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37 個
通縮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隨著地緣局勢不停升級,市場對通脹的看法開始再度出現微妙的改變, 央行放水論、經濟過度刺激論、供應短期受阻論、通脹是結構性論是過去至今, 對通脹的4大主要爭論點,本文將續一拆解 ...
市場對於房地產市場極度樂觀,每次一有救市消息就爭相「撈底」: 中國國務院上周批准設立房地產基金的計劃,將用於支持12家出險房企和部分地方政府新近選定的其他房企。 據指基金期將從中國建設銀行獲得...
7份美國股市的反彈約3.7%,或增強投資者股市上升的信心。不過,摩根丹利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的Lisa Shalett表示,這不過又是次假象。 Lisa Shalett認為,投資者預期通脹正在見頂和...
美國通脹高企,市場預計聯儲局會在月底的議息會議中加息0.75厘。不過,有「科技女股神」之稱、方舟投資(ARK Invest)創辦人Cathie Wood表示,聯儲局無視通縮跡象,繼續積極加息以對抗通脹...
市場擔心美國經濟正走向衰退,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並轉投美國國債。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指,下半年極可能是增長放緩和利率上升的時期,又預計,標普500指數今年夏天可能會在3,800至...
安倍晉三作為日本在任最久的首相,頭號政績無疑是「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令沉寂20年的日本經濟重現生氣。惟抗疫不力卻成為他的最大敗北,甚至埋下再次因病請辭的伏綫。 經濟復甦 成最重要政治...
安倍晉三作為日本在任最久的首相,頭號政績無疑是「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令沉寂廿年的日本經濟重現生氣。惟抗疫不力卻成為他的最大敗北,甚至埋下再次因病呈辭的伏線。 安倍2012年底第二次擔...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身亡,終年67歲。安倍晉三在2006年首次拜相,成為戰後日本最年輕首相,2008年安倍晉三重返政壇,2012年9月再當選自民黨總裁,同年12月再度拜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底推出...
艱苦「穩大盤」的上半年即將結束,內地近來接連放寬防疫政策,為下半年「拼反彈」做準備。中國迎戰「三重壓力」的通縮擔憂同時,全球正面臨嚴重通脹威脅,與西方經濟周期的逆轉,也引發了中國機遇的新論。 202...
美國通脹高企,不過有科技股女股神之稱的Cathie Wood認為,通脹將會回落,因美國公司現時庫存龐大。Cathie Wood表示,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庫存激增,認為這突顯其一直認定通脹最...
繼上次耶倫及拜登將通脹的責任推給儲局主席鮑威爾後,最新耶倫與拜登內部似乎亦出現內閧。 根據這位財長傳記《耶倫傳記》的預發本,耶倫曾因擔心通脹問題而敦促拜登政府將1.9萬億美元的救援計劃縮減三分之一...
繼去年2月耶倫與薩默斯的論戰半年前塵埃落定後,隨着衰退預期及訊號猛閃,新一輪的儲局論戰再度浮出水面,兩派的說法同樣大相徑庭。最新有「小巴菲特」阿克曼指,要麼儲局鐵腕收水,要麼投資者便要迎接政策失誤下的...
隨着各國逐漸接受與新冠病毒共存,環球通脹原本或將見頂及可能在2023年前回落,然而,俄烏衝突令局勢更加複雜,為市場帶來額外衝擊。 通脹衝擊過後,往往會因為供應恢復和需求放緩而導致通縮。 極端現象正...
美國急加息及縮表預期不斷升温,全球主要經濟體料同步急加息收水,近日對中港股市困擾一直揮之不去。日本央行昨一如預期未有收緊貨幣政策,並出乎預期誓言無限量買債壓低債息,意外為亞洲市場迎來一股清泉。 日央...
內地通脹略為升溫,國統局稱3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升1.5%,高過市場預期的1.4%,較2月0.9%略為加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上升8.3%,高過預期的8.1%,但慢過2月的...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縮稱CPI,或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價格變動,為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香港亦有相應的指數。不過,該指數並不能完全反應...
Center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James Abate表示,由於利率上升和地緣政治憂慮,股票的價值正在下降,這可能導致股市在一年或更長時間區間波動。 Adate指,市場目前正...
市場近日重新興起「買股可抗通脹」的說法,一方面債息急升債價急挫,商品特性不適合長期投資,因此雖然通脹會令儲局收緊幣策,但股票仍然是最佳選擇,不妨研究一下此說法是否有歷史數據支持。 歷史顯示,通脹如果...
再通脹又稱為通貨再膨脹(Reflation),再通脹是指在通貨緊縮時期,卻存在着隱性通脹,物價普遍呈抗跌性或一般物價水平雖然下降,但幅度要遠小於CPI的降幅,貨幣運行與物價運行完全呈背離狀態。只要經濟...
有科技股女股神之稱的Art Invest創辦人Cathie Wood周四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旗下專注創新科技的投資組合被嚴重低估,相信近期的拋售只是暫時性的,通脹對成長股的拖累最終會結束。 「相對...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升幅雙雙回落,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1月份,CPI按年升0.9%,增速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升1%,連跌2個月,創4個月新低...
根據既定機制,政府按社援指數每年11月1日至翌年10月31日的12個月所反映的通脹或通縮率,調整綜援計劃標準項目金額和公共福利金計劃津貼(即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 )金額。惟因上屆立法會會期...
日本零食「美味棒」不但是日本國民的童年回憶,亦深受港人歡迎。「美味棒」公司Yaokin宣布,因近期通脹決定43年來首次加價。據悉「美味棒」將加價2日圓(約0.14港元),消息令不少日本民眾感到驚訝及難...
普徠仕股票部投資組合專家Laurence Taylor預計,通脹將於2022年由高位回落,但潛在風險包括新冠變種病毒以及中國遏制Omicron變種病毒的政策,其重要觀點如下: 我們預計,通脹壓力將於...
日圓持續貶值,近日美元兌日元上周曾見115.82,為2017年1月以來最低。據外媒報道,迅銷(06288)旗下服裝零售商Uniqlo首席財務官Takeshi Okazaki指,日圓疲弱推高原材料和運輸...
在疫情下,樓市趨勢令人迷惑及關注。的確,第五波疫情令本來在新年前的樓價微調階段整頓得更深及更持久,但因為樓價及購買力結構沒有改變的關係,我期望後市會如「2022年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一文中的「樓價顛覆...
美國聯儲局上周宣布議息結果,聯邦基金利率維持於0至0.25厘之間,符合市場預期,同時亦宣布下月起加快減買債速度,由每月減150億美元增加至每月減300億美元,希望在明年3月結束買債。另外,聯儲局又預計...
女股神、方舟投資創辦人Cathie Wood重申,未來一年金融市場與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通縮而非通脹,並繼續看好「宅在家」(stay-at-home)類別的股份。 重溫今早《ET開市直擊》唐牛為你分...
從上周五總理李克強預告「適時降準」,到周一應聲下調,央行的閃電操作拉開新一輪穩增長序幕。一邊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另一邊是房地產債務危機惡化,金融槓桿的天平從「去槓桿」重回「穩槓桿」,經濟界有論,是過去...
市場上很多評論都在說全球在面對滯脹風險,何謂滯脹?滯及脹是兩個不同的現象:滯是指經濟衰退,需求不足;脹是指物價不斷擘升。 筆者認為在歐美有脹,暫時並沒有滯。新冠疫情雖然短暫影響需求,但政府不斷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