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下頁

搜尋結果 394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表示,本港新冠疫情已告一段落,但預料6月疫情或會出現輕微反彈,相信大部分個案病徵輕微,不會出現大規模爆發。 最新影片推介︰ 混合免疫屏障高 料...

19:00 2023/03/27
【復常之路】孔繁毅料6月疫情或輕微反彈 倡港九新界各設傳染病中心應對爆疫

長者電子健康素養(e-Health Literacy)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信和集團和黃廷方慈善基金聯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社褔機構及非牟利機構合作展開「耆青連心樂融融計劃」連繫年輕人...

19:11 2023/03/24
「耆青連心樂融融計劃」助萬名長者促進身心健康 鼓勵長者提高電子健康素養

本港院校在今日(22日)出爐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023」整體排名下滑,惟香港大學醫學院卻能夠在醫學(Medicine)學科排名登上全球第31位,按年跳升9位,重新超越跌落第32位的中文大學醫學院...

19:50 2023/03/22
【QS排名】港大醫學院登上全球醫學第31位 論文引用次數帶動跳升9位重奪「全港第一」

港大醫學院團隊研發一種非入侵性及非抗生素類的抗菌納米片,透過超聲波誘導下能產生大量活性氧,主動捕捉並有效地消除藏深層骨組織中的MRSA細菌,可有效消除骨組織中耐藥性的金黃葡萄球菌,相關研究成果已於《先...

16:59 2023/03/21
【醫療新知】港大團隊研發新型超聲波感應抗菌納米片 治療患者骨髓炎

港大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近年成立資料庫,統計全港共有2500名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連同亞洲地區有一半病人存活期少於5年。當中有3成半人士屬高風險患者,較易惡化成急症骨髓性白血病(AML),...

00:00 2023/03/13
【罕見疾病】一半骨髓增生綜合症患者存活期不足5年 港大成立數據庫盼引入更多資助藥物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團隊在一系列回顧研究中發現,一種新的二線降血糖藥物(SGLT21),有可能為二型糖尿病患者提供降血糖以外的額外保護,包括降低對患上腎臟和呼吸系統疾病風險的能力,當中包括末期...

16:07 2023/03/01
【糖尿病治療】港大藥劑學系發現一款降血糖藥物 相比現有藥物降末期腎病風險81%

絕大部分醫科生畢業後會在公營醫院受訓,但醫生亦有機會投身私營醫療市場。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及港怡醫院執行總裁曾慶亷進行對談。曾慶亷表示,港怡醫院的硬件較新,並擁有先進的設備,加上港大教授在港怡醫院提供...

23:11 2023/02/24
【教學相長】港怡醫院重教育培訓 助準醫生藥劑師了解病人需要 

肥胖可以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經退化等可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發了包載有甲狀腺素 (Thyroid hormone, TH) 的納米粒,經過脂肪靶向多肽的修飾後,可選擇...

15:36 2023/02/16
【肥胖剋星】港大醫學院開發納米藥物遞送系統 有助治療肥胖及動脈粥樣硬化

【本報訊】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於本周五(10日)舉行會議,審議香港大學醫學院興建新教學及研究大樓申請,項目位於沙宣道三號以東土地。港大醫學院表示,城規會早前接獲1,802個申述,當中有1,787個申述支持...

2023/02/09
港大醫學院指99%城規會申述 挺擴建

港大醫學院研究顯示,接種3劑或4劑的復必泰或科興疫苗,仍可有效預防Omicron感染,接種4針復必泰有效率可達69%。但在接種後100天,疫苗針對Omicron的預防感染有效率的將迅速減弱,3劑和4劑...

12:12 2023/02/07
【港大研究】港大醫學院發現接種3針或以上可預防Omicron 4針復必泰有效率達69%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 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癌細胞對荷爾蒙治療的耐藥性。團隊表示,由於癌細胞同時激活了另一條信號通路 JAK2/STAT3,當ERa受到抑制...

16:08 2023/02/02
【乳癌治療】三分之一管腔乳癌病人對荷爾蒙治療產生耐藥性 港大醫學院研採新法對抗

港大醫學院擴建的新教研大樓將於明年動工,初步估算造價逾十億元,料今年底至明年初提交立法會審批,目標2027至28學年啟用。 新大樓選址位於沙宣道3號以東,鄰近醫學大樓及瑪麗醫院,將會增加教學設施例如...

15:29 2023/02/01
【港大醫學院新大樓】擬於明年動工造價逾十億元 目標2027至28學年落成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1日)表明,不同意就新冠疫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認為,需就疫情對長者等影響作檢討,檢討的方式仍需思考。被問到需否成立委員會?劉澤星指,「檢討梗係一...

13:59 2023/02/01
【獨立檢討委員會】劉澤星:需就疫情作檢討 模式待思考

有4分之1至5分之1的淋巴癌病人在康復後會出現續發性免疫缺乏症。免疫缺乏症需要以免疫球蛋白替代療法治療。港大醫學院近年引進以皮下注射的方式補充免疫球蛋白,希望可以替代傳統靜脈注射的方式,令病人可以自行...

10:00 2023/01/26
【醫療發展】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引進香港 助病人在家治療減少副作用減低醫療系統開支

港大研究團隊亦已開展第二階段研究,冀透過雙免疫治療,加強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統,期望能縮短病人的治療期;目標再招募多33名肝癌病人參與研究,現已招募約18名病人參加。另外,港大亦計劃將治療方案擴大至中期肝...

2023/01/12
次階段再招募33人 盼縮短治療期

港大醫學院發表全球首創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的綜合治療方案,以治療不能透過手術切除的中期肝癌,研究結果顯示此方法能令近5成肝癌病人達至腫瘤根治效果,大部分病人接受治療6個月內都得到治療效果,為期半年療程...

