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

搜尋結果 361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南區黃竹坑港鐵站上蓋新盤Blue Coast上周六開售,首批連加推的422伙即日幾乎全部沽清。筆者對於這個「輸少當賺」的樓盤早就充滿期待,果然不負眾望,「深水炸彈」再次炸響本港樓市。 在筆者眼中,樓市...

2024/04/10
住宅新盤暢銷 商業市況黯淡

港府繼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取消供樓增加2釐壓力測試、以及放鬆多1成按揭貸款額之後,日前金管局再推9項支援中小企措施,11間銀行不要求按時還款按揭的客戶提前還款,亦會按「還息不還本」計劃支援有困難客戶。以...

2024/04/03
撤辣撑經濟 量升價不升

偉華集團旗下黃竹坑甲廈項目偉華匯(VIP)近日正式落成,日前舉行開幕儀式,業主圈中好友均有出席,場面熱鬧。 包裝業務起家的偉華集團,近年開始進軍地產,而集團一向以黃竹坑為基地,經多年收購的甲廈重建項目...

2024/04/02
黃竹坑甲廈偉華匯開幕 業界人士齊捧場

住宅市場形勢已經逆轉,終於打破了多年困局,迎來小陽春。值得欣慰的是熾熱的交投並沒有立即將樓價推高,像日前將軍澳新盤,開售當天首輪368個單位全部「一Q清袋」,銷售策略之所以成功,或許是因為地產商聽到了...

2024/03/27
住宅已復甦 工商仍困難

自從上月28日港府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後,住宅樓市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樓市調控措施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歲月,當年的臨時措施變成長期政策,而且維持了14年,的確令人難以置信,到今天完成歷史使命,也算是一個好結局...

2024/03/20
樓市三個月見真章

撤辣後的第一個星期,新盤錄得近千伙交投,成交宗數是之前的5倍,業界人士形容「旺到爆」。樓市小陽春沒有在農曆年前出現,卻在春節後來臨,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全面撤銷辣招後,累積多年的購買力一下子爆發所致。...

2024/03/13
小陽春來臨 大減價繼續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正式出爐,這是近年來最有驚喜的一份預算案,其中的焦點關於實施近14年的樓市調控措施(樓市辣招),終於宣布全部撤銷。雖然全撤辣招是香港主流民意,但還是令外界意想不到,因為通常政府如何...

2024/03/06
全面撤辣新盤暢銷 後市又如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公布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取消額外印花稅、新住宅印花稅、買家印花稅樓市「辣招」。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蔡志忠指,撤辣是遲來的春天 預期樓市量升價穩。社會各界對港府全面...

13:11 2024/02/28
財政預算案2024│香港專業地產蔡志忠:撤辣是遲來的春天 預期樓市量升價穩

香港經濟前景嚴峻,中央積極回應特區政府和香港民間的強烈要求,公布增加內地居民來港旅遊,下月6日進一步開放青島市及西安市自由行,這兩個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人,每年的生產總值(GDP)也超越萬億元,消...

2024/02/28
增加旅遊城市 能否衝出困境?

繼去年住宅樓市總成交量僅錄得約4.6萬宗,創有紀錄的33年以來最低後,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4天假期內,全港十大指標屋苑竟也錄到零成交,同樣創出有紀錄以來農曆新年的零成交紀錄。坊間有聲音不斷呼籲港府在月底...

2024/02/21
外資言論唱淡 我們應有信心

面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寂靜,股票市場的萎縮,以及樓市交投的蕭條,我們必須承認經濟正處於低谷。 筆者曾經多次撰文呼籲港府盡快推出救市措施,原因並非想推高股價或樓價,而是要增加行業的流通量,幫助股市集資、政府...

2024/02/14
改變逆境唯一絕招

近日有傳聞指中央政府正考慮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包括設立2萬億元人民幣的平準基金,以離岸資金通過滬深港通來購買A股的消息;雖然上述消息未經證實,但接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於...

2024/01/31
內地萬億救市 港股樓現生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研究開徵資本增值稅,立即引起市場恐慌,股市兩日跌近千點,樓市蝕讓頻頻。外資大行報告指出,倘真正實施資本增值稅,樓市將出現恐慌性拋售,而現實是財爺只是講一講,樓股便首當其衝,雖然樓市是...

2024/01/24
市場信心薄弱 不宜放風試水溫

港府赤字十分嚴重,與其開徵資本增值稅,不如參考本人以下幾點建議: 1)首先減少股票印花稅由0.1%至0.05%,刺激股市交投;然後撤銷所有樓市辣招,讓所有客戶公平地以同樣印花稅率購買香港物業。只要地產...

2024/01/17
給港府的6點建議

目前港府庫房儲備只剩下6,707億元,首8個月更錄得財政赤字1,641億元,正當外界認為港府將想辦法增加收入來源時,此際港府卻宣布本季度不再推售住宅和商業地皮,這也意味着今個財政年度赤字將會進一步擴大...

