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買股,最理想的狀況是財息兼收。而買股收息的朋友,論持貨時間,起碼一年半載,假設持貨一年,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則賺的就靠息。收息股中,不同周期的選股策略也不盡相同,因應美國已連續兩個月不加息,市場預期美...

今日 14:18
收息風切變 精選兩類股(6至11厘息任揀)

2023年踏入最後一個月,雖然美國息口有機會已見頂,但在香港,高息環境可能仍會持續多一段時間,港元定期存款(3個月存期或以上)仍有最高5.3厘,繼續創今年初以來的新高位。3個月6.9厘屬稅貸優惠 做5...

今日 14:17
【定期存款2023】南商重返5厘 11銀行3個月有5厘 一季賺走$12,500|12月份定存優惠一覽

見跌說跌,見升追升,這是市場非常現實的寫照。恒指連跌四年,歷史絕無僅有,市場風聲鶴唳,唱淡聲不絕於耳,極度悲觀如去年跌至14597點之時。港股跌錯了?中美利率擴大,逆全球化出口遇阻,外資加速撤離,大國...

今日 14:15
【港股未死】恒指雖差 離底不遠(10個睇好原因)

Qualtrics最新研究發現,在決定是否要拿出血汗錢購買商品及服務時,51%的香港消費者會優先考慮客服質素,多於考慮價格(32%)。66%港人樂於使用AI與品牌互動,但同時有60%的人更希望透過真人...

今日 14:10
51%港人購物優先考慮客服質素、僅32%「價格第一」 數碼支援滿意度不及真人

今早(5日)7時16分,香港仔薄扶林道789號薄扶林消防局內,有房間發生火警冒煙,消防開動一條喉及派出一隊煙霧隊灌救,迅速將火撲滅,事件中無人受傷,火警期間約20人自行疏散,起火原因有待調查。HKET...

今日 13:55
【火警】薄扶林消防局起火冒煙 局內20人自行疏散

1名男子嫌在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區議會選舉)的選舉期間,於其個人網上社交媒體專頁轉載一則煽惑他人杯葛區議會選舉的貼文,今早(5日)遭廉政公署落案起訴。廉署並獲裁判官簽發手令,通緝該貼文的原作者。...

今日 13:40
【區議會選舉】時事評論員黃世澤煽惑杯葛區選遭通緝 電腦男程式員轉載貼文被起訴

美國通脹(CPI)回落,儘管以主席鮑威爾為首之美聯儲官員仍在「放鷹」,控制市場預期,但金融市場已認定美國息口見頂,美聯儲引領逾一年半的加息周期收尾在即。然而,華爾街知名「大淡友」、摩根士丹利(Morg...

今日 13:25
著名淡友:股市重返17年前舊跌 經濟放緩下減息刺激有限

已被取消上巿地位的天然乳品控股有限公司(前稱中國金匯礦業),其前執行董事兼聯席主席等3人涉於2009年收購新西蘭牧場時,涉隱瞞利益關係及訛稱牧場的毛利,串謀詐騙香港聯合交易所(聯交所)及該上市公司。3...

今日 13:16
【串謀詐騙】天然乳品詐騙聯交所案歷經3次審訊 前主席等3人罪成判囚4年9個月至7年9個月

香港老牌球會愉園前班主陳志實,涉拖欠7名球員及3名職員半年薪金,涉款135.7萬元。陳早前與其出任董事的愉園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各承認沒有在到期日內付給工資等15項傳票控罪,今(5日)被判罰240小時社...

今日 11:50
【拖欠薪金】涉拖欠球員等薪金逾135萬 愉園前班主判240小時社服令公司罰14.7萬元

11月的強積金帶來好消息,而今年至今的市況亦為強積金成員帶來一個重要教訓︰資產多元化的重要性。據積金評級的數據,估算11月份MPF投資收益約439 億港元,即469萬名強積金成員平均回報約9,400港...

今日 10:53
11月MPF人均賺$9,400 最佳基金累升32% 最差基金累跌18%

標普全球11月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經季調後,由10月的48.9回升至50.1,重上50持平點,但改善程度相當輕微。數據顯示,香港私營經濟11月的營商環境轉趨穩定,結束了連跌4月的走勢。企業新增的訂單和...

今日 09:52
【香港經濟】標普全球11月香港PMI回升至50.1 營商環境轉趨穩定

根據23年度最新文憑試成績統計概覽,有接近5成考生不達Level 3成績,意味與大學無緣。有補習機構去年收集文憑試學生在英文科的相關數據,近68%同學認為取得Level 3成續十分困難,當中近六成同學...

今日 09:19
文憑試丨近半學生英文不達Level 3水平 針對性補習建信心

美國通脹(CPI)回落,儘管以主席鮑威爾為首之美聯儲官員仍在「放鷹」,控制市場預期,但金融市場已認定美國息口見頂,美聯儲引領逾一年半的加息周期收尾在即。美國銀行策略師剖析2023年以來投資者和美國經濟...

今日 08:00
【投資策略】2023年給投資者的5大教訓 「不要與美國對賭」 中國需全新模式

佳明集團(01271)營業及市務總監馮倩平認為,減辣後旗下新盤已獲專才入市,相信明年在人才計劃持續下,成為推動樓市重要因素。 今年樓價出現調整,馮倩平分析,上半年樓市表現並不差,下半年加息頗急,影響買...

