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樓價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5月新盤銷售持續強勢,各區新盤相繼登場,以貼市價開盤,發展商採取「先價後量」的銷售策略奏效,刺激購買力釋放,同時搶走不少二手。新盤緊接登場,發展商加把勁推盤,多個新盤紛紛加入戰團,掀起新一輪的新盤大戰...
本港樓價持續反彈,上月官方私樓售價指數按月升0.54%,連升4個月累漲5.83%,創7個月新高。不過,二手交投膠着,個別業主擴大減幅,鰂魚涌太古城2房減價逾2成沽出,造價跌穿900萬元關。業界指,拆息...
英國自由民主黨一項研究指,由於加息影響及政府的「Help to Buy」首次置業低息貸款計劃結束,如首次置業人士購買倫敦平均樓價約45萬英鎊(約435萬港元)的物業,每年供樓開支會較去年增加多達9,0...
差餉物業估署剛公布最新樓價指數,為連升4個月,4月份最新報354.2點,較上月352.3點按月升0.5%,惟升幅收窄。若與去年12月樓價指數334.7點比較,今年首4個月則累升約5.8%。究竟樓價現時...
受累人民幣持續走弱,恒指連日走低,連日更失守1.9萬關,跌穿今年以來低位。傳統智慧,恒指下挫,將引發港樓跟跌,但近期坊間一項研究统計,卻打破相關迷思,值得大家參考。 該份報告由萊坊根據1997年至今...
多個全新盤蓄勢待發,不少買家聚焦新盤市場,加上市場氣氛受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影響,二手交投繼續維持整固局面,成交宗數於低位徘徊。綜合美聯分行資料,全港35個大型屋苑過去一周(5月22日至5月28日)合共錄...
差估署今日公布4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上升約0.5%,連升4個月,首4個月累升約5.8%,雖然樓價持續攀升,但4月升幅放慢;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樓價經過首季顯著上升(「美聯樓價指數」首季...
英國自由民主黨一項研究指,由於加息影響及政府的Help to Buy首次置業低息貸款計劃終結,因此首次置業人士目前購買相同物業時,每年供樓開支會較去年買樓增加多達9,058英鎊(約8.8萬港元)。 ...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樓價經首3個月連環上衝後,逐漸轉趨冷靜,惟在整體經濟情況改善下,料短期整固橫行後有力再展升勢。差估署今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54.2...
差估署剛公布最新樓價指數,4月份最新報354.2點,連升4個月,按月升0.5%,指數創7個月新高,若與去年12月樓價指數比較,今年首4個月累升約5.8%整體樓價及租金加幅輕微支持樓市長遠健康發展。 ...
官方樓價指數反映二手樓價為主,4月份官方樓價指數按月升幅收窄到0.5%,萊坊董事兼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指,繼第1季報復式反彈後,高息口、購買力不足及新盤貨尾量囤積等因素依然繼續阻礙樓價進一步...
就差餉物業估價署今日公布4月份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54.2,按月上升 0.54%,連升4個月兼創7個月新高。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表示,樓價持續由中小型單位帶動,首季表現復甦,主要受包括通關、發展商...
差估署公布4月份私樓租金指數報178.2,按月升1.4%,連升3個月,創去年9月後7個月新高,今年首4個月累升1.5%,若相比去年同期上升0.5%。 各類面積單位租金指數全面上揚,升幅最多為C類單位...
差估署剛公布最新樓價指數,為連升4個月,4月份最新報354.2點,較上月352.3點,按月升0.5%,惟升幅收窄。指數亦為去年9月以來7個月新高。若與去年12月樓價指數334.7點比較,今年首4個月則...
【英國為遏通脹 擬設立食品價格上限政策】外電援引英國衛生部長柏建熙表示,正與當地超市探討如何解決有關食品通脹和生活成本的實際問題,有可能就麵包、牛奶等必需食品價格設立上限。政府人士強調,該建議仍處於計...
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懸而未決,拖累港股表現,見今年新低,亦影響市場氣氛。與此同時,隨著近期二手樓市交投略見下滑,成交價同步回軟,市場開始又出現樓市「向淡」之聲,早前亦有大型外資投行對樓市猛吹淡風,預期全年...
政府調整100元印花稅至樓價300萬元物業後,有助減輕上車族的入場使費,慳來的印花稅雖得幾萬元,除可幫補添置新梳化和餐枱外,原來還可以揀到半新樓,似乎不要看輕「100元釐印費」的魅力。 今年2月發表...
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持續發酵,拖累港股表現,一度見今年新低,亦影響市場氣氛。與此同時,隨着近期二手樓市交投略見下滑,成交價同步回軟,市場開始又出現樓市「向淡」之聲,早前亦有大型外資投行對樓市猛吹淡風,預期...
香港自從復常後,旅客訪港人次大幅增加,市民消費信心亦提升,令本地經濟轉好,激活市場氣氛,有利加快樓市復甦。事實上,本地樓市在2、3月份明顯改善,發展商也趁勢有序地推出新盤。然而基於過去3年疫情的緣故,...
年輕人買樓上車,在收入及樓價等條件都符合下,通常都會做足9成按揭,心態是「反正都借,不如借盡」,但就忽略了一個重要開支——按揭保險費用。 即使是已經上車的業主,也未必為意9成和8成按揭兩者按揭保費差...
上期提及銀行會以買賣合約上的價錢去衡量是否符合按保資格及樓價上限,但留意,這只是用作評估按保準則下之可造按揭成數,但實質可造按揭金額則以扣除所有折扣及回贈的「淨價」計算。 很多時新盤的「合約價」已因...
英國Kent肯特郡生活成本及樓價均比首都倫敦低,吸引不少港人移居當地,下周末有Barratt Homes at Chilmingtonh展銷會,售價由42萬英鎊起(約405萬港元)。另有牛津Kings...
中國樓市低迷下,近期「零首付」再度現身,更有甚者是「負首付」也有出現,即買樓按揭不僅不要首付,還會倒預支一筆錢給準業主支付用度。不過這一動向已被官方留意,專家說預計下周監管當局就會出手制止。 所謂「...
在新盤搶客及加息雙重衝擊下,指標屋苑二手交投持續膠着,造價偏軟,鰂魚涌太古城下半個月表現呆滯未「發市」;而鴨脷洲海怡半島5月暫4宗成交,有2房半單位以900萬沽出,低估價56萬元。學者預期人口負增長拖...
內地不少置業人士反映,二手樓買賣的中介費用金額過高且不合理。專家建議,可制定指導價減輕買家負擔。 據官媒《法治日報》報道,北京有買家透過中介買入一個約4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二手單位,中介費達1...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內房的三根釘,還有嗎? 壓垮駱駝的,真是最後一根稻草嗎? 其實的其實,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內房表現關乎中國經濟,內房復甦不如預期,內房股價反彈不起......除了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