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74 個
感冒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2歲男童於2016年因氣促等病癥而於醫生診所聞氣後死亡,死因研訊今(25日)續。為男童安排聞氣的醫生梁蔭基續供稱,他事發時在排版補寫的資料,是由護士詢問死者家人所得。死因裁判官質疑,梁先由死者家屬取得...
2歲男童於2016年因氣促等病癥而向診所醫生求醫,男童獲醫生安排於診所內聞氣,惟醫生其後發現男童情況不妥,為男童急救後將其送院,男童經搶救後不治。死因庭今(24日)就事件展開死因研訊,死者父親供稱,診...
本港昨日新增190宗新冠病毒確診,第五波高峰以來首跌至少於200宗。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指,除非新變種病毒流入社區,否則對整體疫情審慎樂觀。對於歐美國家出現多宗猴痘確診病例,認為毋須針...
建築公司項目經理2021年於試用期期間感染新冠肺炎,在留院期間接獲上司透過whatsapp 通知將他解僱,項目經理今(23日)由平機會代表入稟區域法院,指控前僱主違反《殘疾歧視條例》,要求前僱主賠償約...
本港疫情回穩,近日確診宗數維持200至300宗。三名港大學者包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於(20日)報章撰文,估算本港在第五波疫情後,社區應有7至9成人口具防具備防重症之屏障,認為本港再出現第...
患嚴重抑鬱的54歲無業婦,於2019年10月中,稱因擔心16歲女兒感情事,於飲料落藥給女兒飲用後,再割其手腕及扼其頸致死。無業婦早前獲控方接納以精神失常減免刑責基礎承認誤殺罪,今(17日)於高院被判監...
天文台指出近日受一道活躍低壓槽影響本港,有大雨和狂風雷暴,而周六、周日天氣仍不穩,有大雨或暴雨出現。有家長表示日前兒子有擔遮,可是當天晚上開始傷風感冒。註冊中醫馬琦傑「中醫爸B」拆解大雨淋病的原因及9...
港人工作繁忙壓力大,不健康作息令體内易積聚毒素致病。坊間充斥號稱能讓身體排毒的產品,主要鼓吹「美顔瘦身」,但從中毉角度而言,盲目進行排毒隨時更傷身。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在「CheckChec...
北京疫情仍在發展,連日新增雙位數確診。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發現多例感染者出現呼吸道症狀後核酸檢測仍為陰性的情況,提醒市民即使核酸檢測陰性,仍不可掉以輕心。 在昨日(4日)的北京市新型冠狀...
中國移動香港(CMHK)推岀線上問診及醫療應用程式「醫聊通 Dr. HK」,提供線上及線下的醫療服務,包括:查閲診所資料並預約門診、醫生遠程視像診症及配送藥物上門等。由 CMHK 及本地電子醫療保健平...
疫情下數碼化生活已成常態,同時港人防疫意識提高,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對便捷的醫療服務需求上升。中國移動香港(CMHK)宣佈首次推岀線上問診及醫療應用程式「醫聊通Dr. HK」,提供涵蓋線上及線下的...
本地疫情放緩,小學在早前已分階段恢復半日課堂,但家長難免擔心小朋友回校過群體生活,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加上早前有報告指兒童染疫後患重症或併發症的機率甚高,令復課蒙上陰影。兒科專科醫生張傑認為只要小朋...
上海新增本土個案居高不下,感染者累計已超50萬。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孫曉冬介紹,本輪疫情病毒傳播有三大特點:傳播速度快,平均潛伏期3至4天;傳播力強,一個人平均可以傳播9.5個人:隱匿性強,無症狀感染...
腦霧、疲倦、精神不振等為常見的新冠後遺症,困擾多時,可如何改善?註冊中醫師林家揚在「醫藝同行 Eli Care」facebook專頁發文,講解「長新冠」的調護方法,疲倦是十分常見的後遺症之一。他講解不...
英國一項研究指,民眾如接種3針新冠疫苗有效縮短感染Omicron變種後症狀持續時間,平均持續時間更僅為感染普通感冒症狀持續的一半時間。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的毒性正逐漸降低,而且加強劑更能大幅縮短症狀持...
