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峻銘 下頁

搜尋結果 199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上星期筆者看到一份報章社評「辣招稅適可而止,主力牆莫輕拆」,文章中指出樓市是支柱產業,等如物業的「主力牆」,一旦讓其「凌遲式」崩毀,有機會重演香港1998年至2003年的危機。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有很...

2023/06/08
救經濟 撑樓市 撤辣招 莫遲疑

筆者最近在社交媒體見到一位獨立股評人的文章,認為租樓較買樓划算。他解釋購入一個1,100萬元的物業,即使經紀佣金及釐印費不算,30年的總利息支出便達到684萬元(以3.5厘計算),買入的物業總成本為1...

2023/06/01
租金平過供樓 租樓?買樓?

香港的住宅樓市受到國內復常及通關有利因素影響,在2023年第一季有好表現,價格比去年底反彈近7%,成交也顯著增加。買家眼見樓價已從高位回落超過15%,紛紛改變過去1年的觀望態度,搶閘入市。 但經過首...

2023/05/25
樓市短期受壓 長遠前景樂觀

在疫情期間,不少公司的僱員都被迫在家工作,當初當然不適應。但經過3年的實施,在家工作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即使疫情過去了,不少公司仍然實施在家工作的模式。 在家工作恆常化,自然影響對寫字樓的需求,筆者翻...

2023/05/18
在家工作恆常化 寫字樓前景黯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訪問香港,發表了一些關於香港樓市的言論,IMF認為若來自炒賣需求的系統性風險已經減退,港府可分階段取消買家印花稅(BSD)及稅率達15%的住宅從價印花稅(DSD)。 房...

2023/05/11
撤辣時機未至 調整卻屬必要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壓力測試」,在申請樓宇按揭時,銀行必須假設利率加高若干厘,在供款相應提高的情景下,買家是否仍有足夠的供款能力。除了個人之外,其實企業也必需進行「壓力測試」,量度一下自己的「抗壓能力」...

2023/05/04
抗壓能力靠累積 企業個人都要識

全面通關樓市反彈,世紀21奇豐物業2023年首季業績亮眼。日前公司以「吹響號角 創造精彩」為題舉行2023年第一季季會,主席及行政總裁李峻銘致辭時表示,對行業前景有信心,勉勵同事要保持樂觀,繼續裝備自...

2023/05/03
世紀21奇豐 勉員工把握疫後機遇

近日,筆者終於可以到中山處理積壓了近3年的事務,期間碰到不少香港人,他們也是到中山收樓,申請房產證或者處理裝修事宜。 由於疫情加上近年中國政府對內地房地產的緊縮政策,三條紅綫發揮了作用,中山樓價近年...

2023/04/27
深中通道快完工 中山樓價有支持

最近筆者在宴會上碰到位朋友,剛在中山置業,計劃在退休後作移居之用。中山物業價廉物美,環境舒適,朋友讚不絕口。席間也有年輕人表示羨慕中山的低樓價,相對於香港,年輕人沒有父幹的話,要靠自己能力置業,似乎是...

2023/04/20
追夢的土壤

5年前家人忽發奇想把一棵吃完的牛油果果核按網上短片的示範,浸在水杯,大約半年後居然長出白白的根和小小的幼苗。 把苗移種在有泥的花盆,不消幾個月根部已長至爆盆,再次移種至花園的果樹旁邊,眼見這棵廿厘米...

2023/04/13
牛油果樹的枯榮

自從去年底,國內防疫政策大逆轉,全國通關後香港居民對大灣區物業的查詢也相當熱烈。閉關3年積累了不少購買力,當然是原因之一,但中國房地產受到收緊政策影響,投資熱潮已經退卻,單靠真實用家為主的購買力仍然強...

2023/03/30
限購寬鬆選擇多 退休宜居大灣區

美國矽谷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連環出事,瑞士信貸銀行創立於1856年,歷史悠久,在全球都有業務,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14,783億瑞士法郎,員工人數超過4.7萬人。由於是「大至不能倒」,結果由瑞士政府出面游...

2023/03/23
美緩加息聯儲放水 樓價升勢可持續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的新聞佔據了本周財經版主要篇幅,由3月9日其出售投資組合中的210億美元債券,導致18億美元虧損,公司隨即公布集資遂引起存戶恐慌擠提,結果翌日美國存款保險公司接管了銀行,成為自2008...

2023/03/16
矽谷銀行極速爆煲 金融投資陷阱處處

上周旺角洗衣街地王由新鴻基以超低價47億元投得,對樓市帶來了一定的震撼!回顧此地皮由2022年2月納入賣地表時的估值,最高達到228億元,即樓面呎價高達15,000元。至今年正式推出市場招標,估值已跌...

2023/03/09
228億變47億的啟示

上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其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赤字達到1,398億元(已計入政府發債收入),遠超預計的563億元赤字,差額達到835億元。 當中賣地收入711億元,比原先預計少了489億元,印花稅...

