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容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究竟東帝汶何時加入了「一帶一路」?好像是這幾年之間的事,就是中美之間的碰撞愈見劇烈,中國得需尋更多同行者,如何守住太平洋島國鏈,以防美國進一步圍堵,變得重要。如是者,中國官員近年積極出訪這些島國,而在...

2023/11/30
遙遠的小島

為何「一帶一路」從南太平洋東端的東帝汶開始?帝汶島已經不大,而東帝汶還只佔上一半土地而已,這麼一個遙遠的小小島國,老實說,連交通也不方便,旅遊業發展不起來,但因我曾有數次探訪,那我就試分析一下。 還記...

2023/11/29
島國鏈

日前和烏兹別克新朋友討論「一帶一路」在中亞的角色,話題不免觸及中亞和東亞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條新絲路把兩個地區拉得更緊密。那麼,中亞會出現像東盟的區域整合力量嗎? 無疑東盟要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圈,將...

2023/11/28
內外的挑戰

早前我提及在香港認識了一名來自烏兹別克的新朋友,大家暢談甚歡。她是一位人權律師,獲香港某大學邀請到港參加「全球事務亞洲觀點」的交流計劃。現在流行講「全球南方」,亞洲觀點自然也隨着受到重視。 對於一般人...

2023/11/27
亞洲知多少

當全球正受通脹之苦,大家難免擔心不穩定的中東局勢不斷推高油價,令百物更為騰貴。事實上,翻開近代一頁歷史,列強為石油你爭我奪,哪裏有石油,哪裏便有戰爭。數月前我到約旦,當地人自嘲說,幸好他們沒有石油,才...

2023/11/24
阿拉伯大不同

以色列早前把北加沙居民驅趕至南加沙,現在又宣布會轟炸南加沙,下令當地居民撤退,但他們又可逃到哪裏呢?那就只有跨過拉法口岸往埃及的西奈半島了。以方此舉非常明顯是要趕走所有加沙居民,並表示戰後計劃派出強大...

2023/11/23
資源的貪婪

對於癌症病患者,特別處於晚期時,難免希望有奇迹出現在自己身上,又或有新的治療方案可帶來一絲希望,始終不少人對這個塵世仍然留戀,對家人有萬般不捨。昨天我提到一位居於海外而患有胰臟癌四期的朋友,得知廣州有...

2023/11/22
跨國醫治

數月前,我曾在此提及得知廣州有治療癌症的納米刀技術,毋須開刀而只採用非熱能新型微創消融方法,來融解腫瘤,有醫生指,這可為無法動手術的中晚期病患者帶來治療。我把這技術告知患有晚期胰臟癌的朋友,由於他所居...

2023/11/21
納米刀治療迷思

早前,美國眾議院面對軍援以色列和烏克蘭撥款經費辯論時,明顯見到有不少議員對烏克蘭的熱情冷卻,共和黨更反對繼續撥款烏克蘭,這包括剛上任的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事實上,美國民意支持共和黨的看法不斷上升。 明年...

2023/11/20
斯人獨憔悴

在澳門,問起我們的巴人朋友法迪,是如何落腳於這個東方拉斯維加斯的?首先,他原來就是來自全球正在關注的加沙地帶,不過他早在十年前已到中國來,當時中國政府提供第一批一帶一路獎學金,這也包括以巴地區,配給巴...

2023/11/17
劫後餘生

回想上周六為加沙拆局的分享晚會,由於時間有限,我未能為出席者更詳細地講解,有些兒遺憾。不過大家不介意,期待有下集。好的,今次交代了歷史和我在巴人自治區時,目擊在以色列佔領下巴人的痛苦日常,以及無論「兩...

2023/11/16
人心不冷

昨天談到有穆斯林學生表示,因與香港主流飲食不同,而校內也沒有特別照顧到他們的需要,加上同學對他們的飲食習慣不認識,那就缺乏敏感度,令他們較難融入校內校外的社交活動。該學生舉了個例子,在一次聚會活動,當...

2023/11/15
感動的交流

我在學校推動多元文化的活動又開鑼了。去年為學生安排了認識九個族群:土耳其、庫爾德、哈薩克、印度、俄羅斯、緬甸、黎巴嫩,以及兩個非洲國家。活動不僅可聽導師講解,還可在港探訪這些族群及其社區,學生們分別要...

2023/11/14
多元化

最近,除了哈馬斯外,黎巴嫩的真主黨見報率也大增,有讀者表示,對這個武裝組織認識甚少,想多了解其於中東局勢所扮演的角色。雖然真主黨被歐美視為恐怖組織,但它在黎巴嫩卻是一個合法的政黨,其基地在南黎,在西貝...

2023/11/13
真主黨不神秘

族群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我們在其中很容易變得非理性,就是把當權者或少數精英的行為,上升到整個族群的本性和文化特徵,跟着便針對這個族群滋生出仇恨情緒。最近,有報道指因加沙危機令歐洲重現反猶主義,好些猶太家...

