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下頁

搜尋結果 93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最近,看到減磅戰友Kathy的日記裏,多了用薑黃烹調的菜餚,如:薑黃蛋炒飯、薑黃焗春雞、薑黃薄餅配咖喱等。 Kathy說︰「聽說黃薑粉很有益,所以我最近不停在構思相關菜餚。」 「黃薑和薑黃粉含有豐...

16:07 2023/03/14
【抗炎食材】黃薑抗氧化抗炎恩物 營養師:助預防身體發炎所導致的長期病患

香港腎臟基金會等3個組織,上月為1,661名市民做身體檢查,發現73%市民不自知有高血脂,有近68%和56%市民不知道已患上高血糖和高血壓,另有36%人並不知道自己過重或肥胖。接受檢查的市民年齡中位數...

17:52 2023/03/06
【健康調查】六成市民「三高」不自知 市民應早識別早治療

由香港腎臟基金會、香港腎科學會、香港腎科護士學會合辦的「第18屆世界腎臟日暨第3屆香港腎臟日」,今年的主題為「健康護腎 尋四隱患」,大會今日(5日)在赤柱廣場舉辦新聞發佈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衛生...

13:53 2023/03/05
【慢性疾病】調查揭港人4大隱患危害腎臟健康 世界腎臟日8個護腎小貼士

「5年前確診患癌,但已經好翻,黎緊想幫3歲女兒買保險,但個保險代理話,呀女有可能被拒保或者張單加不保事項」,這個用戶的個案可能絕非罕見。事實上,當父母為子女買保險時,保險公司除了會問準受保人的健康狀況...

17:44 2023/03/02
【保險解碼】如果父母患上呢幾隻病 其仔女買保險都可能受影響

天氣反覆、日夜溫差大,容易誘發心肌梗塞等問題。台灣有醫護透露,深切治療部(ICU)一夜接收了10多名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患者,床位爆滿,有患者甚至在病發後短短數小時離世,提醒民眾要注意5大奪命高危因素。...

18:26 2023/02/01
【心血管健康】溫差大心肌梗塞患者激增 醫護揭ICU床位一夜爆滿【附5大奪命因素】

近年港人愈來愈注重健康飲食,尤其是即將迎接新一年,更加應該吃得再均衡一點。肉類是人體補充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大家也常聽說「吃白肉比紅肉健康」,究竟這說法是否正確?紅肉與白肉又怎樣區分呢?請來營養師張...

14:27 2022/12/30
【減肥陷阱】雞胸白肉雞髀紅肉? 營養師教分紅白肉︰過量攝取可致肥【內附簡易食譜】

寒流來襲,健康危機亦隨之湧現。台灣連日來受到寒流來襲,多人在寒流中猝死,包括1名30多歲男子。醫生指,該名年輕男子沒有「三高」病史,推測是他的吸煙習慣增加死亡風險。 最新影片 綜合台媒報道,近...

12:51 2022/12/25
【猝死危機】「無三高病史」30+男子寒流中猝死 醫生揭壞習慣增死亡風險

冷鋒殺到!面對氣溫急降,有醫生便提醒三高人士(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需做好身體保暖措施,以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誘發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如心肌梗塞、腦中風。 最新影片: ...

12:35 2022/12/01
【冷鋒殺到】氣溫急降易誘發心肌梗塞腦中風 醫生揭3類高危人士

現在流行醫美,很多女性在面上發現「礙眼」之物,如斑或粒粒,就會跑去美容院或醫美醫生把它們「毁屍滅迹」。現時要靚確實非常方便,利用科技就可把臉上不想見到之物「幹掉」,故現代女性確實比上一代的同齡女性看來...

2022/11/18
眼瞼黃斑瘤的身體訊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2日)表示,中心經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確認新增一宗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 新增個案涉及一名居於大圍的74歲女子,患有支氣管擴張和多種長期病患,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和甲狀腺亢...

18:09 2022/11/12
【類鼻疽】居於大圍74歲女確診 曾肺部感染致咳血現情況穩定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根據醫管局統計,目前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病人,相當於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患糖尿病。假如血糖水平長期偏高,或會影響身體器官功能,併發「糖尿腎」、「糖尿眼」,甚至中風等,因此,及...

