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降準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受疫情拖累,中國經濟於2022年的GDP增長僅3%,主要受內地防疫措施,以及海外需求繼續回落等影響。 建銀國際指出,受疫情影響經濟在短期持續低迷,12月數據和第四季GDP仍顯疲軟。惟一些經濟數據已開...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面對下行壓力,中央明確要求2023年做好穩增長,對穩經濟政策調控指明方向。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發表最新觀點如下: 他認為: 「面對經濟...
港股終止4連升,周二收市跌169點,報21577點,成交縮減至逾1267億元,恒指回吐可吼位吸納?內地去年GDP按年增長3%,好過市場預期的2.7%,加上12月的工業、零售及固投表現均超出預期,有關數...
由於貨幣政策適度靠前發力的要求,市場對1月政策利率降息抱有一定期待,惟預期落空。人民銀行等價超額續做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簡稱MLF),且開展1,56...
內地去年1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跌0.7%,遜預期,為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但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PPI全年升4.1%。分析指出,PPI通縮反映出疫情衝擊工業需求,人民銀行今年...
內地近期加快開放防控政策,不少投資機構上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惟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重申,該行保持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測為4.9%的估計,而明年增長為4.8%。她表示,中國去年GDP料只增...
2023年是中共二十大完成人事布局,也是中國優化防疫、與世界重新接軌後首年,剛剛組建成形的新外交團隊肩負重任,重新開始與世界「共存」;料會繼續以元首外交為主軸,保持全方位外交,推動中美關係重新校準,回...
綜合港股和A股過去十年跨年表現,文章從政策、行業層面、市場表現等方面,選出五大贏率較高行業。其中,從歷年1至2月形勢看,內地加大信貸投放、「一號文件」發布、農曆新年等因素推動,利好基建、內銀、食品、消...
臨近年尾,一眾券商爭先發布2023年前瞻報告,本篇綜合部分券商對宏觀大市、股指及行業板塊等領域,以及其觀點預測,早著先機,策劃來年部署吧! 專訪兩大專家 評內地重啟機遇【】 宏觀大市 1...
2022年中港股市如坐過山車經歷大規模顛簸,中國經濟受新冠疫情與封控措施衝擊,防疫封控令供應鏈中斷與消費低迷,加上房地產發展商的債務危機引發內地樓市大幅調整,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數據連創新低,令中港市場遭...
港股由11月的14500點左右位置,12月上升至19000點水平,近期緊貼這個關口上上落落,牛熊雙方持續拉鋸,究竟後市會如何走呢? 中金對比過去港股周期,發現現時港股正經歷過去20年以來最長的下跌周...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上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定調寬鬆積極,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重申了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基調,並明確要求加大對民企、外資和平台企業的支持,反映穩增長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瑞銀預期,在穩增長為主軸的政策帶動下,中國會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而瑞銀預計中國明年GDP增長4.9%,人民銀行可能...
美國聯儲局在香港時間12月15日上午3時公布議息結果,而至截稿前止,市場預期今次加息步伐放至0.5厘的機會達78.2%(點擊圖片放大),與11月底至12月初相若。事實上,通脹漸見回落趨勢,加上聯儲局主...
內地近日放寬防疫措施,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首席經濟師丁爽表示,內地經濟今年受疫情及消費低迷影響,加上外貿市場出現負增長,拉動經濟的三頭馬車均表現不佳,預期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約3%,但明年隨防疫放寬帶動本土...
本周將公布美國CPI及儲局議息結果,由於恒指已累積一定升幅,審慎操作宜先減磅,靜待重要數據公布。展望來年內地政策方面,存在大手降準的機會以支持經濟。 內地自11月上旬密集式推出各樣經濟刺激政策,力求...
內地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各省市均制定其防疫細則。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認為,內地的防疫政策從封堵為主轉向世界主流,正走向正確方向,預期第一輪的疫情高峰將在12月上中旬出現,最高峰可能會在1...
12月7日更新: 內地發布最新優化防疫措施(新十條),包括無症狀感染者可選擇居家隔離等,具體優化措施的重點可點擊下列圖片。 -----------...
人行降準0.25個百分點昨日(5日)正式落地。本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場關注貨幣政策是否會進一步加大實施力度,緊接着會否降息。 人行昨日正式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大華繼顯預期,隨內地經濟逐步改善,相信2023年會是良好的投資機會,中國經濟復甦將利好明年上半年股市,故對經濟復常、再通脹受益者、具結構性增長概股的科技及工業股予「增持」評級。不過,若美息下半年持續企...
內地防疫政策持續放鬆,加上人民銀行降準0.25個百分點昨日落地,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升破7算後持續升勢,收市大漲819點子,升穿6.96,創近3個月新高,離岸價(CNH)亦曾升見6.93,分析料...
剛過去的周末,中國各方熱議的是6位著名經濟學家聯名建言。這一建言初步反應是有彈有贊,同時建言核心內容是經濟,引起熱烈爭論的內容卻是疫情防控,這如同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同樣要討論防疫和經濟兩件...
重點 (1)內地經濟學家連平指出,經濟下行壓力體現在房地產和消費上,貨幣政策需積極應對。 (2)他預期2023年幣策以穩健偏鬆為基調,操作空間比2022年更大。 (3)對中國GDP有重大貢獻的內...
人行年內第二次放水,將於12月5日全面降準0.25厘,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人民幣。本輪降準後,降息還有空間?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夏磊最新發布觀點,重點如下: (...
中國發布11月採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簡稱「PMI」)數據,受新冠疫情及宏觀經濟放緩影響,PMI數據不及預期。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環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認為...
內地近期疫情升溫,防疫封控範圍擴大,疊加出口轉弱,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8,創7個月新低。不過,本輪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仍低於4月的上一輪高峰,反映經濟底子仍在,「優化防疫二...
最新的製造業與服務業PMI均顯示連續兩個月進入收縮區,反映疫情對經濟的陰霾猶在。大行認為,當局仍有機會放鬆貨幣政策去支持疲軟的經濟。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趨勢仍未受控,最新出爐的11月份官方製造業採...
第四版 房地產政策拐點已經出現。 近期內地穩樓市「」,形成了信貸、債券、股權等三大融資政策支持體系。 東吳證券特邀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表最新觀點,解讀重要信號: (1)他認為部分房企上岸了「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