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6 個
網上欺凌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網絡世界與現代人的生活已密不可分,兒童和青少年在網絡世界中面臨著更大的風險。香港救助兒童會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研究團隊合作,在 2020 至 2021 年期間在中小學開展大規模的「香港兒...
私隱公署檢視港人10大最常用社交媒體的私隱設定及政策,並向社交媒體用戶提供多項建議,提醒家長要教育子女過度披露或分享個人資料的後果。(詳情即看:【下一頁】)要培養學童資訊科技素養,學校教育是重要的一環...
上海疫情嚴重,而嚴厲封控措施,亦令當地不少市民幾乎斷糧。當地一名因封區被困家中的失業女子,最近就因住在偏遠地區的聽障老父親無法外出,又不懂自行網購食物,而拜託外賣員,為父親送食物。外賣員千辛萬苦繞過封...
社交平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網絡欺凌和騷擾也隨之增加。因此,各大社交平台近年也積極加強規管,藉此向用戶提供更安全的社交平台。Twitter昨(15日)宣布,將擴展其安全模式功能的測試範圍,使更多...
網絡欺凌令受害人自我否定、焦慮,甚至增加輕生的風險。韓國職業排球選手金仁赫在2月4日被發現死於家中,終年26歲,警方仍在調查確實死因。不過,金仁赫生前因比賽表現及被質疑化妝出賽,長期受到網民惡評,他曾...
【本報訊】自社交平台興起後,網絡欺凌情況愈趨嚴重。據路透社報道,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莫里森)日前表示,澳洲政府將立法強制社交媒體,提供在平台上發表惡意及誹謗言論的用戶資料,藉以打擊網...
《2021年個人資料(私隱)(修訂)條例》(下稱《修訂條例》)的實施,標誌着香港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的監管制度進入新紀元。《修訂條例》由今年10月8日起生效,引入一個具針對性而穩健的制度,讓我和個人資料私...
【本報訊】針對台灣藝人小S(徐熙娣)、張鈞甯遭部分大陸網民攻擊,被貼上「台獨」標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周三(15日)表示,在大陸正常發展的台灣藝人接連被網絡炒作,「背後肯定有原因,我們會深入調查、...
英格蘭在歐洲國家盃決賽痛失冠軍,有部分球迷為發洩輸波的憤怒情緒,在網上針對3名於互射12碼階段射失的非裔小將。英國民眾聯署要求禁止曾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者入場觀賽,而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順應民眾要求,禁止發...
英格蘭於今屆歐洲國家盃決賽不敵意大利無緣冠軍。英國喬治王子當日跟隨威廉凱特夫婦親身觀賽,因目睹英格蘭落敗而神色哀傷,更遭到蘇格蘭球迷於網上嘲笑。英媒引述英國王室專家指,威廉凱特或會暫時讓喬治王子減少露...
疫情期間,打機成為更多人消遣的活動,惟網絡欺凌問題亦隨遊戲銷量上升。時下不少綫上遊戲的對抗性質令欺凌事故更易發生,學校與家長皆應培養學生反欺凌與自我保護意識。 美組織設熱綫 鼓勵受害者求助 據市場...
現時不少名人都會在社交媒體與網民互動,但社交媒體近年也成為網絡欺凌的溫床。有外國網站根據Twitter帖文數據,盤點出遭受最多網絡欺凌的運動員,發現NBA球星LeBron James(勒邦占士)及葡萄...
德國在歐洲國家盃16強被英格蘭淘汰出局,賽後一名德國小女球迷因球隊落敗而痛哭卻成為焦點。小部分網民欺凌痛哭的小球迷,並攻擊其國籍及德國的納粹歷史。英國有網民發起眾籌支援小球迷,最終籌得超過3.5萬英鎊...
一項調查顯示,有4成多學生曾遇過網絡欺凌。起底、公審、粗言穢語攻擊,已成網上日常生態。究竟網上欺凌的風氣如何形成,當遇到時又如何應對? 周日辦免費網上講座 有見及此,香港新聞博覽館特意舉辦「網絡欺...
