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 下頁

搜尋結果 305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近來社會上有多宗大大小小的輕生事件,屯門企圖謀殺及自殺案、跟車工人跳汀九橋、《全民造星5》參賽者女友墮樓等,還有日本演員一家三口輕生,引起各界關注。輔導心理學家余鎮洋詳細解說,絕對要正視問題,希望不會...

2023/05/30
多單輕生個案惹關注 忌避談宜溝通 早求助減低風險

「早晨,小妹妹真可愛!係咪返學呀?」,一名小女孩跟媽媽在電梯口撞見鄰居,陳師奶閒聊著,可是本來開心哼唱著兒歌的小妹妹,立即變得緊張,低頭兼緊緊合起嘴巴躲在媽媽身後,還流汗、搣手指、身體僵硬釘在原地不動...

17:55 2023/05/26
【關注SEN】童年被罵好蠢啞巴留陰影 選擇性緘默症女生當言語治療師助孩子

筆者最近看了一套很燒腦的懸疑電影《潛眠叛變》,故事講述探員Danny在調查一系列銀行劫案的過程中,發現一名如幽靈般的危險男子,驚覺案件和此人竟與其失蹤女兒有關!在靈媒Diana 的協助下,他嘗試追查並...

11:17 2023/05/16
【潛眠叛變】催眠是心理學中常被提及話題 拆解催眠風險與假記憶體綜合症

身為媽媽的您,必然能體會當初懷孕、生孩子的心情,是怎樣的既興奮又忐忑。興奮是因為這珍貴的生命即將因您而降臨;而忐忑,是當這小人兒誕生後,隨之而來您所要面對的一切嚴苛處境。您不能逃避,因為您將要以全新的...

19:35 2023/05/12
【產後抑鬱】新手媽媽迎接翻天覆地的改變 心理學家拆解5大產後抑鬱徵兆

英國政府數據顯示,公務員去年因壓力及其他心理健康問題請病假數目,累計共逾77.4萬日。數目創歷史新高,較前年的逾55.8萬日增38%。數據亦顯示,在過去10年中,政府核心部門僱員申請心理健康病假數目一...

14:18 2023/04/11
英公務員心理健康病假按年增38% 工會歸咎低人工

近日,民建聯亦接獲多宗求助個案,涉及款項達9萬至150萬港元不等,當中有發卡銀行以「嚴重疏忽」為由,要求被盜取信用卡的市民自行償還高達50萬元簽帳款項,令苦主蒙受身心壓力...

14:36 2023/04/10
【盜用信用卡】苦主斥銀行推卸責任 以「嚴重疏忽」為由要求償還簽帳逾50萬元

近幾年出生的小朋友,總不時冒出一句「為何他不用戴口罩」的疑惑。在他們眼中,口罩就如衣服一樣,外出時定必穿妥戴好,當終於迎來無罩生活時,又是另一新挑戰。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便為此提供5大錦囊,幫助...

2023/03/25
慎防社交焦慮症5大建議 助小朋友重過 無罩生活

你上次放下手機,好好和自己獨處,是甚麼時候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網路,幾乎是完全攻佔我們的生活,填滿我們的每分每秒,甚至連吃飯時,也用網路信息作餸菜。一不留神,混了蟑螂也照吞。這雖然是戲言,但原來...

2023/03/25
放不下手機 減不了肥

幼童上學,與父母分開容易出現負面情緒,而患上分離焦慮症感到不安。有馬來西亞一名3歲女幼童,首日返學已經難捨父母,趁沒有人為意時,竟試圖從校門的縫隙爬過欄杆,企圖逃學,女童媽媽笑稱:「女兒跑去找她爸爸!...

13:05 2023/03/22
【逃學威龍】3歲女童想爸爸 首日上幼兒班爬欄杆「逃學」

都市人壓力大,睡眠質素變差也是常發生的事。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有35%的人在一周內會至少半夜起床3次,研究指出原因有6種,除了飲太多水導致尿頻外,患上睡眠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都是原因之一。 最...

