共14罪,早前提出區域法院無司法管核權處理本案,法官昨裁定有權處理本案,被告表示或提司法覆核,案件押後再訊。 譚或...

涉駕駛插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的電單車,而被首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男子唐英傑,日前就律政司拒讓陪審團審理其案件的決定提出司法覆核。根據司法機構網頁顯示,有關司法覆核已排期於5月10日早上10...

47名參與民主派初選人士涉違國安法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律政司早前針對其中11人獲准保釋的決定提出覆核,高院法官今(9日)就其中5宗覆核的裁決頒布理由。律政司申請覆核郭家麒准保釋申請,法官於判詞中指...

涉駕駛插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的電單車,而首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被告,日前提出司法覆核,質疑律政司拒讓陪審團審理本案的決定,是剝奪其獲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 申請人唐英傑;答辯人律政司司長。申請人...

涉於前年7.1 駕駛插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的電單車,而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23歲男子唐英傑,案件將於6月開審。唐日前向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質疑律政司拒讓陪審團審理本案的決定,是剝奪其獲《...

23歲男子唐英傑前年7.1駕駛插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的電單車,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案件已排期於6月在高等法院開審,雙方今(8日)就專家報告內容作提訊。控方將引用傳召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