2023/01/12
「先縮後除」治中期肝癌 5成病人根治

港大醫學院發表全球首創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的綜合治療方案,治療不能透過手術切除的中期肝癌。此綜合治療方案能令近五成病人達至腫瘤的根治效果。 香港每年有近1800宗肝癌新症,當中僅三成病人適合進行手術...

14:26 2023/01/11
【治療癌症】港大研發中期肝癌「先縮後除」治療方案 近五成患者根治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發現,經典中藥方劑安宮牛黃丸可以將缺血性中風患者的治療黃金期延長半小時,減低溶栓治療所致的腦出血風險和死亡率。相關研究結果已在科學雜誌《中國醫學》發表。 香港每年平均約...

12:50 2023/01/05
【大學研究】港大揭安宮牛黃丸減溶栓治療副作用 有望延長缺血性中風搶救黃金期

Omicron BA.2是引致本港第五波疫情的其中一種變異株。港大醫學院團隊一項研究發現,3劑疫苗比2劑疫苗顯著降低了BA.2感染的機會。團隊表示,先前接種過3劑科興及復必泰疫苗的接種者,可降低感染目...

16:22 2023/01/04
【疫苗接種】港大醫學院:接種科興或復必泰加強劑後 新冠病毒感染率下降至2成以下

港大醫學院表示,港大「新冠病毒病-眾志成城疫情監察計劃」所計算的「時點患病率」,反映了在特定日期內正感染 2019冠狀病毒病的人口比例,包括新確診的個案及曾感染而快測仍呈陽性的尚未康復病例。按過去一周...

16:33 2023/01/03
【本港疫情】港大:時點患病率計算新確診及尚未康復患者 每天新增確診應為2萬6千-8萬人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及婦產科學系臨床研究團隊首次發現,利用準媽媽懷孕16-24週期間獲得的羊水細胞作為新型樣本,用於產前診斷中的 RNA 測序,將有助更多家庭診斷出未確診的罕見病,...

16:21 2022/12/29
【產前檢查】港大團隊發現孕婦羊水細胞RNA 測序 可診斷胎兒未確診罕見病

鼻咽癌是20至44歲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病率在男性中排名第8。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的研究團隊發現,鼻咽癌的新亞型及EB病毒免疫抑制現象,有望成為鼻咽癌治療靶點。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學術期刊 ...

16:53 2022/12/15
【港大研究】港大發現鼻咽癌EB病毒免疫抑制現象 有望成鼻咽癌治療靶點

失聰導致身體殘疾,並為日常生活帶來困難。據估計,每1,000名新生兒有1至3個出現聽力障礙,其中一半屬遺傳性。港大醫學院團隊最近發現兩個主理聽力基因缺陷,會令內耳耳腔腫大,導致耳聾,揭示診斷耳聾及身體...

2022/12/07
揭兩基因缺陷致聾 港大助新方案診斷

港大醫學院帶領的國際科學團隊最近發現因內耳耳腔腫大導致耳聾的原因。團隊利用人類先天性耳聾的小鼠模型,發現兩個負責控制聽力的主導基因,揭示了診斷耳聾及身體平衡失調的新方案,也可能幫助闡明相關幹細胞在其他...

16:32 2022/12/06
【耳聾原因】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兩個主理聽力基因 助發現耳聾及身體平衡失調診斷方案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指,目前逾8成乙肝藥物的試驗都會向港大醫學院尋求合作,這說明學術界對港大在乙肝治療試驗領先地位的認可。雖目前仍未有能根治乙肝的藥物,但袁孟峰仍期望可「精益求精...

2022/12/05
乙肝新藥研發 盼港維持領先地位

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在研發乙型肝炎藥物上領先全球,在最新一項新藥試驗中,成功令約1成患者達到「功能性治癒」,令患者免疫系統復甦以抗擊病毒,免除終身服藥痛苦,降低將來患上肝癌、肝硬化風險,為全港57萬乙肝...

2022/12/05
港大研乙肝新藥 1成患者免終身服藥

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在研發乙型肝炎藥物上領先全球,在最新一項新藥試驗中,成功令約1成患者達到「功能性治癒」,令患者免疫系統復甦以抗擊病毒,免除終身服藥痛苦,降低將來患上肝癌、肝硬化風險,為全港57萬乙肝...

00:00 2022/12/05
【乙型肝炎】港大研乙肝新藥助患者免終身服藥 減肝癌肝硬化風險料3至5年面世

現時本港只提供科興及復必泰肌肉注射疫苗接種,港府一直支持2所本地大學4個研發新冠疫苗項目。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今(30日)表示,預計港大研發噴鼻式疫苗將於明年首季完成二期臨床測試數據分析;據悉,其後與疫...

22:28 2022/11/30
【新冠疫苗】港大獲資2,000萬研噴鼻式疫苗 最快明年首季完成2期臨床測試

現時香港每50人便有1人被標籤為盤尼西林敏感,惟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當中9成人並非對盤尼西林過敏,這些病人若因此被迫改用其他藥物,每次入院或會增加約4,500元的額外開支。 港大醫學院團隊創立「香港...

2022/11/28
2%人被評盤尼西林敏感 9成誤判

現時香港每50人便有1人被標籤為盤尼西林敏感,惟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當中9成人並非對盤尼西林過敏,這些病人若因此被迫改用其他藥物,每次入院或會增加約4,500元的額外開支。 港大醫學院團隊創立「香港...

00:00 2022/11/28
【藥物敏感】港大揭逾51萬盤尼西林敏感者9成屬誤判 醫管局設診所助去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