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0 個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死亡不代表人生絕對的終結,也可以選擇以另一種方式把愛遺留人間。內地一名83歲的婆婆於今年3月去世,家人根據她生前的意願捐出她的遺體,令她在離世後成為一名「無言老師」。令人感動的是,原來婆婆已是家中的第...
小小天使遺愛人間。殯葬慈善機構「毋忘愛」最近在Facebook專頁分享,一名出生僅9天的女嬰離世之後,無私的父母同意捐出女兒小小的身軀,參與香港中文大學「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讓女兒成為無言小老師。...
人生旅程由出生至長大成人當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計劃,步入最後階段,更加特別需要規劃。任教中學37年的陸秀英(Regina),退休後特別重視生死教育,成立機構協助長者規劃人生下半場,推廣「持久授權書」,...
人生走到最後,但求無悔無憾。88歲婆婆慧盈去年11月因罕見癌症「壺腹癌」病逝。離世前一年多,慧盈把握最後時光,獲「救世軍完善人生計劃」社工以及安老院舍職員協助,完成出版自傳的心願,並清楚向女兒交代成為...
器官捐贈延續愛。內地一名15歲患癌少女劉莉婷在8歲時確診,她曾被醫生斷言只剩1年多生命,終堅持了7年至本月初不幸離逝。劉莉婷在12歲之時,她已向媽媽提出死後想捐出器官和遺體,媽媽雖然起初不太願意,但最...
人生走到最後,但求無悔無憾。88歲婆婆慧盈去年11月因罕見癌症「壺腹癌」病逝。離世前一年多,慧盈把握最後時光,獲「救世軍完善人生計劃」社工以及安老院舍職員協助,完成出版自傳的心願,並清楚向女兒交代成為...
中文大學於2011年成立「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讓公眾在辭世後捐出遺體作醫科教學用途。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2013年在將軍澳紀念花園設立遺體捐贈者專用紀念牆,向「無言老師」致敬。 經過眾多捐贈者...
生老病死,無論我們多不願接受,都會必然在每人的生命中出現。既然避無可避,不如早點準備,包括實質上和心理上的。我經常想像「死亡」,自己的和身邊人的。時空忽地由現在跳到生命終結,再從那一點回看當下,就會發...
非洲尼日利亞一名醫科生上解剖課時,突然崩潰逃離教室。原來課堂上的大體老師,竟是自己的失蹤好友。事件除了為醫科生帶來陰影,仍揭露尼日利亞所使用的「大體老師」,來源其實較為黑暗。 據《BBC》報道,26...
學界近年屢捲政治風眼,近日港大學生會風波更成全城焦點。現已是港大醫科生的上屆文憑試(DSE)狀元洪臻,雖然學業繁重,但在校內不忘參與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共融活動,亦有關心社會,形容本港過去一年變...
生有時,死也有時。遺體防腐師伍桂麟(Pasu)自入行做殯儀館學徒,經歷11年在中大醫學院擔任解剖室經理,到今日成立殯儀社企「一切從簡」,每天生活仍然離不開死亡。 雖然是殯儀社企,但我不想第一感覺是...
胎兒夭折是父母椎心之痛,惟本港現行的法例下,未滿24周的離世胎兒不屬於人類遺骸,未能獲安葬在墓地或在紀念花園內撒放骨灰。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將於今年底計劃推出第二個全新撒灰紀念花園服務,提供逾4,8...
清明節將至,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今(1日)公布,正計劃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興建一座6至7層高的靈灰安置所,提供7.2萬個龕位,預計2024至2025年落成。 【清明節】華永會引入電動車接載拜山市民...
死亡並非人生終點,有些人死後仍願意成為「無言老師」。TVB節目《星期日檔案》最新一集,訪問了一位喪母的女士Mandy。她的媽媽孔姨生前與老公關先生恩愛非常,在關生辭世半年後,孔姨也因病過身,並雙雙在死...
與死亡相關的行業相對冷門,入行的女性更少,但2名年輕女生就選擇加入港大成為遺體防腐師,為大體老師防腐,扶植下代醫科生。她們坦言對工作內容不害怕,甚至很有興趣,又感謝大體老師願意捐出自己的身軀,他們必會...
