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96 個
消化不良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未煮熟的肉可能含有致病原,帶來食安隱患。食物安全中心就食物處理人員對烹製漢堡牛肉的知識、態度及做法進行研究,並編製了《安全烹製牛肉漢堡業界指引》。一些受訪的食物處理人員認為,有顧客在吃了他們所烹製未煮...
胰臟癌是本港第5號癌症殺手,患者通常活不過半年,兇險程度令其被稱為「癌王」。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日前在Facebook專頁分享個案,稱一名糖尿病婦人,出現皮膚發黃、大便出油等症狀,求醫揭患胰臟癌,...
現代人實在太忙碌,買個美味的麵包當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飯甚至宵夜,又快又好味。但在中醫角度,麵包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哪些人不適宜進食麵包? 麵包、蛋糕、餅乾等烘培類食品,由於經過高溫烘焙,因此...
小朋友考試季節來臨,小朋友都處於精神緊張的拼搏期,特別對於升中、呈分試、公開試的小朋友,壓力更是如山重。有幾個穴位可教大家,幫助減壓減痛,從而提高專注力。 一、 內關穴 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取穴...
夏至來臨,天氣持續炎熱。香港人經常出入冷氣地方,亦常進食生冷食物,因覺得夏季天熱,宜多吃消暑食物。不過在中醫角度,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受寒。李宇銘中醫學博士在專欄發表文章,解釋天熱更容易令人著涼原因,及避...
肝癌是本港第五常見癌症,2019年錄得超過1,800宗新症,男女患者比例約為3.3比1。肝癌的風險因素包括乙型及丙型肝炎、吸煙、酗酒等,其中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本港最常見的肝癌風險因素。 最新...
今日6月3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傳統要吃糭應節,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有醫師提醒,患有糖尿病、長者等4類人不宜多吃;而糯米較難消化,吃糭時可以配擔一些湯水幫助消滯。 人民網引述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
端午節少不免會吃應節食品,但美食可口,也要適可而止。內地一名患有糖尿病的65歲男子,在端午節前夕一日三餐食粽,不久就出現突然頭暈乏力的情形,送院檢查發現血糖飆升至18。醫生表示粽內有蜜餞及豆沙等材料,...
今天(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一項調查發現,疫情之下,逾8成護士出現精神壓力及偏頭痛徵狀包括有一半人出現肩頸背痛,另有逾4成人感到煩躁或憤怒、失眠或難以成眠,另有3成人...
港人工作繁忙壓力大,不健康作息令體内易積聚毒素致病。坊間充斥號稱能讓身體排毒的產品,主要鼓吹「美顔瘦身」,但從中毉角度而言,盲目進行排毒隨時更傷身。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在「CheckChec...
67歲綠葉藝人李國麟近年轉戰北上發展,更加入「直播帶貨」行列吸金賺人仔,試過連續開直播長達8小時,貨品無人問津被封為「最慘帶貨明星」,不但試過扮鬼扮馬以鳩摩智造型示人,帶貨產品更有女性的衛生巾及安全褲...
本月20號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此後濕氣增加,容易出現「春困」徵狀。註冊中醫許懿清醫師在Facebook專頁發文,提醒「穀雨」之後要著重「袪濕健脾」養生方法,並分享簡單祛濕食療,適合有昏昏欲睡、...
相信不少都市人都曾試過因進食過快,或大吃大喝而出現胃痛,有時甚至會伴隨噁心等徵狀。市面上有不少成藥針對因胃酸過多而引致的胃痛、胃灼熱、胃酸倒流和消化不良等問題,當中部分更標榜飯後咀嚼一粒,即可迅速舒緩...
不少市民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但又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常見的包括時常疲倦、記憶力下降、失眠、胃酸倒流等。註冊營養師Jim Lau日前在Facebook發文提出調理新冠後遺症的方法,透過不同類別天然食...
前藝人石天欣自2014年離開TVB後不久淡出娛樂圈,在2016年與拍拖4年的圈外男友Jacob結婚後,隨丈夫移居美國生活。婚後成為幸福人妻的她,甚少更新個人社交平台,對上一次更新已是2020年6月。 ...
Bonnie睡眼惺忪地說:「我昨晚發噩夢,嚇醒了!」 我問:「被人追殺?」 她說:「我入到超市,全個超市只賣一種食物,貨架放着一個個的盆菜,很恐怖啊!」 我大笑:「你個夢境真趣怪,但是,見到盆菜...
我們中國人過年過節的最大活動,是一整天地吃,從糖蓮子、糖蓮藕、瓜子、油角、煎年糕到大肉大魚,可以捧在手裏從年三十晚食到年初三;當然,這一吃還有表示歡樂年年之餘,也有豐衣足食一世無憂的祝福。 最新影片...
新年美食當前,吃得太多又太油膩,很易食滯、腹脹、難消化。TOPick請來註冊中醫師林家揚教大家按自身體質,飲用合適的消滯茶。他總共推介11款消滯茶,有針對偏寒、偏寒及痰濕這三種港人常見體質的茶療,亦有...
廿四氣節大寒剛過,冬去春來,就以香港氣候而言,又要重逢濕重回南天日子。除要應對好家居潮濕外,自身亦要處理好體內濕重問題,否則易遇上春困,周身唔自在。 最新影片推介: 春困的發作與平素身體處理水...
新年辦年貨,總會買海味,但鮑參翅肚並非人人適合食用。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在「CheckCheckCin」facebook專頁講解鮑魚、海參、花膠這三種常見海味的性質、功效、適合對象。不同的海...
年尾節慶多多,少不了大吃大喝,煎炸香口食物最受歡迎,一時樂極忘形食多了便覺得飽飽滯滯,亦即是我們常說的「食滯」。營養師徐誌陽指食滯是由消化不良所致,他認為在歡樂的佳節當中,確實難以忍口,但可以有智慧地...
除了成人,小朋友也可透過推拿改善身體,調理體質。今集《活得健康啲》由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講解甚麼是「小兒推拿」,教家長常見的推拿手法,以及如何用作日常保健。 小兒推拿宜忌 梁醫師表示,「...
想小朋友健康發育成長,除了飲食要均衡,也可自小培養飲湯習慣,從而調理體質。今集《活得健康啲》由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講解小朋友常見的體質及特徵、拆解飲食謬誤,並針對不同的體質和常見病症推介合適...
正常人應該每日飲6至8杯水,在室外工作,做運動流汗後,會飲多1至2公升都可以,總之適量補充流失的水分,因為人體的組成大約6至7成是水分。腎虛、寒濕比較重的人,可能略略飲少一些。早上飲水也盡量喝溫水,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