2023/11/10
仇恨的滋生

昨天談到以巴地區的「兩國論」,連拜登也因應國內群情洶湧,假惺惺稍作妥協,附和「兩國論」這個解決方案,但其實該方案早在二十年前已被宣判死刑,現在舊案重提,只是權宜之計。我相信大國們已心中有數,但問題是,...

2023/11/09
路路不通

最近有好些同情巴人處境的國家,包括中國,紛紛重提以巴地區的「兩國論」。這個方案鹹魚翻生,儼如最後一根稻草,但這真的可以成為終極解決聖地百年衝突的手段嗎?「兩國論」是早在一九四八年聯合國在美國時任總統杜...

2023/11/08
兩國論的迷思

近年因「一帶一路」國策,才多了相關的講座,但講的都以功利性為主,鮮有關懷當地民間疾苦。因此,當大學高層聽到,甚麼?你們要談加沙?!免了。我猜測,這可能是怕得罪強權,因大學不少獎學金和研究合作計劃也得靠...

2023/11/07
沙堆內的鴕鳥

還記得今年七月書展,在一講座裏聽中大校長金耀基教授說:「大學之道在於追求真、善、美。」我甚為同意。「真」不僅指對自然科學領域上求真,同時也可應用在人文學科上,例如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等,我們都...

2023/11/06
大學之道

認識中大學者傅健士(James Frankel)乃始於今年五月一次開齋宴,他是美國猶太人,長大後改信伊斯蘭教,我對此感到好奇,遂與他攀談起來。 原來,他年前在中大創立了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可能與「一帶...

2023/11/03
無知的恐懼

平時我很少看香港KOL的視頻評論,大多拉雜成篇妄加判斷。日前,有朋友傳來一則對談視頻,講及加沙危機,竟然把我也拉進他們的討論中,為何?皆因他們對我就加沙的觀察不甚同意。觀點不同也罷,但這些網台就是喜歡...

2023/11/02
文明的身份

敘利亞經歷了十二年內戰後,雖已成為破碎的國家,但其戰略位置仍舉足輕重。當中俄都企圖把該國納入自己在中東地區的戰略藍圖之際,敘利亞卻是美國和以色列的眼中釘。在今次以巴危機不斷升級時,美以兩國也分別轟炸敘...

2023/11/01
東方的一條龍

上周說到有朋友擔憂在目前局勢,跟團出發到敘利亞旅行是否安全,不過最後旅行團還是出發了,有團友退團,但亦有團友大膽往前去。如此的一個旅程,團友自然全程攝錄,得知他們安全抵達大馬士革,實在為他們鬆一口氣。...

2023/10/31
國家重建

在目前緊張的中東局勢下,即使報了名付了款,你會否仍願意跟旅行團如期到黎巴嫩和敘利亞遊玩?我有朋友正面對這兩難時刻,照去,太冒險了吧;不去,數萬元團費化為烏有。查看西方對這兩個國家的旅遊警示,均已屆最高...

2023/10/30
迫不得已

早前有朋友請吃飯,帶來一瓶上乘的花雕酒。他請侍應端來一個小電爐,把整瓶酒放在水中細煮,喝時酒是暖笠笠的,實在別有一番滋味。由於一邊煮,酒精也一邊揮發,易醉的我喝了數小杯,也不覺醉,但心裏卻苦起來,想到...

2023/10/27
花雕的故事

歷史學家指人類文明始於人類定居下來建立家庭,繼而出現耕種、從事生產、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管治架構、進行文化生活規範等活動,逐步打造城市藍圖。換言之,一切文明從家開始,社會作為一個大家庭,內部則由各小家庭...

2023/10/26
文明從家開始

講了個多星期的以巴問題,相信大家都有些兒透不過氣來。我們希望每一個人也能幸福地過正常日子,奈何有些地方的人民今天活着,但不知明天會否還能好好生存?善待你的鄰居,和平才會實現;善待社會的老幼,才能體現文...

2023/10/25
居家安老

自以巴爆發超過半世紀以來的最大衝突後,大家都趕快補習有關歷史,有些追溯千年以前,聖地應屬以巴哪一邊,有些則聚焦二戰後的歷史,問誰是禍首?突然間,以巴歷史解讀和論述充斥於各大社交媒體。雖講的是歷史,但如...

2023/10/24
還事實真貌

近日的國際新聞,一律報道以巴衝突最新形勢,牽連的影響,蔓延全球。任何城市,凡住有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人的,全部或大或小出事。 前日,我肥碌枱頭電話大響,一位本欄讀者老友提議:「碌Sir,呢次並非個人要求,...

2023/10/20
以巴衝突拆局晚會

香港有沒有巴勒斯坦人?據我所知,也有數十名,亦有來自加沙的。由於以巴衝突又成為國際焦點,他們很希望香港人能聽到巴人的聲音,遂托他們身邊的香港朋友包括我,可否為他們辦一個分享會和記者招待會?我們當然義不...

2023/10/20
他們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