今日
佳明看好專才入市 料明年樓價波幅5%

龍北榕樹下歎完碗新鮮豬雜粿條,飽飽哋,想行下,順便買多少美食返港。 「潮州K」有好提議:「碌Sir,一於去龍北街市啦,幾分鐘徒步到。海鮮集中地,保證你大開眼界,不少香港難尋,例如兩斤重游水花蟹、十斤重...

今日
四斤重海烏頭魚飯

現在深圳有「含港量」的說法,意思大約指某地方包含多少香港元素。那元素可以是小區住了多少香港人,又或者那商場有多少香港人光顧,甚或一間茶餐廳是否有多香港人幫襯等等。含港量有時被認為是吸引港人消費或服務質...

今日
深圳含港量

戴德梁行香港商舖部主管林應威(Kevin)為地產代理行內運動健將,近期他參加3項鐵人賽,並奪得亞軍而回。 Kevin一直有參加3項鐵人,更不時南征北討,飛往外地參加比賽,惟疫情期間不少賽事取消。兩星期...

今日
戴德梁行林應威 3項鐵人賽奪亞軍

上環為香港商業核心地段之一,其商業氣息濃厚。其中,The Wellington為銀座式商廈,交通方便,配套完善,吸引不少商戶進駐。 上環The Wellington位處中上環核心地帶,與皇后大道中及德...

今日
上環The Wellington 銀座商廈配套完善

政府及港鐵公司(00066)推出招標的地皮接連流標,自去年初至今不足兩年,政府住宅地流標的數量已經超過2015年至2021年間7年的流標總數,就算能成功售出,參與投標者顯著減少,地價普遍較市場預期低,...

今日
發展商投地意慾減 土地政策宜檢討

聖誕佳節臨近,香港各區都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聖誕裝飾及布置,又是時候計劃一下今個聖誕如何歡度佳節,若然未有頭緒的話,可以參考以下3大特色聖誕睇燈飾好去處。 -----------------------...

今日
聖誕節 3大特色燈飾打卡好去處

香港2023年復甦不似預期,展望2024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若主要先進經濟體的央行在明年中開始減息,本港貨物出口有機會慢慢改善;旅遊業和私人消費可望進一步復甦,惟程度視乎市民消費意慾和模式等因素...

今日
陳茂波料明年續復甦 惟難免再錄赤字

來自英國的家具及室內設計公司David Phillips,多年來主要為英國房地產發展商提供家具及設計公司方案。而隨着近年多了不少香港投資者及港人移民到當地,該企亦趁機吸納更多香港和內地客戶。 作為香港...

今日
港客戶重長遠關係 周詳計劃提升體驗

世界上沒有一步登天的奇迹,想在職場上闖出一番成就,扎穩基本功,循序漸進累積實力尤其重要。 英國家具及室內設計公司David Phillips國際銷售總監Sam Collins,就是從每日在辦公室接聽電...

今日
英企總監基層做起 抱「令人快樂」初心

香港冬天不太冷,港人一年四季都愛吃雪糕,在這彈丸之地,仍誕生了幾個土炮雪糕品牌,CoCoBerry(可可貝妮雪糕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該集團看到市場缺乏衞生的雪糕球,早年投資約200萬美元建立生產綫...

今日
本地雪糕品牌 擬拓灣區海外市場

香港郵政以「香港今昔系列:香港郵政總部」為題的特別郵票及相關郵品,將於12月19日(星期二)推出發售。 今年遷入九龍灣新大樓 香港郵政署於1841年8月25日成立,並於同年設立第一間郵政局,至今已經超...

今日
港郵政總部今昔 12.19推郵品

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人民日報》撰文,指要主動適應中國房地產市場重大轉型,牢牢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健運行;要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 潘功勝指出,要...

今日
潘功勝:適應樓市轉型 堅持房住不炒

恒隆董事長陳啟宗認為,香港今天面對的危機,不是傳統上循環性的危機,而是系統上的大改變,香港第一件事就是要先自保。 國際政局風雲幻變,在中美政經界都有強勁人脈的恒隆地產(00101)董事長陳啟宗直言,在...

今日
中美博弈難獨善其身 陳啟宗:港要自保

依照政府統計的數據,今年接近零炒風,如果多個數據指標持續維持低位,理論上可創造空間供政府進一步減辣。 目前地產市場寄望甚大的是,明年2月底財政預算案能夠進一步為樓市減辣或撤辣。昨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

今日
有空間再減辣?

內地社交平台近期屢有形容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言論出現,引起香港財金界以至港府要員關注。行政長官李家超昨出席論壇時,雖未有明言提及「金融遺址」論,但特別提及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非由幾個人口耳...

今日
李家超:港金融中心地位 經得起考驗

新冠疫情過去,世界放鬆下來,但防範下一次大流行其實時不我待。中外6所機構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聯手研究人畜共患疾病和應對措施,力爭將來毋須再次封城。縱觀全球,現時在這跨學科領域所投入資源、合作力度...

今日
跨國聯防大流行 聯盟帶頭促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