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量化寬鬆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繼4月底金管局發布討論文件,向各界徵詢對香港發行「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的意見後,金管局近日再宣布聯合以色列銀行和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
香港即將回歸25年,期間樓價錄得可觀升幅。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該行統計的中原城市指數CCI,於過去25年累升約78%,若以過去四屆政府計,樓價呈三升一跌,當中以2005年6月至...
回顧第一至三版所言,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衝擊屬短暫性,但聯儲局卻以大幅減息及量化寬鬆作應對,而且收水時間亦遲(見本文第一版內圖一至五),導致利率續升,通脹難落,並增加經濟在明年出現衰退的風險(見本文...
聯儲局議息前夕,美滙指數上升,圓滙跌勢加劇,日圓兌美元昨低見近135.2,再創逾20年低,每百日圓兌港元曾觸5.78水平。日本央行宣布增購5,000億日圓5年期及10年期國債,冀壓低國債孳息率,使之與...
美國聯儲局將貨幣政策焦點轉向抗通脹,引發了流動性形勢的改變。資產配置者面臨的不確定性也因此增加,而且不確定性的因素亦日趨複雜多樣。 對於聯儲局而言,他們肩負的維護價格穩定和確保充分就業的任務,本身就...
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警告,經濟即將迎來一場「颶風」,建議投資者做好準備。 戴蒙表示,雖然目前情況看似不錯,但沒有人知道即將到來的颶風是小型颶風還是「桑迪」級別的超級颶風。他...
聯儲局啟動縮表,美國貨幣政策正式逆轉,邁入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簡稱QT)時代,縮減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起初規模為每月475億美元。 有分析形容,今輪屬「加...
過去一年多,商品價格攀升無疑是用來解釋高通脹現象的最常見因素之一。然而,通脹是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將其歸咎於個別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傳導至整個經濟體各領域,不僅在邏輯上略顯牽強,而且與現實嚴重不符。 ...
全球通貨膨脹飈升,各國央行先後加息抑制。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首次明確指出,歐央將於7月開始加息,屬11年以來首次,展望第三季終結持續8年的負利率時代,並於季初結束量...
全球通貨膨脹飆升,各國央行先後加息抑制。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周一(23日)撰文,內容首次明確指出,將於7月及9月加息,第三季初結束量化寬鬆政策,展望9月底終結持續8年的負利率時代。 IMF警告俄烏戰爭...
上一篇講到聯儲局目標通脹率定為2%,背後欠缺精密科學理據。而最近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羅默(Paul Romer)就曾表明,只要聯儲局把通脹目標由2%提升至4%,創造一個中低水平的通脹環境,便可解決通脹危機...
除了本文在第一至第四版提及的衰退風險,內房企業相關貸款也成為港銀近年的業務隱憂。惟滙豐研究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中國內地房地產風險佔中銀香港(02388)(下稱「中銀」)帳面貸款6.3%。國企及民營房...
美國3月啟動加息,事隔兩個月港元觸發7.85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本周三度承接港元沽盤。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團隊發表報告指出,直至去年2月歷史高峰,香港市場歷年累計有4180億美元淨流入,在金管...
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束,宣布加息0.5厘。聯邦基金利率由0.25至0. 5厘,提高50個基點至介乎0.75厘至1厘(圖一)。另一方面,局方宣布將於6月啟動縮表,由每月縮減資產負債表475億美元,至9月增加...
美國聯儲局在5月議息會議加息半厘或以上外,市場相信聯儲局同時會討論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的計劃。市場焦點落在聯儲局縮表,究竟何謂縮表? 聯儲局最快5月縮表、每月最多縮950億美元遠超上周期 ...
聯儲局議息結果將於本港時間周四凌晨公布,除了儲局加息幅度是市場焦點外,今次議息會議討論展開「縮表」已無懸念。何謂「縮表」?與「收水」的意義有何不同? 「縮表」也稱為「量化緊縮(Quantitativ...
聯儲局今次議息會議討論展開「縮表」已無懸念,料最終每月縮減合計950億美元,減少市場流動性,以免經濟過熱,防止通脹失控。與上輪縮表(2017年至2019年)相比,今次縮表有3大不同,包括(1)節奏更快...
隨着各國逐漸接受與新冠病毒共存,環球通脹原本或將見頂及可能在2023年前回落,然而,俄烏衝突令局勢更加複雜,為市場帶來額外衝擊。 通脹衝擊過後,往往會因為供應恢復和需求放緩而導致通縮。 極端現象正...
長期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導致美國經濟過熱以及通貨澎脹持續。美國正面臨四十年來最高通脹的時期,美國聯儲局加快收緊貨幣政策。三月份聯儲局加息四分之一厘,這是聯儲局在睽違三年多以來首次加息,亦意味着美國將從...
昨日33板塊升跌情況: 迄12:30,上升板塊:22;下跌板塊:11。 至4:30收,上升板塊:14;下跌板塊:19。 昨市大市成交:980.34億元;昨市期指成交:91,802張。 前市大市...
昨日33板塊升跌情況: 迄12:30,上升板塊:3;下跌板塊:30。 至4:30收,上升板塊:6;下跌板塊:27。 昨市大市成交:1,155.86億元;昨市期指成交:108,385張。 前市大...
【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三(13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內地官媒《證券時報》昨日刊文指,降準即將落地,4月15日(今日)是最近政策觀察窗口。滬指震盪收漲逾...
有「新債王」之稱的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創辦人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警告,由於美債孳息率倒掛,代表經濟衰退的先兆經已出現,且當前股市走勢與2000年網路泡...
1920至1921年、1947至1951年、1978至1979年的三次縮表分別是為了應對「戰爭經濟」以及第二次石油危機帶來的嚴重通脹;1930至1931年的縮表是「大蕭條」時期,大量銀行倒閉帶來的被動縮表;2000至2001年的縮表是臨時提供流動性後的短期退出性收縮...
現時通脹高企,水平堪比70年代,但由於疫情期間累積的儲蓄成為了強勁消費的後盾,因此兩者情況有所不同。當然,2000年代的經濟衰退屬聯儲局透過上調基本借貸成本(或聯邦基金利率)令經濟活動及通脹降溫的後遺...
美國聯儲局去年一直在進行一項非常危險的試驗:即使面對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其委員會決定維持極度寬鬆政策並無不利,並確信疫情前的經濟環境將延續至疫情後。 【施羅德:企業債券為投資者帶來價值 呢個行業具防禦...
美國10年國債升至2.76厘,資金湧入美元,美匯指數再試100關,現升0.2%,報100.03,再挑戰2020年5月的100.56高位。日圓則持續走弱,美元兌日圓升至125.39水平,創2015年6月...
美國聯儲局於2020年3月起,重啟量化寬鬆政策至今,資產負債表由原來4.3萬億(美元‧下同)飆升至接近9萬億元。 踏入次季,聯儲局便釋出「收水路綫圖」,最快5月開始在3個月內每月最多縮減600億元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強調要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支持實體經濟。市場普遍視為,中央是為第二季稍後的降準降息行動大打開口牌。 總理開腔指示需以貨幣鬆寬支持經濟,原因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