14:27 2022/11/10
每10人就有1個患糖尿病 患者可否買醫療保?

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中風研究組發現,於2001年至2021年期間,香港的年輕中風,即中風發生於18至55歲的發病率增加3成。研究團隊今(27日)建議,市民要有效控制血管風險因素,尤其是高...

14:14 2022/10/27
【健康危機】港大醫學院研究揭年輕中風發病率增3成 提醒市民控制三高及減鈉

外賣愈來愈方便,很多人都會用來解決一日三餐。台灣一名37歲男子不煙不酒,生活規律,卻在身體檢查後發現很多指數不達標,還患上高血壓。經診斷罹患脂肪肝,最終靠積極做運動和飲食,改善身體情況。 最新影片:...

18:32 2022/10/11
【KO脂肪肝】男子不煙不酒生活規律仍患脂肪肝 靠一招逆轉重拾健康

內地一名48歲李姓男子在上班路上突倒地昏迷不醒,馬上被送往急症室,搶救後不治,檢查後證實死因為急性腦梗塞。死者女兒透露,父親炒菜時一向喜歡加味精,有醫生指出,此舉比起抽煙、喝酒,對血管的傷害更大。 ...

12:21 2022/10/08
【隱形殺手】48歲男子突腦梗塞亡 醫生:炒菜常加1物比煙酒更傷血管

現年85歲的謝賢,在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奬摘下影帝獎項,成為歷屆最年長影帝。在頒獎典禮上,謝賢脫下口罩發表獲獎感言時,被網民發現嘴巴歪斜,憂慮他是否曾有中風。 最新影片: 謝賢在去年接受TOP...

11:11 2022/07/19
【中風疑雲】85歲影帝謝賢嘴歪網民憂中風 腦科醫生教4字口訣判斷中風先兆

飲食高糖高油高脂,隨時患上脂肪肝。台灣一名體重98公斤的男子,10年前在公司安排的體檢,發現自己患有中度脂肪肝。男子忽略患上脂肪肝的嚴重性,覺得只要靠運動就來改善,並沒有到醫院求醫診治,10年後因為身...

10:50 2022/06/18
【脂肪肝】逾200磅男子體檢揭患中度脂肪肝 只靠運動不求醫10年後肝臟纖維化

不少人選擇每年定期做身體檢查Body Check,希望預防勝於治療;亦有部份市民因即將接種疫苗而進行體檢。挑選體檢計劃時,應考慮甚麼事項?是否檢查項目越多越好、越貴越有效?未買保險就進行身體檢查將會面...

15:30 2022/06/09
【身體檢查2022】Body Check項目如何選購? 附17間醫院和體檢中心套餐價錢比較

動物不同部位常被用作製成各式小食、菜肴。以豬為例,豬大腸、脆腸、生腸等,雖名稱都帶「腸」字,但其實都是指不同部位,口感及營養都有很大不同。台灣營養師高敏敏在專頁整理動物特殊部位熱量及膽固醇含量圖鑑,讓...

17:19 2022/06/06
【食用安全】動物特殊部位熱量圖鑑 營養師:豬小肚≠豬肚蟹膏蟹黃極高膽固醇

「Yanbie,我可以吃魚油丸嗎?」與減肥戰友Fiona會面時,她劈頭便問。面對有關營養補充品的問題,我會先了解客人進食補充品的原因,才作出建議。Fiona表示,由於腳痛問題,朋友建議她嘗試吃魚油丸。...

2022/05/16
Omega-3有降血脂消炎功效

喝奶茶等台式飲品要適可而止。廣西一名24歲男子因每日喝4杯奶茶,近日因腹痛、嘔吐求醫,檢查後發現血糖超標4倍以上,身體出現多種老年病,被送入深切治療部,險些喪命。 最新影片推介: 綜合內媒報道...