2023/03/02
財政預算續赤字 樓市復常保收益

2022年香港樓市經歷了淒慘的一年,樓價下跌了15%,而交投量也大跌了40%,令不少代理行罕有地在年底減舖減人,但隨着國內突然徹底地改變防疫政策及全面對外開放,為香港樓市打入一支強心針。 翻看成交資...

2023/02/23
交投顯著回升 樓市大陽春再現?

上周特首李家超前往中東進行訪問,主力唱好香港,吸引中東資金來港。訪問陣容除了官方成員,還包括30多名財經、工商、貿易、科技、物流等界別的代表,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及各大銀行的高層也有...

2023/02/16
鋪橋搭路爭阿美 為大局不容有失

特首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目的是縮短輪候公屋時間。 簡約公屋是興建在尚待發展的政府土地或備用私人發展商的閒置土地上,採用簡約設計及組裝合成方式興建,約需1至2年,然後讓正...

2023/02/09
簡約公屋好政策 花費選址定優劣

世紀21奇豐物業日前舉行2022周年晚宴,當晚以「奇豐Movie Night」為主題,寓意公司上下各同事均為閃耀奇豐的主人翁,感激過去一年他們的付出與努力。世紀21奇豐物業主席及行政總裁李峻銘,以「努...

2023/02/08
世紀21奇豐周年晚宴 主題Movie Night

筆者新春期間去了北海道旅遊,到二世古滑雪是主要目的,順道看看當地經濟及地產。首先談談札幌,經濟似乎仍是欠佳,尤其在地產方面,大街上見到不少出售新樓的廣告,新落成大廈十室九空。 最令筆者驚訝的是,其中...

2023/02/02
疫後經濟復常需時 日本二世古一枝獨秀

轉眼間又踏入兔年,在此恭祝各位讀者新春愉快,兔年身體健康,投資順順利利,滿載而歸。兔年是筆者的本命年,不經不覺間已經踏入耳順之年!回顧過去,一個由木屋區長大的窮小子,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雖然並非大富大...

2023/01/26
財務自由靠恆心 投資物業最安心

上周筆者在本欄提到,中港正式通關,樓市會回復正常,並預計二手筍盤會在未來1至2個月消化完成,但經過一周的時間,樓市復常的速度比筆者估計更快。 至於新盤市場,在沒有新盤開售的背景下,也出現百花齊放的現...

2023/01/19
二手盤價量齊升 新盤大手客再現

踏入2023年,第一個好消息便是中國在1月8日跟香港恢復「通關」。自去年底中國政府大幅調整防疫政策,放鬆各項防疫措施,不再強制核酸及封控以盡快讓經濟「復常」,便期待盡快「通關」的日子。 中港通關不代...

2023/01/12
中港正式通關 樓市復常之年

經過3年的疫情影響,筆者終於在2022年底出外旅行,由於愛好滑雪,選擇到日本長野的白馬村滑雪。筆者是取道東京前往,可能近年底,在東京上野區的街上人流擁擠,迫得水洩不通,比香港花市的擠迫情況不惶多讓。晚...

2023/01/05
日本白馬旅遊淡季長 收益好睇唔好洗

中港明年通關在望,加上港府進一步多項放寬防疫限制,料復常之路穩步前進,而地產業界對通關有不同看法。 亞洲地產創辦人蔡志忠估計,如果要像以前無障礙全面通關,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目前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2022/12/30
地產業界 對中港通關看法

2022年尚餘數天便會結束,對於樓市來說,這一年可以說是非常慘淡。先說成交量,截至12月22日為止,整體成交宗數只有58,823宗,成交金額只有5,489億,比2021年的96,133宗及9,178億...

2022/12/29
樓市慘淡終會完 通關迎來新商機

本周城中熱話自然離不開世界盃,筆者是一位標準足球發燒友,自2002年日韓世界盃,差不多每屆都會親身去觀戰,今屆因為疫情影響,雖然今次未有到場,只能透過電視觀看,但完全無損決賽的精采!戰況峰迴路轉,進入...

2022/12/22
世界盃看投資人生

筆者跟內子幸運地一直都未有感染新冠病毒,但內子終於在上周末中招,經網上呈報,醫務衞生署的反應相當快,很快就有來電查詢居住情況,以判斷該用何種形式的隔離。之後不久,也有醫生來電查詢病情,並立即配藥,內子...

2022/12/15
防疫措施 適時調整 免檢通關 振興經濟

2022年踏入最後1個月,樓價指數正不斷尋底,估計今年樓價跌幅約15%。不過樓價指數是滯後數據,當指數出現反彈時,反映市場的即時成交價已經上揚,買家在市場買到「超筍價」的機會就相對困難了。 估計樓市...

2022/12/08
樓市曙光初現 反彈大約在春季

本周地產成交的新聞,幾乎全部都是利淡消息,業主劈價、蝕本賣樓、代理行減舖炒人等等,也有不少聲音要求政府減辣,甚至完全取消辣招。筆者相信政府既不想樓價急升,也不想樓價急跌,地產產業鍵牽涉甚廣,樓市不景對...

2022/12/01
樓價急跌成交大減 政府宜為樓市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