日前才迎來與丈夫結婚10周年的前新聞主播方健儀,今日(13日)再在facebook宣布自己已加入了中大醫學院「無言老師」計劃的決定。對此她豁達表示:「因為自己往生後,軀體只是死物,好開心可以把最後遺下...
用「福無重至,禍不單行」來形容陳麗娟近20年的經歷,可以說非常貼切。2001年在地鐵意外墮軌,無止境的手術,加上發現自己患癌,有一刻令陳麗娟生無可戀。但身邊不斷有「天使」出現,神父的探望支持、牧靈故娘...
愈來愈多人願意死後捐贈遺體,成為大體老師,成就更多好醫生。港大醫學院日前就在Facebook分享「遺體捐贈計劃」中一名重要成員——遺體防腐師的工作內容。遺體防腐師Patrick於港大工作12年,一直在...
親人離世後,所留下來的遺物有助撫平家屬思念之情。台灣一名女子近日因癌症去世,並捐出遺體成為「大體老師」。妹妹最後一次探病時,為她拍照,但身上插滿喉管。為了讓其父母有個美好回憶,妹妹的朋友請網民幫忙P圖...
解剖學是修讀醫科的基礎,而捐贈所得的遺體則為解剖學提供最佳的學習方法。在港大長達6年的醫學士課程,所有學生最初兩年必須修讀解剖學認識人體結構。有港大教授指出,「大體老師」是所有醫科生學習生涯上第一個親...
中國人傳統上對死亡感到忌諱,寧願避而不談,事實上人死後的軀殼,對醫學發展有重要的作用,選擇在死後捐獻出他們的身體,就是「大體老師」,有助醫生解開不同疾病之迷。好似李氏夫婦,李太的丈夫李志明近年因患膽管...
本港遺體捐贈計劃主要由2間大學醫學院負責,包括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其中港大自1970年代起已接受遺體損贈,當時主要以醫院無人認領的遺體進行解剖教學。隨着醫科生數目增加,教學需求大增,港大在2012年推...
解剖學是修讀醫科的基礎,而捐贈所得的遺體則為解剖學提供最佳的學習方法。在港大長達6年的醫學士課程,所有學生最初兩年必須修讀解剖學認識人體結構。 供醫學研究 助發展新技術 有港大教授指出,「大體老師...
本港遺體捐贈計劃主要由2間大學醫學院負責,分別是港大的「大體老師」計劃和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其中港大自70年代起已接受遺體捐贈,當時主要以醫院無人認領的遺體進行解剖教學。 2012年推出 年獲9...
中國人傳統上對死亡感到忌諱,寧願避而不談。不過,對於李氏夫婦來說,人離世後只剩下一副無用的軀殼,所以他們選擇在死後捐獻出遺體,成為港大醫學院的「大體老師」,以成就更多好醫生。 對於丈夫近年因患膽管癌...
大愛令人動容,深圳大學一名畢業生與癌魔搏鬥多年,最終不敵病魔離世。她在臨終前留下遺言,隱約感到自己快將命不久矣,希望能在死後把器官盡數捐出,遺體亦可捐給深大醫學院作科研用途,行為被校方予以肯定和讚揚。...
因為武漢肺炎,內地再傳出悲劇。有父親因為發燒而被懷疑染上新型冠狀病毒需要隔離,但患有腦癱、不能自理的兒子,竟被獨留在家中無人照料,最終6日後不幸死亡。 綜合內媒報道,49歲父親鄢小文本於武漢打工,在...
内地一名24歲女大學生吳花燕,因父母早年病逝,只剩下她與患有間接性精神病的弟弟相依為命,生活艱難,體重更只有47磅,瘦至皮包骨。雖然她的故事被廣泛報道後備受關注,但日前仍不敵病魔離世,其弟亦按她生前遺...
死亡並非人生的終點,不少人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捐出遺體用作醫科生解剖的教材,延續生命意義。近日,就有18位無言老師完成教學使命,「功成身退」,而一眾家屬為他們進行撒灰儀式,作最後道別,亦有...
生命走到盡頭,留下的並非只有冰冷的軀殼。有人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捐出遺體用作醫科生解剖的教材,延續生命意義。來自台灣的林惠宗,愛妻因癌症病逝,他遵循太太遺願,將她的遺體安置在輔大醫學院,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