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86 個
肥胖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女性話題似乎總離不開減肥,常見一些並不肥胖的女士也常說要減肥,而這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美國研究指,女性身材會受伴侶外表影響。伴侶外表帥氣,會讓女性更在意維持自己外表及身材,造成壓力。反之,若伴侶長得越...
不少人都有喝運動及能量飲品的習慣,但市面上許多產品都含有大量糖分,攝取過多糖可引致肥胖、蛀牙、代謝綜合症,更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TOPick曾檢視市面上常見的運動及能量飲品,整理出10款「非高糖」...
疫下學童停課近450天,生活、飲食習慣改變成致肥原因。中大醫學院聯同香港兒科基金調查發現,幼稚園及小學生疫下肥胖及超重情況,較疫前增達1.8倍,以高小學生最嚴重,10個就有2.4個超重,較疫前增逾2倍...
疫情之下,小朋友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改變是致肥的原因。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與香港兒科基金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幼稚園及小學生在疫情期間肥胖及超重情況,由疫情前的4.8%,急升至13.5%,升幅達1.8倍;...
夏天想出動背心、短褲、短裙,但又怕露出贅肉肥肉?想減得健康,除了做運動,也可配合有助消脂消食、去水腫的食物。TOPick整合多位中醫師和營養師推介的瘦身食物,特別適合夏天食用。 最新影片推介: ...
肥胖,是困擾不少都市人的問題,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不容忽視。有「肥仔賢」之稱的藝人劉錫賢,肥可謂是他的招牌icon,原來自27年前起他已被糖尿病纏身,後來更衍生至血脂、血壓高等慢性病,體重最高峰時達3...
疫情之下,市民生活習慣改變、運動量減少是「變肥」的原因。香港肥胖學會一項調查發現,36%受訪者於今波疫下體重增加,其中有逾6成人增5至10%、16%人增10至15%體重。 逾6成受訪者 升5至10%...
疫情之下不少活動受到限制,香港肥胖學會一項調查發現,36%港人在今波疫下體重較疫情前增1成。學會料與疫下在家工作、運動量減少、生活習慣改變,如常叫外賣等有關。有醫生指,疫下有女教師因工作壓力及減少運動...
急凍餃子是不少港人喜愛的懶人食品,不過部分餃子熱量和脂肪不算低,吃得過多可能會致肥。TOPick最近檢視市面43款急凍餃子,發現只有一款屬於低脂。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高脂定義為每100克固體食物...
「肥」字過往從未出現在萬人迷碧咸(David Beckham)一家身上,愛妻維多利亞(Victoria)更是多年來身材fit爆。不過,碧咸近日帶10歲細女哈七(Harper Seven)同遊意大利,並...
在劇集《愛回家》飾演「三太」的樊亦敏曾因壓力百病纏身,導致身體肥腫難分。日前,她在Facebook平台表示自己出國拍劇期間瘦了兩個碼以上,更拍片分享減肥心得。片中樊亦敏容光煥發,肉眼可見確實瘦了不少,...
朋友在社交媒體展示自己在家下廚煮了九個菜,然後感慨地炫耀:「煮了五小時,我女兒不用十五分鐘就吃個碗底朝天,食量比我兩夫婦加起來還大,真是不知不覺長大了。」 「今天預備了二十四安士牛扒,否則兒子會投訴...
英國公布《國家食品戰略》計劃書,但未有採納業界建議將垃圾食物稅納入戰略計劃內。首相約翰遜憂慮食物成本問題,指未到時候徵收垃圾食品稅,更稱「食少啲」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英國政府周二(14日)亦發表評論,...
夏天熱辣辣,不少人都愛在茶餐廳叫杯凍飲。而這些飲品本身含糖量高,有人慣性選擇「少甜」,但是否知道嗌少甜可以減多少卡路里?澳洲註冊營養師 潘卓琳 (啊家)在Instagram專頁發文,列舉4款經典港式凍...
很多媽媽都受產後肥胖問題所影響,職場女性,加上照顧家庭更加難抽時間做運動,育有一女的40港媽施清就分享一招減肥法,不運動不節食,而且不反彈,方法非常簡單,人人都可以做到,一年就可以減23磅,她更分享減...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指數處於血糖踩界或偏高的情況,但仍未達致糖尿病的標準,盡管如此,代表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已經開始比正常人多,是患上二型糖尿病前的警號。 不要灰心,從飲食及運動入手,此階段仍有逆轉的...
火腿、午餐肉等加工食品經常出現在日常的飯桌上,不過它們的鈉含量絕不能小看。TOPick曾檢視市面常見的15款火腿,比較其鈉含量及脂肪,發現不少產品鈉含量甚高。有營養師表示長期攝取高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
台灣藝人胡盈禎(小禎)現在擁有健康身形,而且還有腹肌及馬甲線,不過原來她曾經胖到231磅,體脂41%,肥腫難分,因為新陳代謝問題,嚴重影響到健康,之後她決心減肥,透過運動和飲食控制,體重已下降至110...
本港有近3成人肥胖,當中有2成人超重,即BMI多於30,但原來肥胖或因飽腹感調節機制中出現問題。浸大一項動物研究中發現,一種名為「膜1型基質金屬蛋白酶」 (MT1-MMP)的蛋白水解酶,或會影響體內發...
港人常超時工作,經常至深夜才吃晚飯,吃完不過多久就睡覺。註冊營養師張雅媛建議晚餐可選擇的輕食料理,避免攝取熱量超標導致肥胖。 最新影片: 傳言有指睡前2、3小時吃晚餐容易致肥,脂肪積聚肚腩,註...
不少港人熱愛台式手搖飲品,只要外出經過就想買一杯。然而不少茶飲的卡路里含量頗高,飲1杯隨時要跑1小時才能消耗。「臺北市食材登錄平台」歸納人氣茶飲店「一芳」各類茶飲的卡路里,按照最新數據,當中部分茶飲更...
減肥講求意志恆心,台灣一名女網民最近分享瘦身經歷,指自己從14年前生完小孩後就變胖,去年年中她下定決心減肥,由原本體重77.2公斤(約170磅)減至61公斤(134磅),靠著控制飲食,在不運動的情形下...
薯片深受小朋友喜愛,但家長購買時須留意食物標籤,因部分鹹食薯片含有甜味劑,長期攝取甜味劑,或致肥胖症,以及影響腸胃健康。TOPick近日搜查市面上42款薯片,結果發現,其中20款薯片不含甜味劑,22款...
本港的病毒即時繁殖率現已升至1.0159,即一名感染者能傳染多於一人。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病毒即時繁殖率數字「上上落落」亦是預期之內;另指60歲以下有長期病患因素者染疫後現重症及死亡風...
脂肪肝在香港相當普遍,有研究指出近四成港人有脂肪肝,其患病率隨年齡遞增。脂肪肝是指肝內積聚的脂肪超過肝臟容量的5%,其成因與攝取過量酒精、肥胖、藥物等有關。 中央肥胖、三高人士 脂肪肝高危 大部...
脂肪肝問題愈來愈普遍,有年輕化趨勢,而且並非肥胖人士才會患上。香港中文大學過去一項普查發現,本港有近1/4人患脂肪肝,推算約100萬名港人患脂肪肝。「Nutri Life」註冊營養師謝詠瑩(Gl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