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49 個
中國海關總署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內地4月以來疫情防控措施升級,衝擊供應鏈及港口運輸,以美元計,4月出口按年增長3.9%,好過預期,但增速較3月的14.7%大幅放緩,並創近兩年低位;進口亦繼續承壓,按年增速持平,上月為微降0.1%。國...
受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上海等地「封城」影響,中國4月以美元計價,出口按年增速放緩至3.9%,創近兩年低位。 分析認為,疫情持續及多地仍受封控措施影響,預計中國外貿壓力短期難以消退。而中國出口訂單轉...
中國4月外貿數據出爐,以美元計價,當月出口按年增長3.9%,好過預期,但增速較3月的14.7%大幅放緩,並創近兩年低位;4月進口按年持平,上月為微降0.1%。 *12:07 更新單月進出口數據 分...
【本報訊】今年是中共二十大換屆之年,各地近期持續公布人事調整消息。據新華社周五(22日)報道,中共中央決定,原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接替王東峰出任河北省委書記。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接替彭清華出任四...
因疫情爆發,內地多地封控,物流、通關受阻並擾亂國內工業生產,中國3月美元計出口增長放緩至14.7%,但仍高於預期,進口則意外下降0.1%,為逾一年半以來首降,凸顯內需不振。分析師預計,疫情衝擊將繼續顯...
俄烏衝突牽動國際貿易。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俄羅斯進出口2,430.3億元,對烏克蘭進出口295.9億元,都保持按年增長態勢。 3月對俄進出口741億人幣 海關總署數據...
國務院新聞辦今(13日)舉行的一季度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針對中俄、中烏貿易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季中國對俄羅斯、烏克蘭進出口都保持增長。 一季度中俄貿易增長三成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
俄烏戰爭爆發超過一個月,對中國的糧食供給影響開始浮現。路透社報道,戰爭影響烏克蘭的農產品出口,中國轉向美國購入108.4萬噸玉米,是自2021年5月以來向美國購入的最大宗農產品。 2021年5月後 ...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首兩個月,中歐貿易進出口貿易額超過了1,371億美元,同期增長14.8%。而在2021年,中國與歐盟進出口總值達8,281億美元,同期增長27.5%,創...
克服疫情、高基數及春節假期等多個不利因素,中國外貿實現「開局穩」。以美元計價,今年首兩月出口按年增長16.3%超出預期;進口按年增長15.5%低於預期,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對其仍有支撑。 分析師認...
俄烏戰事持續之際,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國高層已要求有關部門,確保中國自身能源和糧食供應不受戰事影響。 知情人士稱,本已擔憂全球通脹對經濟影響的中國高層,強調確保能源和糧食供應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國...
中國海關總署周四(24日)發布關於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的公告。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周五(25日)表示,中國在這個時候放寬對俄貿易限制,是「不可接受」,並稱「不能在俄羅斯入侵...
【本報訊】俄烏局勢升溫之際,中國海關總署昨日發布公告稱,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另外,中國3成進口玉米來自烏克蘭,進口玉米價格或因俄烏局勢而上漲。 俄羅斯是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在此之前,由於檢疫問題...
中國海關總署昨日(23日)發布公告,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在此之前,中國允許從俄羅斯6個地區進口小麥。法國、歐盟等其他供應國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據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農業監督機構周五(18日)表...
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宣佈,暫停接受9日和以後啟運的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立陶宛政府透露,已經數月沒有向中國大陸出口食品。 路透社引述立陶宛國家食品和獸醫局昨日(10日)郵件表示:「自去年12月以來,立陶宛...
保稅區 (Bonded Area)又稱保稅倉庫區,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新經濟性區域,受海關批准註冊、受海關監管,擁有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外國商品存入保稅區,不必繳交進口關稅,可自由出口。 當貨物...
疫情持續擾動全球供應鏈,出口定單回流中國,內地外貿進出口表現強勁。全年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以美元計價,上月出口按年增長放緩至20.9%,略高於預期;進口增長19.5%,差過預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月14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20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
中國最新外貿數據顯示,去年進出口規模創新高【詳見此】。海關總署表示,「十四五」對外貿易實現了良好開局,展望今年,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外貿運行面臨一定的壓力,但中國經濟韌性強,為穩外貿...
年前年後對中國經濟各種展望和預測中,對中國外貿進出口今年的走勢都相當關注。而今年元旦起《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國際財經圈認定中日韓因之收益最大,中國主管部門則認定將帶來多重積極效...
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雙雙走強。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今早升逾150點,突破6.36大關,最高升至6.3522,創2018年5月15日以來新高。 截至下午16時30分,在岸價官方收報6.3535,...
海外新冠疫情反覆,中國11月出口延續強勁。以美元計,11月出口按年增長22%,進口增長31.7%,增速均超過預期,料對年底中國經濟起到托底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短期看,中國出口應能維持強勢,但明年全...
海外新冠疫情反复,中國11月出口延續強勁,與進口增速雙雙超預期,對年底中國經濟起到托底作用。外貿順差持續高位料創新高,亦為人民幣匯率構成有力支撐。路透引述分析人士認為,短期來講中國出口強勢應能維持,但...
歐盟、英國、加拿大等32國12月1日起正式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0月25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遍優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籤證管理辦法》,中國海關證實從12月1日起,對輸往歐盟成員國、...
【本報訊】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進口了279萬噸澳洲煤炭。據彭博社報道,這些煤炭可能是之前未獲清關而滯留中國港口的貨物。早前由於中澳關係惡化,中國從一年前開始禁止放行澳洲煤炭進口。 報道指...
外電報道,美國、英國、日本、歐盟、瑞士、澳洲、加拿大等7個經濟體,近日中國海關當局推遲實施食品進口相關法規,指這些措施或破壞全球供應鏈。 彭博據信件副本報道,上述7個經濟體的外交官,上月27日致函中...
中國出現煤炭短缺後,上月起開始加強對化肥類商品的出口管制,依賴中國進口的南韓首當其衝,出現車用尿素嚴重短缺。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昨(8日)表示,將從中方層面努力解決該問題。 中國大使:化肥出口監管措施...
得益於全球需求復甦,中國10月出口增長再超預期。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中國10月出口按年增長27.1%,為連續第13個月實現雙位數增長;進口按年增速加快至20.6%,仍低於預期。 分析師指...
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價,10月出口按年增長27.1%,好過市場預期;進口增長20.6%,不及預期。 分析指出,盡管全球供應鏈中斷和電力短缺影響工業產值,內需疲軟,但海外需求繼續飆升,出口強勁...
【本報訊】中國海關總署近日發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遍優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簽證管理辦法》,自本年12月1日起,對輸往歐盟成員國(27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和列支敦士登等地貨物,不再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