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新興市場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久經考驗的美銀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大戶的觀點前所未有地一致: 看淡美元、美股,做好新興! 這種經典的「金髮姑娘」(Goldilock)式押注,在市場一片衰退之聲中異常顯眼,值得留意。 其中,歐...
仲量聯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受經濟金融環境動盪影響,2022年亞太區地產投資總額較2021年下跌25%,預計2023年投資總額將下跌5%至10%。不過,本地物業投資市場料將受惠於與內地通關,商用物業今年...
兔子一向給人靈活敏捷的形象,對周遭發生的事物保持警覺。富達國際建議投資者應「靈活敏捷、動如脫兔」,以把握中國經濟復甦所帶來的機遇。 富達國際亞太區股票研究主管繆子美認為,踏入兔年,富達留意到投資者對...
雖然環球股市在2022年經歷大幅調整,但港人在強積金投資上依然保持紀律,並展現出對中港股市的信心,皆因全年資金淨流入最多的MPF基金類別,仍然是中港股票基金,遠遠拋離第二位的保守基金。 根據積金評級...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新興市場策略師郝立安(Julien Holtz)認爲,儘管中資股尤其是離岸股票的估值自去年11月開始急劇反彈,但目前估值仍相對處於中性水平,加上基本面和技術指標都有利於中資股重新評級,...
港股走出寒冬步入春天,自2022年11月反彈以來領漲全球股市,「冠軍分析師」之稱的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指出估值修復仍有空間,並推薦港股3大投資主綫。 、 專訪基金...
全球金融投資市場經歷一輪洗禮,2023年有條件作出反彈,惟經濟衰退風險上升,核心配置需要具備防守性,美國投資級別債或亞洲投資級別債均有助投資組合平衡風險與回報。 2022年,投資市場面對不少...
更新: 上一版提及的兩種情況,最終都沒有發生,日本央行公布維持利率目標不變,市場猜測會取消的YCC政策亦繼續維持不變,換言之就是堅持寬鬆貨幣政策。決策公布後,美元兌日圓隨即升穿130水平,日經指數大...
「超額儲蓄」即人人存錢,對經濟、內需都不是好事,2022年內地銀行存款大增7.94萬億(人民幣‧下同),再看中國GDP全年僅增長3%,可以反映,「超額儲蓄」的殺傷力有多強。 不過,從另角度看,202...
近幾年中美關係緊張,兩國經貿合作減少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面對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不確定,跨國企業局部轉移供應鏈分散風險下,越南成為產能轉移的首選之一。越南政府看準機會,擬為其資本市場拆牆鬆綁,壯大股市,...
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昨日在瑞士舉行首次面對面會談,歷時約兩個半小時,是繼上月的外長通話後,中美另一次高層接觸。雙方同意加強宏觀政策溝通...
近幾年中美關係緊張,兩國經貿合作減少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面對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不確定,跨國企業部分轉移供應鏈分散風險下,越南成為產能轉移的首選之一。越南政府看準機會,擬為其資本市場拆牆鬆綁,壯大股市,吸...
隨著去年美聯儲大幅加息,經濟開始回落,而商品價格整體也出現下滑,加上今季稍後通脹數據對比去年第一季後期通脹急升的基數效應,將支持今年通脹逐步下行,所以預期年內美聯儲會進一步放慢加息,並於今年3月或5月...
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過去不斷延伸支援初創企業覆蓋面,包括在2021年以錨定投資者身份投資AEF大灣區創業基金。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周駱美琪表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里巴...
英雄所見,略同。那麼一批英雄、精英,他們對2023年有何略同? 有家Visual Capitalist's Prediction Consensus,他們年年都做個前瞻預測。他們往績如何? 台海無...
2022年以來,伴隨美聯儲開啟激進加息週期,美債和美元走勢淩厲,新興市場遭受日益嚴峻的外溢性衝擊。個別經常帳戶持續逆差、本幣滙率高估、國內資產價格虛高的經濟體,如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黎巴嫩、緬...
環球資金搶攻中資股,巴西對冲基金Vista Capital指出,旗下基金增加中國股票,因為中國穩經濟措施、居民儲蓄率高、估值吸引、放寬監管,以及經濟重啟。 Vista指出,這些利好因素是其他國家沒有...
人民大學金融研究院今日(16日)發布《劫后重啟︰后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和中國未來》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有望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報告指出,疫情後的世界面臨很多新舊挑戰,相比疫情前...
提起「躺平」這個潮語,近年流行這股低物慾、低消費的生活主義,令愈來愈多人忽略了要為未來籌謀及儲蓄,或會影響退休規劃。 預料2023年上半年可望從數據上看到中國經濟復甦,內需或會取代出口,主導經濟。 ...
讀者馮小姐問 : 本人有一筆半年的定期款項剛剛到期,看到最近的1年定期存款利息已經升到5%,穩定的回報確實非常吸引,但眼見港股在快速地上升,想投入股市卻又擔心再跌,不知應該把資金投放在甚麼地方比較合...
不少大行都看好今年的股市表現,但渣打財富管理團隊卻認為, 新一年仍需低配股票,反而應趁債息高企,重倉債券。該行今日發表了《2023年展望》報告,概述未來一年在經濟增長持續面臨挑戰下的投資策略和關鍵投資...
無論歐美,就業市場失衡與工會的快速崛起,正改變全球化40年以來的長期政經格局,低薪酬增長的年代,可能已難復還。 雖然,市場極度聚焦於單月的通脹數字(Inflation),但從長綫的角度看,關鍵的趨勢...
內地券商浙商國際指出,市場對於穩增長政策加碼和疫情開放後經濟復甦的強預期已經形成,當下「強預期弱現實」的局面仍需要未來經濟數據回暖來進一步驗證預期。看好港股市場此輪反轉的持續性,但短期調整恐難以避免。...
受疫情的影響,令2022年全球經濟受衝擊,加上俄烏衝突持續,令能源及商品價提升,全球滯脹接踵而至。 對於2023年全球的經濟,日前世銀大削2023年經濟預測,並指全球GDP今年可能只增長1.7%,較...
世界銀行發表半年一度的全球經濟前景報告,大幅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1.7%,並指高通脹、高息及戰爭等因素,可能引發全球衰退。 高通脹高息戰爭 美GDP料僅增0.5% 世銀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
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非常動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熊市中幾乎人人都在虧損。債券熊市又恰逢幾十年來利率上升最快、最顯著的時期,對所有風險市場都構成巨大的阻礙,沒有投資者能獨善其身。 而藉梳理2022...
聯儲局掌握人的「高度」與加息的「幅度」,坊間有很多說法,甚至玄學說法也被搬出。 「加息治脹」是環球央行的常見操作,2023年美國息口、通脹真能一如市場期待般實現嗎? 近日,「儲局綫人」訪問舊金山聯...
世銀大削2023年經濟預測,並指全球GDP今年可能只增長1.7%,較去年6月預測的3%增幅大幅調低,如果預測屬實,這將是過去30年來倒數第三低,僅次於2009年和2020年。 世銀同時警告,任何新的...
逆全球化、高通脹, 美元及債息突破數十年下降趨勢, 當一切趨勢都出現改弦易轍的大變動後, 一些早已被遺忘、當日被視作失效的經濟理論, 可能重新復活過來, 而根據該等理論推算出的通脹率, 分分鐘會睇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