10:07 2023/03/14
【睡眠危機】6個原因半夜總係紥醒? 醫生:恐是疾病先兆

不少學生都因為好奇而玩碟仙,更因而玩出禍!哥倫比亞有28名女學生就玩西洋碟仙出事,集體出現昏厥、焦慮等症狀送院,有家長認為是學生玩西洋碟仙所致,並質疑校方容許學生在校內玩,校方則指正等待醫療報告。 ...

12:03 2023/03/10
【貪玩出事】28名女學生校內玩西洋碟仙 現昏厥焦慮徵狀集體送院

作為一個教育心理學家,在育兒路上是否較平坦、一切都順風順水呢?兩孩之母、教育心理學家盧定欣(Diane),曾面對產後情緒失控、孩子學校面試失敗及吃玩具等問題,她直言身為專家亦會出現瀕臨崩潰的情況。「育...

17:53 2023/02/21
【育兒心得】專家湊仔也有崩潰時刻 教育心理學家港媽:育兒沒有必勝理論

都市人愈來愈重視長休生活和身心健康,在缺乏健康保障之下,一但身體不幸出現危疾或嚴重疾病,影響收入和生計之餘,更面臨著巨額及持續的醫療費用,有調查顯示,不少港人認為有關醫療支出及壓力會一直增加,加重市民...

18:37 2023/02/20
【醫療保險】應對健康保障不足 37%港人放棄治療

作為一個教育心理學家,在育兒路上是否較平坦、一切都順風順水呢? 兩孩之母、教育心理學家盧定欣(Diane),曾面對產後情緒失控、孩子學校面試失敗及吃玩具等問題,她直言身為專家亦會出現瀕臨崩潰的情況。...

2023/02/08
港媽教育心理學家 育兒沒有必勝理論 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有開心童年

對於精神病,香港人會戲謔為「黐綫」、「入青山」,歷久磨不掉的標籤,病人有病不敢言甚至諱疾忌醫。 正因為精神科病房一般不會開放參觀,或多或少增添了神秘感。其實精神病猶如人患上其他長期病般會發生在任何人...

18:02 2023/02/03
【非常醫生】醫生解說兩個精神科病房傳言真相 白色「啤房」+綁手綁腳打「懵仔針」

影帝梁朝偉(偉仔)一向予人行事低調的感覺,不少影迷更認為,偉仔一雙迷人電眼十分殺食。但偉仔最近就在網上社交平台「抖音」拍片承認,他其實是有「社交恐懼症」,面對初次見面的陌生人會緊張,偶爾也會把自己藏起...

11:20 2023/02/02
【社交恐懼】梁朝偉認有社交恐懼症 醫生拆解社恐9大徵狀

針灸治療時,人們自然靜下甚至入睡,或清醒者全程感受針下痠軟痛減過程;或有些健談的,亦喜歡問問針灸拔罐何許之物也,治療效能云云。每天歡喜與知音針友交流,夫復何求! 針灸源遠流長,據說最早的針治療行為,...

2023/02/01
談談針灸何效之有

白內障多數出現於60歲或以上人士身上,是指眼球的晶體變得混濁,病人通常因為視力逐漸模糊,視力受影響而求醫,過往屬年紀大的退化問題,但近年也有年輕化趨勢。 白內障沒有治療藥物,病人需通過手術更換人工晶...

2023/02/01
白內障手術的時機

對於精神病,香港人會戲謔為「黐綫」、「入青山」,歷久磨不掉的標籤,病人有病不敢言甚至諱疾忌醫。 正因為精神科病房一般不會開放參觀,或多或少增添了神秘感。其實精神病猶如人患上其他長期病般會發生在任何人...

