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量化寬鬆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薩默斯(Larry Summers)警告,對通脹採取溫和態度,將使經濟重新陷入1970年代的衰退深淵,並對「各地的勞動人民產生不利影響」。此言論被視為對包括前國際貨幣...
美國2022年11月廣義貨幣供應M2按年停滯,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首次。美國通脹仍遠高於央行目標,但貨幣存量收縮,顯示物價升幅將繼續見頂回落趨勢。加息周期進入尾聲,聯儲局縮表措施亦有機會在年內結...
美國最近公布上月通脹數據,明顯令市場鬆了一口氣,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美國上月CPI按年上升6.5%,為自去年年中達到峰值以來,連續第6個月放緩(前值7.1%),符合市場預期;CPI按月下降0....
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非常動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熊市中幾乎人人都在虧損。債券熊市又恰逢幾十年來利率上升最快、最顯著的時期,對所有風險市場都構成巨大的阻礙,沒有投資者能獨善其身。 而藉梳理2022...
曾任美國財政部高級顧問、被市場譽為「恐慌預言家」的瑞信策略分析師Zoltan Pozsar發表報告,預期美國聯儲局或在今年夏季恢復量化寬鬆(QE),以穩定金融體系。 Pozsar在最新報告《戰爭與和...
富達國際公布去年強積金平均回報為負15.8%,不過,認為今年仍有投資機遇,看好亞洲市場受美國加息的衝擊較小,尤其是內地近日放寬防疫措施及對內房的支持政策,有望利好中國市場復甦。 減慢加息或令股市回暖...
【本報訊】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公布,去年國內11月「實際工資」(Real Wage)按年下跌3.8%,連跌8個月;而11月「名義工資」(Nominal Wage)則按年增加0.5%。有經濟師表示,部分日...
日本厚生勞動省今(6日)公布,國內11月實際工資(Real Wage)按年下跌3.8%,連跌8個月,遜經濟學家預期按年減2.8%,兼創8年來最大跌幅。另外,11月名義工資(Nominal Wage)則...
已發展經濟體系的企業、消費者及市場似乎已因應經濟衰退即將來臨這個觀點作出調整。與此同時,美國聯儲局主席已停止有關經濟軟着陸的言論。同樣,英國政客不再告訴他們能夠在通脹處於四十年高位的情況下,使用借入資...
2023年全球宏觀經濟背景繼續充滿挑戰。政策制訂者在2022年最大的挑戰是平衡控制通脹和維持經濟增長的目標。主要經濟體進入軟著陸或温和的經濟衰退,還是硬著陸是決定全球市場在 2023 年走勢的最重要因...
美國利息走勢為2023年環球經濟及股市的最關鍵因素,美國聯儲局已表態放慢加息步伐,利率期貨市場顯示,下一次聯儲局在2月議息,即2023年首兩個月只會加息一次0.25厘,加至4.5厘至4.75厘,並預期...
2022年已經接近尾聲,聖誕節假期令美歐金融市場放慢了步伐,成交萎縮,財經高官更已經銷聲匿迹。不過,日本央行卻出人意料地修改了政策,擴大了債市干預的區間,此舉被認為在為2023年退出極端寬鬆的貨幣政策...
2022年已經接近尾聲,美國發布了最後一個重要經濟數據,日本銀行作出了第一個意外政策舉動,美國消費者還是買買買,市場卻在擔心經濟衰退。聖誕節假期令美歐金融市場放慢了步伐,成交萎縮,財經高官更已經銷聲匿...
美國聯儲局加息周期然將接近見頂,但市場幾乎仍一致預期,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會較2022年放慢,最早將會在年初反映,不過,究竟是深度衰退,還是輕度衰退,是長時期還是短期,仍有待商榷。 據外電報道,「...
對沖基金GROW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發表報告指,儘管部分知名經濟學家主張中國量化寬鬆,但最近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昭示了一種更為審慎的政策取向。洪灝認為,人行進一步的降息降準,疊加抵押補充貸款的進一步放...
本港樓價今年來累跌約14%,摩根大通亞洲地產研究主管梁啟棠認為,困擾樓市的三大負面因素正逐步消失,最差情況已於2022年發生,雖然樓價仍會再跌8%,但隨息口見頂、中港逐漸放寬防疫措施、人才流失高峰已過...
全球經濟仍受到通脹困擾,市場預期息口會維持高企一段時間。富達國際亞太區股票主管Marty Dropkin指出,明年全球經濟或有80%機會出現衰退,環球央行貨幣政策過度緊縮,亦進一步增加衰退風險,導致2...
市場開始猜測美國聯儲局何時開始減息,但全球最大對冲基金橋水(Bridgewater)首席投資策略師Rebecca Patterson認為,聯儲局可能出乎市場預期地將息口維持於高位一段時間,以觀察通脹情...
今年即將結束,不少人都會認同全球市場及格局經歷了諸多變化。但筆者常問他們,為應對市場格局、波動乃至工作起居的變革,應作出何種改變? 事實上,不少人選擇以不變應萬變。但筆者認為,踏入2023年,市場可...
現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惟美聯儲仍堅持加息抗通脹。加息背後,每次都增加了全球經濟衰退機率。幸而部分國家的通脹情況已開始見頂,市場亦開始樂觀認為「最大一次加息」可或已過去,所以,市場持續關注各國央行的一舉...
德意志銀行表示,由於全球經濟前景惡化,2024年美國槓桿貸款的違約率將達到11.3%,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而歐元槓桿貸款的違約率將達到7.1%。 該行在研究報告中認為,由於缺乏近期到期的貸款,預計明年...
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今日在立法會發言時表示,對施政報告無處理「樓市辣招」感到可惜。他強調,「辣招」僅屬「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認為已完成歷史任務,可功成身退。 立法會連續第二日辯論施政報致謝議案,...
以往學校辯論比賽的題目不時會討論「大學生應否談戀愛」,但時移世易取而代之是「大學生應否買股票/投資」。有「少年股神」之稱的洪龍荃(Larry)讀中四時便贏得股壇挑戰賽,由他來解答這個問題就最適合不過。...
美國白宮幕僚長克萊恩(Ron Klain )周四 (3日)對外表示,美國經濟並未陷入衰退,且他認為即使在聯儲局(Fed)再度加息後,美國經濟依舊穩健。 聯儲局周四(3日)再度加息0.75厘,一如市場...
美國聯儲局(FED)周四(3日)公布連續四度加息0.75厘,持續鷹派立場,投行高盛集團 (Goldman Sachs)(美:GS) 指,料與美國經濟密切相關的新興市場貨幣將表現出色,墨西哥披索巴西雷亞...
香港周三(2日)舉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投行高盛(美:GS)現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蘇德巍(David Solomon)表示,相信以往貨幣極度寬鬆的日子不會再出現。 蘇德巍指,全球貨幣環境由量化寬...
高盛(美:GS)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表示,全球正經歷一段充滿變化及不明朗的時期,無論是經濟活動或政策,都充滿不確定性,過去非常容易獲得現金的日子已過,未來市場波動性將明顯提高,...
根據投資研究機構Ned Davis Research(NDR)模型預測,當前美聯儲量化緊縮貨幣政策所造成的美元持續強勢,不僅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也將成為全球經濟衰退的根源。 根據這個模型預測,就目...
今年以來, 日圓滙價已貶值約三成, 對投資者來說、特別是想去日本的「哈日族」來說, 最關心的問題是:日圓還會繼續貶嗎? 國泰君安便在最新的報告中直言近月日圓急貶的原委: 美國迫於高企的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