16:47 2022/05/13
【奶茶惹禍】24歲男日飲4杯奶茶血液呈牛奶狀 腹痛嘔吐血糖超標4倍入院險喪命

脂肪肝在香港相當普遍,有研究指出近四成港人有脂肪肝,其患病率隨年齡遞增。脂肪肝是指肝內積聚的脂肪超過肝臟容量的5%,其成因與攝取過量酒精、肥胖、藥物等有關。 中央肥胖、三高人士 脂肪肝高危 大部...

15:35 2022/05/10
【脂肪肝】三高及中央肥胖為脂肪肝高危族 專科醫生教6招預防脂肪肝

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健康的早餐對身體尤其重要,不少人喜歡吃中式早餐,但原來很多中式早餐看似健康,但其實暗藏致肥陷阱,台灣營養師高敏敏日前公開,15款常見中式早餐的所含熱量,以一份炒麵為例,就含有4...

18:03 2022/04/27
【減肥大作戰】15款中式早餐熱量比拼 食1條油炸鬼要踩75分鐘單車消耗

新減磅戰友Jenny可謂「減肥專家」——不勝枚舉的減肥方法:節食、運動、代餐,甚至吃藥減肥,只要聽聞成功減磅的秘訣,她都定必身先士卒,一探究竟,務求成功減肥。 減肥十多年,磅數反反覆覆,近年更開始出...

2022/04/19
成功減磅之道

居家抗疫、在家工作少郁動,不知不覺變肥了?註冊中醫師何慧欣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這段日子吃了大量美食,但消耗量減少,有機會體重直線上升。在中醫角度,肥胖分為3類,她列出各類特徵並分享飲食貼士,...

17:56 2022/04/08
【減肥大作戰】居家抗疫WFH易增磅積聚脂肪 中醫按3類特徵教減肥飲食貼士

藝人余子明於今年一月份在家中跌倒,此後活動能力大幅減弱,左邊身暫時癱瘓。家人送其入院後經醫生診斷,證實為缺血性中風;住院10日後醫院批准其回家休養。 余子明兒子Elvin接受傳媒訪問表示,爸爸出院初...

17:19 2022/03/10
【缺血性中風】余子明患缺血性中風半身不遂 腦科醫生教判斷中風先兆3招減風險

年伊始,Omicron變種病毒襲港,再度提醒我們預防疾病是維護個人健康以至醫療體系的關鍵。為迎戰第五波新冠疫情,香港已實行更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以至旅遊禁令;然而,本地醫療專家最推崇的預防方法,仍是促請...

2022/02/04
速推預防性護理 促進全民健康

傷風感冒丸、腸胃藥等是家中常備的成藥,而長期病患者亦要服用不同的西藥,香港仔坊會健康服務藥劑師吳苑彤認為,有不少人對藥物的認知模糊,除了藥分量食多食少的問題之外,有些更會出現藥效重疊或相沖的情況,從而...

2022/01/14
慎防用藥不當 諮詢藥劑師意見幫到你

高血壓並非成年人專利。江蘇一名8歲男童經常莫名地感到頭痛,由於體型偏胖,醫生為其檢查血壓,結果一測就測出上壓150、下壓100,證實屬於高血壓。 綜合內媒報道,江蘇一名8歲男童豆豆經常莫名地感到頭痛...

16:33 2022/01/04
【血壓高】8歲男童經常莫名頭痛 一測血壓150/ 100醫生揭患血壓高

心血管疾病大家聽得多,為人熟悉有冠心病(心臟及血管)及腦血管病(如中風),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陳藝賢醫生指,較少人留意是高血壓及周邊血管疾病(手部、足部、腎臟及頸血管)也屬心血管疾病之列。疫情前航班...

19:00 2021/12/26
【健康增值】本港患高血壓人口達3成 唔理會有咩後果?可以點改善?

常言「見過鬼怕黑」,同道理,理應中過一次風或者曾心臟病發,不希望會重蹈覆轍。但現實中不少心血管病患者,首次病發後仍無好好善待身體,鬆懈大吃大喝少運動,結果疾病又再來訪。事實上,進行「通波仔」及「搭撟」...

17:07 2021/12/22
【心臟危機】冠心病年輕化中年群組病發逐年攀升 醫生:睡眠不足易引起心臟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