2023/02/01
精神科醫生需具備3大條件 陳君訥 行醫讓我經歷人生百態

小朋友牙牙學語, 有一些特別喜歡說話,但亦有一些不知道為什麼總不敢在別人面前說話,彷彿就像被一些恐懼所籠罩。有時甚至很想說話卻像被卡在喉嚨一樣無法發出聲響。現時大家便會將這些「文靜」的學生當成只是「怕...

17:05 2023/01/16
【焦慮症】小朋友陌生地方不說話未必是怕醜 可能是患了「選擇性緘默症」

英國日前發生一宗誤診意外,一名年僅22歲的男大學生原本因偏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就醫,結果多次被醫生誤診為焦慮症,最終在1個月後因肝腎衰竭死亡。 最新影片: 綜合外國媒體報道,22歲的英國男大學...

12:27 2023/01/16
【誤診意外】22歲男大生嚴重偏頭痛 遭多次誤診焦慮症1個月後肝腎衰竭亡

人與人之間經常會有很多比較,而經濟能力更是重要的比較因素,影響著一個人的自尊。即使是相熟的朋友,對於收入和個人財富也是絕口不提,可能是因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怕說出來自己窮過別人。假如你在自年少時期已經...

11:00 2023/01/08
自覺較窮更易接受被欺凌? 科學拆解「經濟平等感」的重要性

香港是都市味甚濃的城市,我們當然早已習慣都市的生活模式,很難改變或捨棄,且亦不見得個個要過歸隱田園的日子。但至少我們要知道,像香港這樣的急促都市生活模式,其實住在裏頭的人,很容易精神健康出問題。 英...

2022/12/20
大自然的神奇治癒力

人總是傾向安於現狀,害怕新環境、新挑戰。面對熟悉的事情,我們較能輕鬆處理,在生活上遇到不確定的情況,就難免感到焦慮,例如新冠疫情正正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例如我是否確診?...

2022/12/03
疫情削精神健康 港應積極應對

富衛香港宣布,推出市場首創的精神健康保障方案—「智.守衛精神健康保障計劃」,範圍涵蓋初步診斷及轉介、門診及住院治療以至住院後的保障,更提供度身訂造的家人支援服務。此計劃鼓勵大眾主動關注自身的精神健康,...

18:30 2022/11/30
【保險保障】富衛推精神健康保障方案 門診診症可獲高達80%賠償

疫情持續近三年,面對幾度停課復課局面,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綫」調查發現,在5,160名受訪中學生中,逾46%壓力指數屬偏高,24%更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傾向。青協建議學校多關注學...

2022/11/30
近半中學生壓力偏高 24%有焦慮傾向

醫療通脹下,醫療保險加價漸漸成為常態。10Life統計,年初至今最少有9間保險公司、合共最少23款醫療保險加價,包括AIA友邦、安盛AXA、Bupa保柏、China Life中國人壽、Chubb安達人...

12:19 2022/11/17
【保險加價】最少23款醫療保險加價 最多加價26% 一招應對方法

上期詳細講解男性更年期的成因和徵狀,相信讀者明白到不只是女性才會經歷更年期。要有效處理男性更年期的徵狀,除了藥物治療,健康的生活模式也十分重要。 最新影片: 如何診斷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

18:12 2022/11/11
【更年期治療】3種狀況判斷男性更年期 醫生解構荷爾蒙治療助紓緩徵狀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壓力無處不在,青少年要面對讀書壓力,成年人要面對職場壓力,新冠疫情帶來史無前例的壓力,令全球人類感到疲累和喘不過氣來。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三都是國際壓力關注日 (National...

00:00 2022/11/02
【國際壓力關注日】過量壓力帶來負面情緒 醫生教5招減壓方法

這幾年,受疫情影響、經濟走差、移民潮令很多家人分離等等因素,都令很多人都過得不好。表面上,我們面對最大的敵人是新冠病毒,但實情是面對更大的問題是精神健康問題。我身邊有社工、醫生、心理學家朋友,他們不約...

08:00 2022/10/29
【玄人‧峰語@iM網欄】斗數論命 擇強宮出擊勝過亂花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