最近不斷咳嗽,痰中更帶有血絲?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在「CheckCheckCin」facebook專頁指出,若還出現喉嚨乾痛、唇鼻乾燥等症狀,則很大機會屬於「風燥咳嗽」。她講解風燥咳嗽的特徵...
孕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不免會擔心影響胎兒健康。註冊中醫師黃晶晶懷孕3個月時,確診感染Omicron,一度喉嚨痛至失聲,至第13日才被送院。在家等候期間,她服用中成藥及配搭食療紓緩症狀,目前已完全康復,...
感染鼻竇炎後果可大可小,切勿輕視病徵。美國加州一名女子早前出現鼻塞症狀,以為只是小感冒,未料卻患上鼻竇炎,更感染腦部,須切除部分頭骨保命。 現年25歲的Natasha Gunther是一位武術教練,...
疫情嚴峻,確診人數每日持續上升。若確診,我們可以如何自救?食喉糖可紓緩喉嚨痛? 服食必理痛又有沒有消炎作用?今集《活得健康啲》請來屈臣氏註冊藥劑師黃楚瑩(Nicole)為我們一一解答。 喉糖 ...
疫情嚴峻,確診人數每日持續上升。除注重個人衛生外,進食維他命產品能否有效預防?又應該如何選擇?今集《活得健康啲》請來屈臣氏註冊藥劑師黃楚瑩(Nicole)為我們解答不同維他命功效及正確食法。 預防勝...
本港新冠肺炎感染個案依然徘徊七、八千宗,不少人「中招」後仍要面對連串的復康後遺,例如痰多咳嗽不止甚至是肌肉痠痛及腹瀉,對患者來說不無困擾。 以下由中醫師推介多款輕症患者病狀紓緩食療湯水,種類多元,男...
疫情下很多市民開始注重攝取營養素提升免疫力,其中維他命C保健品更一度引起搶購;甚至不少市民印象中只有檸檬、橙這類柑橘類水果才富含維他命C。澳洲註冊營養師 潘卓琳(啊家)日前在Instagram發佈影片...
喉嚨乾痛至聲音沙啞,怎樣化痰止咳?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在「CheckCheckCin」facebook專頁表示,針對最近常見的偏熱咳嗽症狀,中醫理論將其分為風熱、痰熱、肺燥三種。她先講解「風...
不少確診者檢測轉陰性後仍有不適,出現咳嗽、痰多等新冠肺炎後遺症狀。註冊中醫師李廣冀向TOPick分享2款止咳化痰湯水,針對寒咳、熱咳、喉痛、氣管敏感、咽喉痛等新冠後遺症,有助健脾清熱潤肺。 最新影片...
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續,至今已累計逾112萬人確診,不少確診者出現喉嚨劇痛病徵,食不下嚥,從而只選擇進食白粥之類食物。澳洲註冊營養師潘卓琳 (啊家)在社交平台發文,籲出現喉嚨劇痛的確診者要注意均衡飲食。除...
新冠疫情當道,大家多聚焦防疫、感染徵狀及復康治療等方面,較少關注染疫與視力風險的關係。 原來紅眼症也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早期徵兆,而人們擔心飛沫會否因落入眼睛而受感染、戴眼鏡對防疫有無作用等等疑團,以下...
疫情下市民紛紛開始注重身體健康,更向中醫角度學習調理身體。註冊中醫師馬琦傑在個人Facebook發文,指出中醫調理不只分寒熱,而是區分9種體質。 他引述《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的標準,列舉人體體質可分...
新冠疫情嚴峻,港府早前指將加強中西醫合作以助抗疫。由逾百位中西醫藥界及專業人士發起的「香港中西醫結合抗疫聯盟」今日(25日)舉行發布會,指聯盟將作為平台,進行捐贈抗疫物資、中醫/西醫線上線下義診、防疫...
本港現每日仍有逾萬宗確診,不少市民在網上分享染疫經驗。近日有網民在Facebook討論區發文,分享個人確診經歷,並推薦市面上某款口腔噴劑,指使用後大大改善喉嚨痛及咳嗽症狀。有急症室專科醫生提醒,口腔噴...
以冷壓果汁起家的本地品牌Bless,最近研發新產品「檸檬鹼性水」,以5%檸檬汁撘配95%鹼性水的比例,推出既有營養及美顏功效,又能中和人體酸性的無添加清新飲料。 最新影片 比人手榨汁更易封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