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562 個
綠色金融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美國提速加息,港滙頻觸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接受內地《證券時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的貨幣和金融體系仍十分穩健,港元市場交易續保持暢順有序,市場流動性充裕,未察覺資金流動有異常,亦無迹象顯示有大規...
綠色金融是現時投資的大趨勢,本港不同銀行都提供出綠色投資選擇。恒生銀行繼早前推出綠色按揭計劃和電動車貸款,提倡「Live Green」和「Go Green」後,將於明天(7月1日)推出ESG投資認購服...
自《巴黎氣候協定》推出以來,全球各國政府在可持續發展不斷加強合作,不斷出台應對氣氛變化的政策。在綠色金融成為環球大勢下,香港要扮演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上,既要保持國際金融業的競爭力和領導地位,也要積極推...
由今天起,本欄一連數天,會寫些較宏觀的議題,供大家參考。今天此文是來自陳鳳翔博士,一位資深金融界人士。 回歸五十年不變,中期檢討以繪圖解說來表示(圖一): 一、環球局勢衝擊 小城香港,難免受國際...
香港回歸25年,不單經歷本地以至國際金融危機,近5年面對疫情、地緣政治轉向,但股市市值去年初曾創50萬億元新高,最新外滙市場交易量名列全球4大,多個互聯互通機制增強香港融通中外能力,與倫敦、紐約一同佔...
今年以來,關於香港和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對比討論屢見報端,有部分觀點認為,新加坡將快速超越香港,成為亞洲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筆者認為,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從發展環境、內部動因等方面,對兩個...
香港回歸25年,不單經歷本地以至國際金融危機,近5年面對疫情、地緣政治轉向,但股市市值去年初曾創50萬億元新高,最新外滙市場交易量名列全球4大,多個互聯互通機制增強香港融通中外能力,與倫敦、紐約一同佔...
疫情困擾香港近兩年,不少本地人、內地或海外人員都重新思考工作地所在。金融業界普遍認為,香港金融人才短缺加劇,未來既須求之於內,更要求之於外,祭出更進取的人才配對計劃,才能應付ESG、數碼化和跨境新機遇...
將ESG融入投資已是不可或缺,東方匯理財富管理亞洲市場、投資和結構業務主管兼香港分行及副行政總裁安德寶(Arjan de Boer)表示,投資高ESG評級的企業不再代表放棄回報,該行已為客戶投資組合內...
【本報訊】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的通脹前景較為穩定,保持物價穩定和就業最大化是人行的工作重點。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外部衝擊等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將繼續從總量上發力,以支持經濟復甦...
近年ESG(環境、社會和管治)可投資、綠色金融等急速興起,令作為固定收益板塊同時,兼具ESG持續投資策略的產品變得觸目,綠色債券亦備受關注,而專門投資在新興市場的綠色債券需求殷切更加不容忽視。 由於...
近年,社會對於可持續發展、ESG、環保愈趨重視,也成為環球的共識。世界各國也早已經訂下時間表以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有見及此,有不少與綠色相關的金融產品相繼推出,例如綠色按揭,以下便會介紹銀行陸續推出...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成立目的是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並支持政府的氣候策略。日前,督導小組宣布推出3個綠色和可持續信息庫,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正式...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7月起帶領其管治團隊,為香港未來5年開啟新的篇章。適逢香港回歸25周年,新一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需要繼往開來,短期內振興經濟、改善市民生活質素,中長期鞏固金融中心優勢和提升國際競爭...
由本港金融監管機構、港府部門、學界等組成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公布,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信息庫、實習機會信息庫,以及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數據資源信息庫,供外界尋找相應就業、培訓資訊,也協助金...
政府正研究香港碳市場發展機遇,年利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認為,香港有條件同時發展管制性碳市場及自願性碳市場,並擔任內地碳市場的境外窗口,利用碳市通將境外參與者與境內碳市場聯繫起來。 年...
全球各國積極研究發展碳市場,碳交易日趨頻繁,市場對將碳權作為金融工具的討論亦增加。年利達律師事務所資本市場業務部合夥人林傑綸指,去年看到較多亞洲及香港投資者對碳期貨、碳遠期等碳相關衍生投資工具感興趣,...
氣候變化日益顯著催生可持續金融發展,去中心化金融(DeFi)同時衝擊傳統金融服務體系,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認為,這些金融發展新趨勢與現有體系雖有不同,但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而亞洲更是全...
立法會近日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以強化及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這也是本人和經民聯一直以來都認同並支持的。 暢通金融科技 惠及其他行業 ...
世界銀行6月7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世界經濟預計將經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減速。 世銀預期全球經濟受到能源價格急升、息口上升、供應鏈中斷等因素影響,增長率將從2021年的5...
香港回歸25年以來,一直擔當連接內地及海外的橋樑角色,帶動香港金融市場基礎不斷擴寬,躋身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目前正極力向內地有關部門,爭取容許在港上市中概股納入港...
近年政府重點力拓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引導資金配對優質綠色項目,並引述研究指亞洲未來30年氣候投資需求約66萬億美元,當中中國要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所需的資金也...
可持續發展主題的股票已經成為市場熱捧對象,投資界陸續擺放資源研究ESG相關的個股投資。駿利亨德森遠見基金-可持續未來科技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Richard Clode認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可持續發展投資...
晨星對本港逾百隻零售ESG基金的最新統計,截至5月,年內淨流入額最多的ESG基金,是法巴水資源基金,今年首5個月吸資約32.75億美元(折合逾255億港元)。雖然基金今年以來呈雙位數負回報,但放眼長綫...
再有環境、社會及管冶(ESG)新基金成功闖關,就是路博邁投資基金(Neuberger Berman)旗下NB可持續亞洲高收益基金,上月獲證監會批核。自去年底至今年5月,市料於過去6個月約有30隻ESG...
香港自疫情爆發以來,長期維持外防輸入防疫策略,外派人員以至本地人才流出香港成市場共識,金融業內人才加速流轉。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接受本報訪問時坦言,該局去年人手流失率達7%,明顯高於以往年均3%至4%。 ...
香港自疫情爆發以來,長期維持外防輸入防疫策略,外派人員以至本地人才流出香港成市場共識,金融業內人才加速流轉。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坦言,該局去年人手流失率達7%,明顯高於以往年均3%至4%。 余偉文稱,去...
可持續發展成企業必修課題下,相關融資需求大增,東亞銀行(00023)總經理兼批發銀行處主管區偉權表示,該行去年批出220億元綠色和可持續金融(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新世界發展(00017)宣布發行以美元計價的社會責任及綠色雙重債券,作為實現《新世界 2030 可持續發展願景》及「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整合的承諾之一,成為全球首間於公開債券市場,發行以美...
新世界(00017)表示,發行規模為5億美元、年息率為6.15%的綠色永續債券最高錄得超額認購接近5倍,而發行規模為2億美元的社會責任債券最終定價為T290個基點,年息率為5.875%,年期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