2024/01/10
挽救樓市 不賣地是正確決定

聖誕節假期去港珠澳玩了幾天,發現內地旅遊消費市場基本上已經復常,澳門的大三巴和手信街人潮如鯽,賭業更是非常興旺,賭場、娛樂、酒店等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如今可以形容澳門已從疫後迅速反彈,經濟前景樂觀,值得...

2024/01/03
澳門經驗 值得借鏡

本港樓價繼續下挫,差估署數據顯示,11月指數按月再跌1.99%,報316點;2023年全年樓價累跌5.6%,同時創2017年2月後,約6年半以來低位。 對於樓價下滑,從事地產行專家各抒己見。世紀21奇...

2023/12/29
樓價下挫 專家各抒己見

日前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寧德時代將來港設立國際總部和研發中心。對香港來說,這是天大的喜訊,香港終於成功引進了著名龍頭企業。 相信這是個好開始,原因...

2023/12/13
龍頭企業進駐 金融中心穩固

經過優化的樓市措施「先免後徵」是好政策,推出一個月內已收到132宗申請,很明顯,措施取得一定成效。這132個申請意味着將有132個單位成交,對現今疲弱的物業市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正如今年10月份的總...

2023/12/06
好政策須大膽果斷推行

坊間有聲音投訴地產商「合謀投地」,認為他們有默契地出超低的價格投標,致使港府賤賣土地。正如今年9月份啟德住宅地段,以53.5億元招標售出,每呎樓面地價為5,392元,比2019年同區招標出售的每呎19...

2023/11/29
揭開地產界不為人知真相

中美關係有緩和迹象,近日股市出現反彈,讓寂靜的市場帶來一點希望。香港股市與樓市是經濟火車頭,今年可謂雙雙重挫,筆者所指的不僅是股價與樓價下跌,股價下跌不少人被追「孖展」斬倉,樓價下跌同樣讓銀行Call...

2023/11/22
合謀定價是為了生存

在筆者的眼中,香港從來都是好城市,縱然近年經濟不景氣,仍然難以改變我的看法。很多人提出質疑,認為香港已經褪色,我也承認香港和從前的確有些不同,可是仔細想想,其他國家或城市也並非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假如香...

2023/11/15
香港仍然是好城市

上月底港府宣布對樓市減辣,引起外界一片憧憬,樓市交投略為增加,給寂靜的市場帶來一點希望。然而,減辣後兩個一手新盤推售首日只賣出三、四成單位,二手樓市場至今表現仍然沒有起色,究竟為甚麼? 其實樓市問題就...

2023/11/08
今年5次流標 如何製造買地誘因?

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的2023年《施政報告》,比筆者預期的要好。比如成立「總部經濟」招攬全球及內地各大龍頭企業到港設立總部、分部和科研中心;加大力度吸引世界各地名校畢業生優才來港;以及為樓市減辣及減少股...

2023/11/01
減辣勝預期 樓市望企穩

去年7月上任地產代理監管局主席的蕭澤宇、副主席羅孔君,獲政府續長任命,,為期兩年,2023年11月1日起生效:由2023年11月1日起生效的監管局委員名單如下:主席蕭澤宇副主席羅孔君A類別人士(地產代...

15:37 2023/10/27
地監局主席蕭澤宇獲續任兩年 任期至2025年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在推動重建步伐方面有不少著墨,其中一個重點包括調低強拍門檻,政府去年提出將申請強拍的門檻按樓齡由8成放寬至最低6至7成,惟據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今屆《施政報告》指,經考慮各方持份者意...

21:00 2023/10/25
施政報告2023│舊樓強拍門檻最低6成半 7區舊樓較受惠

對於施政報告在樓市政策方面,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蔡志忠有三大回應:1)優才、專才的「先免後徵」政策,有助細價上車盤,相信發展商會趁機推售此類上車盤,但由於爭先恐後推盤,故仍然需要大幅減價促銷。2)...

15:16 2023/10/25
施政報告2023│專業地產商會蔡志忠:DSD、BSD減得不夠徹底 難吸引外地買家

本文見報時,《施政報告》剛剛公布,外界對這份報告充滿期待,尤其是金融界和地產界,大家都紛紛猜測港府有甚麼靈丹妙藥振興經濟。現今世界戰爭蔓延,貿易紛爭不斷,全球經濟嚴重受挫,各國均紛紛推出刺激經濟措施,...

2023/10/25
做好自己 迎接挑戰

這是一個變幻莫測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居安思危的時代。經歷3年新冠疫情的折磨,滿以為將苦盡甘來,誰知道俄烏戰爭炮聲響起,戰鬥持續一年半仍未有停止迹象;近日地球的另一邊中東又發生戰爭,大量的無辜民眾死傷,...

2023/10/18
世界戰火蔓延香港藏富於民

香港53年來首次失落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位,排名僅以0.01分輸給新加坡。表面上看這是極細微的差距,香港下一年隨時可以反勝,但實際上將來差距只會愈拉愈闊,原因大家都明白,評級機構是在加拿大。 對於輸給新...

2023/09/27
港失最自由經濟體 保獨特地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