【本報訊】港府擬修例將「起底」行為刑事化。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若一個網站全是起底內容,專員不排除有權要求糾正並整個移除,又指專員有權要求轉載「起底」內容者糾正內容。 鍾麗玲昨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
市民對個人私隱的關注日益增加,政府近月分別提出將「起底」行為刑事化,又建議修例設電話卡實名制。青協一項調查發現,有65.5%受訪者支持將「起底」行為刑事化,亦有52%受訪者支持立法推行電話卡實名制,但...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過半青少年曾在打機時遭受網絡欺凌,與不少網絡遊戲的玩法與性質有關。打機成為疫下常見的娛樂方式,家長需教育子女個人保護的方式,並提供其他健康的消遣活動。 網遊多具暴力性 增玩家摩擦 ...
英超作為全球水準極高的足球賽事,常有激烈身體碰撞,受傷時有發生。一名新加坡青年卻因自己愛隊阿仙奴的球員在比賽中受傷,在網上揚言殺死涉事的白禮頓球員及家人。最終在英超賽會通報下,新加坡警方拘捕青年,並控...
曾參加Netflix真人騷的日本女子摔角手木村花,去年5月自殺身亡。日本一名男子曾對木村花網絡欺淩,留言問木村花「幾時死?」他早前被控侮辱罪,但法院只對這名男子判處9,000日圓(約631港元)的罰款...
美國眾議院能源及商務委員會於當地時間周四(25日)以視像形式,就社交媒體在錯誤及假消息傳播上角色,召開聯合聽證會。Facebook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於會上指,Faceb...
社交平台接觸面廣泛,更拓闊到小童,為保障年輕用戶私隱安全,近日社交平台Facebook(fb)計劃打造兒童版Instagram(IG),專門為13歲以下兒童提供服務。IG負責人Adam Mosseri...
電影《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雖然一早在10年前已經完結(2011),但劇中每一位演員都仍然是大家所關心的對象,除了3位主角外,其他「同學仔」亦都陪伴著不少人的成長。 最近,在《哈利波...
「起底」行為令人深惡痛絕;遺憾的是,現今有些人把個人資料用作武器,試圖傷害或威嚇政見不同的人,或使他們噤聲。 甚麼行為會構成「起底」?「起底」涉及從不同來源收集目標人物或其家屬的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
本港政治紛爭令「起底」文化愈趨盛行,9月接任個人資料私隱專員(私隱專員)的鍾麗玲首度接受傳媒訪問,她在TOPick專訪中坦言,過去一年多的「起底」情況令人痛心,社會不同意見人士將「起底」視為一種武器,...
本港政治紛爭令「起底」文化愈趨盛行,9月接任個人資料私隱專員(私隱專員)的鍾麗玲首度接受傳媒訪問,她在本報專訪中坦言,過去一年多的起底情況令人痛心,社會不同意見人士將起底視為一種武器,個人資料被「武器...
【本報訊】去年反修例示威期間,33歲電訊公司職員涉使用公司電腦「起底」警員家屬,早前被裁定披露未經同意獲得個人資料等共4罪成,昨被判監2年。法官指對執法者及無辜家屬造成心理影響,判刑須有阻嚇性。 香...
有學者發現,網絡欺凌者會從傷害他人獲取快感,但受害者及旁觀者的反應可應對此類情況。外國學校嘗試為學生提供訓練,助他們成為「積極旁觀者」。 澳洲聯邦大學心理學講師Evita March引述個人研究表示...
活在社交網絡普及的時代,大家在發布所感所想時可有想過,若言論與主流意見不一致,有可能會跌入「取消文化」的陷阱?早前外國有作家聯署批評「取消文化」有損言論自由,但另有意見認為「取消文化」能讓人警惕自己的...
【本報訊】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昨在教育局網上專欄撰文,指青少年欺凌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威脅學生健康及安全,必須正視。 一項有關曾被網絡欺凌的問卷調查發現,有44%受訪的香港學生曾遭受網絡欺凌,有4%人承...